世,由此可见过去佛出世还是极其稀少难得的。
现在:一千四百个暗劫结束之后,第六个明劫——现在的贤劫出现了。那么贤劫千佛是如何依次现世的呢? 第一至第八中劫:无佛出世。
第十九中劫:人寿八万岁时:拘留孙佛出世,为贤劫第一尊佛。人寿四万岁时:拘那含牟尼佛出世,为贤劫第二尊佛。人寿二万岁时:迦叶佛出世,为贤劫第三尊佛。人寿一百岁时:释迦牟尼佛出世,为贤劫第四尊佛。第十中劫:人寿八万四千岁时:弥勒佛出世,为贤劫第五尊佛。 第十一至第十四中劫:无佛出世。
第十五中劫:有九百九十四尊佛相继出世。 第十六至第十九中劫:无佛出世。
第二十中劫:胜解佛(楼至佛)出世,为贤劫最后一尊佛。 至此,贤劫千佛圆满出世。
未来:贤劫之后,有六十恶种边鄙劫,再后于具数劫中,有一万佛出世,其后又有一万恶种劫……
以上全部加起来,暗劫有一万一千多个,明劫只有六七个,想想这之间的差别,简直》太悬殊了。所以,遇到佛陀出世是多么不容易。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一定要珍贵现在的暇满人身,能得这样殊胜的时候获得人身,没有以往积累的广大福报,无法得遇,故一定要好好地闻思修行,莫要错过令自他解脱的机缘。
87、今生能够遇到密法,为何说这种福报不可思议?请引用教证说明,与密法结上善缘的功德。你对密法的信心如何?
答:密咒金刚乘的佛法,只是偶尔出现于世,我们现在遇到了,的确福报非浅。我们知道,光明劫中虽然佛法兴盛,但传密法的现象并不多见,即生中能遇到像《大圆满前行》这样的密法,真的非常稀有难得。正如邬金莲花生大士所说:?往昔初劫普严劫时,先生王佛的圣教中已广弘密法,现在释迦牟尼佛的圣教中也有密法出现,再过千万劫以后,到了华严劫时,与现在的我的姿态一致的文殊师利佛出世,他将广泛弘扬密法。因为只有这三劫的众生才堪为密法合格法器,其他任何时候都不会出现密法,因为众生不能作为密法法器。?今生能够遇到密法,此福报是何等的不可思议。
《普作续》的讲义中引用《宝积续》的教证说:如果把密法带在身上,则此人与金刚持如来的化身无别;如果尽量念密法的咒语、经文,就能现前它的真正意义;如果书写续部或密法的道理,那他有享用如来言教的善缘。密法的见修行果极为深奥,即使你不能彻底通达,但只要有起信心,对密法的法本和仪轨,始终以恭敬心来接受,这种功德也不可思议。如《了义集续》云:?于此生信而受持,一切诸佛皆加持,获得无尽福德藏,今生成就来世果。?意思是说,倘若对密法起信心而受持,所有佛陀都会对你赐予加持,如此可获得无尽的福德宝藏,即生也能成就来世之果。比如,原本你再过百千万劫才能解脱,但依靠密法的加持力,提前便可现前圣果。还有《虚空广界续》中言:?何人若对了义的密法生信,通达符合教理之义,即使微法许也没有修,但所得果位就是佛果。?所以,有些人比较懒惰的话,只要听到密法教义、得到密法灌顶,其功德也是无法衡量。 生起了无与伦比的信心,上师加持! 第二十节课 思考题答题作者:deqi居士
88、解释颂词:深寂离戏光明无为法,吾已获得甘露之妙法,纵于谁说他亦不了知,故当默然安住于林间。
答:佛陀的证悟境界有五种特点:1、甚深:本体无相;2、寂灭:自性无思;3、离戏:远离一切常边;4、光明:远离一切断边;5、无为法:远离一切是非等诸边。佛已获得犹如甘露般的这五种境界,能治疗八万四千烦恼疾病,可由于它太过甚深,对任何众生提示都难以了知,所以还是于林间默然安住。
89、佛陀和高僧大德利益众生的主要手段是什么?如果不用这种方法,只是呆在大德身边可以吗?为什么?请引用公案说明此理。 答:转法轮。
尽管这么了不起的开悟者哪怕住世一天,对全世界也能带来和谐快乐,对众生也有无比利益,但从直接利益他众的角度看,每天跟在他旁边的有些人,好像并没有通达他的境界,基本上没有真实证悟。所以,作为高僧大德,没有以佛法饶益众生的话,就跟佛陀没有说法无有差别了。美德嘉那尊者,是印度极为著名的大班智达
尽管这么了不起的开悟者哪怕住世一天,对全世界也能带来和谐快乐,对众生也有无比利益,但从直接利益他众的角度看,每天跟他旁边的有些人,好像并没有通达他的境界,基本上没有真实证悟。所以,作为高僧大德,没有以佛法饶益众生的话,就跟佛陀没有说法无有差别了。
美德嘉那尊者,是印度极为著名的大智达,为了救度堕入孤独地狱的母亲前往西藏,但因为翻译途中去世,而尊语言不通,从而导致如此伟大的上师在藏地整日被人役使放牧,未能以正法广利有情。
91、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为何又叫普贤密意圣教?它会住世多长时间?请具体说明各个时期的特征。 答:因为普贤如来的报身雪海大日如来(毗卢遮那佛),手中持的宝瓶中有一棵菩提树,树有二十五层叶子,第十三层——释迦牟尼佛的娑婆世界,刚好对准普贤如来幻化的毗卢遮那佛之心间。故而,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因此而得名。
按照藏传佛教的观点,普贤密意圣教住世五千年。具体而言。
1、果期:一千五百年。其中,第一个五百年得阿罗汉果的最多;第二个五百年得不来果的最多;第三个五百年得预流果的最多。
2、修期:一千五百年。其中,第一个五百年修戒学的最多;第二个五百年修定学的最多;第三个五百年修慧学的最多。
3、教期:一千五百年。其中,第一个五百年学经藏的最多;第二个五百年学律藏的最多;第三个五百年学论藏的最多。
4、形象期:五百年。只有出家人的形象,没有清净的戒律,也没有实行者。甚至到了最后,这种形象也难以维持。因为众生福报已尽,出家人剃头时,刀没办法刮下头发;袈裟染色时,染料也无法把衣服染成红黄色。(有些法师主为现在已过了形象期,这种观点不太合理。依照我们的分析,还是《俱舍论》的说法比较对。)
92、何为五浊恶世?你对此有哪些体会?在这种环境中,你打算如何修持佛法?
答:1、时劫浊:指时代遭逢恶运,灾难频生。就拿财富而言,一会儿是世界经济危机,一会儿是金融风暴,每天不是?刮狂风?,就是?下暴雨?,人们犹如水泡般财富极极不稳定,今天富可敌国,明天就可能一贫如洗。
2、众生浊:指众生资质低劣,福报日减,苦多乐少。佛陀时代或在此之前,人们的身高、体力都非常殊妙,而现在,一年比一年不行了。
3、寿命浊:指众生因恶业受报,寿命短促。 4、见解浊:指出家人善心越来越失坏。 5、烦恼浊:指在家人行持善法日渐退失。
(当然,见解浊与烦恼浊,还有不同解释方法,但此处暂以出家和在家进行区分、讲解。)
第二十一节课 思考题答题作者:deqi居士
93、为什么说自己趋入佛门非常重要?趋入佛门分为几种?你是哪一种?
答:如果自己没有进入佛门,尽管佛教存住于世,依然不能得受教法和证法,佛法中无边的智慧和大悲将与你无缘。就好比周围有一所好学校,老师每天不断地授课,一个孤儿如果想去,学校会收,但他自己不愿上学,整天在校处游荡,非常可怜,可是他反而认为,这种生活无拘无束、非常自在。同样,我们若没有入于佛门,纵然佛教极其兴盛,对自己也毫无利益。就像光芒万丈的太阳照耀广大无边的世界,但对盲人来说毫无利益,没有趋入佛门就是如此。
趋入佛门有两种:一种相似的佛教徒,比如以救怖之发心或善愿之发心而趋入者;二种真实的佛教徒,即真正认识到生死轮回皆无实义,六道犹如火宅、罗刹洲、剑叶林般可怕,为求自他解脱而趋入佛门,此为真实的佛教徒或者入道者。
观察自身,最初应为相似趋入佛门,但通过闻思修真正道理,现在观察似乎较为合乎真实佛教徒的身份。
94、什么样才是真正的佛教徒?扪心自问,你自己是不是?假如你身边有许多相似的佛教徒,你打算如何正确引导他们?
答:真实的佛教徒,是真正认识到生死轮回皆无实义,六道犹如火宅、罗刹洲、剑叶林般可怕,为求自他解脱而趋入佛门,此为真实的佛教徒或者入道者。扪心自问,自己曾经并不算是真实的佛教徒,但如今似乎已经趋入真实之列,上师知!
因缘俱足,应让他们趋入正法,长期闻思修行,依善知识的教导而行持,改变相续,真正生起出离心。
95、修学佛法的过程中,为什么善知识的摄受相当关键?你对此有哪些体会? 答:如果善知识没有摄受,对佛法教理则不可能通达。《般若摄颂》云:?佛法皆依善知识,功德胜主佛所说。?一切佛法依靠善知识而得,这不是凡夫信口所说,而是圆满一切功德、大慈大悲的释迦牟尼佛亲口所言。《般若八千颂》亦云:?若菩萨摩诃萨欲得无上正等觉,必先于善知识恭敬承事而依止之。?还有《华严经》中言:?佛法无人
说,虽慧莫能了。?佛法要是没有善知识的讲解,世间再聪明、再有智慧的人凭借自力也不能通达。
佛经浩翰无垠、圣教多之又多、所知无穷无尽,假设没有上师的窍诀,就不会懂得总结诸法的要领而加入修行。因此,上师教言相当重要。如果没有的话,你不一定皈依;即使皈依了,也根本不知方向,完全凭自学很困难。何况佛教的道理非常甚深,尤其是空性等法门,若没有上师开演不能趋入,证悟更上无从谈起。
96、怎样依止善知识才如理如法?你以前是怎么做的?今后有何打算? 答:《华严经〃入法界品》中说,善财童子依止文殊菩萨时,文殊菩萨说过:?于善知识善巧方便,勿见过失。?所以,依止善知识时一定要观清净心。还有善财童子依止观世音菩萨时,心中作念:?善知识者则是如来,善知识者一切法云,善知识者诸功德藏。?故一定要视师如佛,视师为佛法的根本、功德之源。
另外,戒律中规定,如果弟子没有通达三藏,十年中要依止上师。十年以后,假如你学得可以,则可以离开上师,出外弘法利生;假如学得不行,还要继续依止。所以,依止善知识务必要长期。
我等应如是发愿:生生世世不离师,恒时享用胜法乐,圆满地道功德已,唯愿速得金刚持。
97、学习阿底峡尊者与库鄂仲三人之间的问答,你有哪些收获?其中哪一段最触动你?的为什么? 答:一次,弟子库鄂仲向阿底峡尊者请教:?修行人若想获得解脱或遍知佛果,经论教典与上师窍诀哪一个更重要呢??
尊者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是上师的窍诀重要。? 三人又问:?这是为什么呢?? 尊者答道:?即使你对读诵传讲三藏无所不知,对诸法的法相无所不晓,但如果实地修行时不具备上师指点的实修口诀,就会造成正法和行人互相脱离的结局。?
(像世间的文学家,或学因明辩论的寻伺者,他们对法相讲得特别清楚,将色法的法相、五蕴的法相说得头头是道,可是若缺少上师的窍诀,即使讲得天花乱坠,实际上要真正修持时,也根本无从下手。所以,大家理论上虽然要精通,但这些道理若要结合自己的相续,必须依靠上师的窍诀。否则,佛教经论多得不可胜数,在短暂的一生中全部都修,恐怕不太现实,倘若没有上师的实修口诀,就会导致法是法、人是人,人与法根本无法相融。但如果有了上师指点,法融入了心,就像《前行》这部法,最初怎么样发心、中间怎么样入定、最后怎么样回向,必定会了了分明。所以说,上师的窍诀很关键。) 三同门继续请教道:?假如完整地归纳上师窍诀,能否概括为净持小乘戒、菩萨戒、密乘戒三种律仪,以及身口意三门日日夜夜勤修善法呢?? 尊者说回答:?这样概括还不足够。? 三同门问:?这又是为什么?? 尊者答言:?即便三戒守护得一尘不染,但若对三界没有厌离心,仍然是轮回之因。
即使三门勤勤恳恳地奉行善法,但若不懂将善回向圆满菩提,善法也会被颠倒分别念一扫而光。 (有些人身体天天在佛堂磕头、打坐;口中不断地念诵佛号、观音心咒、《金刚经》;心里也不生贪嗔总痴,尽量地行持善法等等,但之后因为一些原因而生起一个大嗔心,辛辛苦苦的善根,都会被一扫而空。现在很多人不知道回向,不懂得以菩提心来摄持,纵然精进地闭关、禅修、苦行,可是分别念一生起,以前的善根还没有来得及保存,一下子就全都没有了。不但没了,还可能造下很多罪业。
但若有了上师的窍诀,做任何善法结束时都会回向,以菩提心摄持此善根。就像你好不容易赚了一笔钱,出门时要把它锁在保险柜里,或者存在银行里。同样,你所积累的一切善根,如果以回向来摄持,乃至菩提果之间也不会空耗。)
纵然具备智慧超群、戒律清净、讲经说法、观修境界等一系列功德,但如果没有舍弃世间八法,一切所为也只能成为现世的生计,而不可能获得来世解脱之道。?
(有些人为什么修行很成功?主要因为他能看破今世,不管对名也好、利也好,都看得很淡,一心一意向往解脱。而一部分人表面上看来很不错,但由于贪著今生的名闻利养,以致修行一败涂地。) 以上这些对话,都非常能触动自己。
第二十二节课 思考题答题作者:deqi居士
98、为什么说先不要急于求高法,一定要打好前行基础?你平时是怎么做的?
答:在六道众生中,得人身的少之又少,即便得了人身,修持正法的也寥若晨星;即使修持正法,具足十八种暇满的更是如凤毛麟角。可见,暇满人身极为难得。而若要使暇满不空耗,就一定要修好前行,否则,修其他法非常困难。因此,大家不要急于求高法,一定要打好前行的基础。当然,这个基础不是一朝一夕便一蹴而就的,必须要长
时间串习才能实现。现实中有不少人修行半途而废,甚至一败涂地,寻找原因才发现——他们没有打好前行的基础。所以,对前行务必要重视,修的时间不能太短。
虽然自己也渴仰大圆满等殊胜的法,但前行丝毫不敢怠慢,认真地好好地修持,并切实地感受前行与所谓的大法其实也无有差别,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修好的,所以极其重视和珍惜。
99、佛法未来以何方式生存于世?怎样世世代代相传下去?请谈谈你自己的认识。
答:应当让佛法如意宝在全世界得广泛弘扬,让教法证法遍地开花。现在末法,魔障违缘极为猖狂、猛烈,因为莲师对末法时代有特殊的因缘,所以时常要祈祷莲花生大士,如果世界各民族的佛教徒异口同声地祈祷莲花生大士,必将能遣除末法时代弘扬佛法及个人修行的种种违缘,从而令佛法久住世间。
而作为我们这些佛弟子,平时遇到任何人,只要有因缘,就应把佛教的殊胜教义传递出去,让他们接受。不但自己要明白佛教的道理,而且就全力以赴地让身边的人接受佛法如意宝,真正感受到佛教不可思议的微妙法理,这应是每个三宝弟子的责任。
100、学习暂生缘八无暇和断缘心八无暇,有何必要?它与十八种暇满是什么关系?
答:一个真正要修行佛法,不被逆缘所转至关重要。我们在懂得十八种暇满之后,要详细观察自己具不具足,被违缘控制了没有?假如被违缘控制了,也就失去了暇满。所以,学习和分析暂生缘八无暇和断缘心八无暇非常重要。 阿琼堪布在《前行备忘录》里有个比喻:十八暇满就好比有十八只羊,一旦豺狼吃掉一只,那就剩下了十七只;又被吃掉一只,只剩十六只了……全部吃掉的话,也就没有羊了。同样,即使你十八暇满已经具足,但出现一个违缘的话,十八暇满中的一个就退没了,再出现一个的话,一个因缘又不存在了。假如一个不具足,表面上问题不大,但它很重要的话,也会让其他条件全都失去意义。例如,倘若你没有趋入佛门,就算其他条件都具足,也没办法修行。
101、什么是暂生缘?暂生缘八无暇包括哪些?具体怎么样对治?
答:暂生缘指在修行过程中,暂时或偶尔、时时或经常出现的修法违缘。 《如意宝藏论》云:?五毒愚痴魔所持,懈怠恶业如海涌,随他救怖伪法相,暂生缘之八无暇。?暂生缘包括: (1)
五毒粗重。对治:贪心的对治是修不净观,或如《宝鬘论》所说所说,用剖析无常和无我来对治;嗔心的对治法是修慈心,或以《入行论〃安忍品》里的教言来观察;痴心的对治法,则是观修缘起法…… (2) 愚昧无知。对治:必须进行忏悔,同时,还要祈祷智慧本尊。 (3)
被魔所持。对治:首先要观察所依止的上师具不具足法相,是魔知识还是善知识?如果是善知识,就要生起欢喜心,并以三喜来依止;如果是魔知识,最初就不能接近他,这是很关键的。 (4) 懈怠懒惰。对治:必须忆念死亡无常。 (5) 恶业涌现。对治:学法一定要有恒心。
(6) 为他所转。对治:对被他所转、无有自由的人而言,必须找一个良策,力求摆脱这种处境。 (7) 求乐救怖:应想尽一切办法生起出离心和菩提心。
(8) 伪装修法。对治:必须认识到谋求现世利益的过患,进而予以断除。 第二十三节课 思考题答题作者:deqi居士
102、断缘心与暂生缘相比,哪个更可怕?请说明理由。为此,我们应当怎么做?
答:断缘心更可怕。暂生缘只是偶尔影响修行,断缘心却能让你从此无法修行,从解脱道路上完全退失。
所以,我我一定要观察,看自己有没有这些违缘,有的话,应立即依靠对治来断除,同时祈祷上师三宝:以后千万别不要遇到,一旦遇到了,也不要让它留存很长时间。
103、什么是断缘心?断缘心八无暇包括哪些?你认为应该怎样对治?你有这些违缘吗?
答:作为修心人,一旦有了断缘心八无暇的任何一个,那就断了修行的因缘,三菩提的苗芽就会凋谢,以至于离开解脱种性,为此叫做?断缘?。断缘心包括:
1)为今束缚。对治:我们作为修行人,首先要观察自己有没有看破今世。假如对现世的名利十分耽著,即使你表面上修行特别好,也不一定有很大的收获。因此,每个修行人务必要了解轮回的过患,真正生起出离心。
2)人格恶劣。对治:要想对治人格恶劣,有些大德在教言中说,有一定的困难。不过,极个别人由于善根、种姓
不错,刚开始时虽然为人很坏,但后来依靠上师的教言和道友的劝导,也能变成善良的人,这种现象偶尔会有。 3)无出离心。对治:一定对轮回的过患生起定解,以此令自心生起出离三界轮回之信念。 4)无有正信。对治:多看大德传记,时常祈祷上师三宝,不要轻易离开上师及正法。 5)喜爱恶行。对治:阿琼堪布在《前行备忘录》中说:?喜爱恶行,无以对治。?
6)心离正法。对治:一定要想方设法对诸佛菩萨和上师的功德产生兴趣,比如多看看大德传记等;假如实在生不起兴趣,也要对法产生?这很了不起?的感觉。 7)毁坏律仪。《前行备忘录》中说,倘若破了戒律,一定要如理加以忏悔。 8)失毁誓言。应尽忏悔,越早越好,按理来讲,没有过夜之前必须忏悔。
104、麦彭仁波切说:?孩提时随父母转,韶华时随朋友转,年迈时随子女转,愚者恒时无自由。?你对此偈颂有何体会?今后有什么打算?
答:现在人确实是这样:孩童时,父母天天都管有,自己也耽著一些玩具,把假象执著为实有,没有修法修法的空闲;年轻时,始终被亲眷好友捆缚着,修行的时间一刹那也难以空出来;老年时,只有随着子女转,对他们言听计从,更没机会去修法。总之,自己一辈子都在他人控制下,没有修行的真实机缘。所以,前辈的高僧大德舍弃今生,将这一切全部抛之脑后,原因就是他们深深地认识到:今生若一直被这些所转,自己的修行绝对无法成就。 我们作为修行人,首先要观察自己有没有看破今世。《开启修心门扉》为主的修心窍诀中,都强调第一要看破今世,原因就是:如果对今生的一切能看破,无论居士还是出家人,修行必定会成功。为此,作为自己,也务必要了解轮回的过患,真正生起出离心。
105、有些人自诩为大乘行人,口口声声看不起小乘的法。对此现象你如何看待?你平时是怎么做的? 答:如果没有基础的话,你的高楼大厦不会很稳固。佛陀在《地藏十轮经》里也说:?无力饮池河,讵能吞大海?不习二乘法,何能学大乘??若没有能力饮用池水、河水,又岂能吞下整个大海?同样,假如不修习小乘法,又岂学习大乘法呢?
观修共同前行,自己平时也不敢懈怠。
106、在听受密法、得受灌顶之前,首先必须要具备什么誓言?明白这一点,对你有哪些帮助? 答:一旦进入密乘,对密宗金刚上师,及同行道友之间不能有严重矛盾。
对金刚上师一定要敬信之心,金刚道友之间一定要团结和合,倘若有人互相不说话,情况严重的话,最好在之前,于法师或其他人面前,彼此把事情说清楚。
第二十四节课 思考题答题作者:deqi居士
107、判断一个人修行好坏的标准是什么?请说明理由在。
答:应该观察对前行没有打下稳固的基础?法义有没有融入相续?如果没有,那可以肯定这个人的修行不会成功。倘若没有打好前行基础中,表面上修任何法,暂时可能有一些验相、些许成就,但在今生来世的重大问题上,由于你相续与四加行不相应,故很难得到真实利益。若没有真正了解前行法,长时间串习每一个道理,修行不可能圆满成功。如果离开了前行,你依止多少上师、看过多少法本、学了多少宗派,也只是在自相续种下善根而已,要断除轮回之根非常困难。
108、怎样做才不会草率进入形象上的修法?假如你周围有人注重表面上的修法,你会如何引导他走出误区?
答:一定要重视并如理如实好好地修持共同加行,比如如果没有生起人身难得之心,就会牵扯到后面的修行,乃至延误生生世世的重大问题。所以,首先慢慢地观察很重要,对十八种暇满等前行法,应像小学生做作业那样一一分析,看这个具不具足、那个具不具足……有些人这样修时,好像感觉不到什么,这说明你没有专心。假如你将每个道理与自相续逐一对应,必定会对佛法产生信心。只有这样把前面的基础一个一个修好,才能避免提前进入形象的修法。
如果有人注重表面上的修法,若因缘具足,则令其好好地修行这里的道理,好好观察法是不是没有融入于心,法融入于心的感觉,与只追求表面形式完全不同,这一点从很多大德身上也看得出来。他们一旦生起人身难得的理念,无论是说话、做事、言谈举止、日常威仪,对后世的修法相当重视,根本不会忙于世间琐事,也不可能爱看电视、电影、动画片,对他们而言,这些散乱的形象完全是骗人的,没有什么意义。所以,令他人将人身难得的种种道理等与本人一一对照,如是这样就能让他了知是否只是注重表面上的修法了,从而趋入正法实修之中。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加行教材(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前行广释全部思考题及解答(仅供参考)(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