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信息课程采用模块化“二选一”模式实施教学,通用技术课程采用“少理论、重实践”策略组织教学。
3.学术活动课程的实施
①知识拓展课程、兴趣特长课程:作为一级选修课程,以学生自主选课走班的方式组织教学。
②专业课程、AP课程:通过校际合作,通过专业分类组班教学。
③学术类项目综合课程:以实际科技项目为载体,组建项目研究团队,进行探索研究。
4.社会活动课程的实施
①校内实践课程:通过校内服务、仿社会组织活动、社团活动、体育俱乐部、学生课堂等形式,以校内同学为对象开展实践活动。
②职业技能课程:作为一级选修课程,以学生自主选课走班的方式组织教学。
③社会实践活动:以岗位体验和带课题社会实践活动两种方式组织进行,以接触社会、认识社会、了解职业生活为基本目的。
④社会类综合项目课程:以社会实际问题的解决为载体,组建项目研究团队,进行探索研究,形成研究报告,并通过学校各级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以提案的方式提交政府相关部门,参与社会管理。
(三)以校本化的课程确保“学生自主选择”
让学生自主选择,离不开丰富的资源系统支持。一般讲这一资源系统有两种形态:教育资源基地和学习资源系统。课程推进的关键是如何使这二种课程资源校本化。
1.教师课程的创生。一是学科知识的拓展,二是不断寻求和发现关注点并转化为研究问题等。
(1)一级选修课程——组组有课程
一级选修课程,指课程内容综合程度较小,内容较为单一,且与学科教师的个人知识储备联系相对紧密,比较适合学科教师开发的选修课程。
学校要求每个教研组至少独立开发2门选修课程。课程层次可以是一级课程,也可以是高级课程;可以教师个人开发,也可以组员联合开发,甚至可以联合外校开发。教研组和教师的选修课程开发情况,纳入教研组和教师的业绩考核和奖励范畴。
(2)专业选修课程——校际联合开发
对于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选修课程,如部分职业技能类课程、艺术课程、AP课程等,采取联合高职院校或社会机构协作开发的方式进行,提高课程的专业化水平。
(3)实践课程——“两调动五方式”
以学生实践为主的选修课程,通过调动学生资源、调动社会资源进行课程建设。目前,主要考虑的是通过学生课堂、社团课程、岗位体验、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基地等五种课程方式。
(4)项目综合课程——借鉴与合作开发
项目综合课程的综合程度较高,核心目标指向高位,开发难度较大。在起始阶段,主要以借鉴已经相对成熟的课程,或与专业学校合作的形式进行课程开发。目前,主要考虑引入“领导力开发课程”,与浙江警察学院合作开发“法庭科学课程”,学校独立开发“地域政治与国家战略”等课程,待条件成熟,再逐步扩大课程开发范围。
2.建立人文与科学实践基地。主要依托名校名团名院资源,创设文理双见长的实践性活动。
3.“社会资源课程化”与“课程资源信息化”。挖掘当地课程资源并形成稳定资源系列,从而基于信息平台数字化。
4.分层分类,建不同功能的发展性实验室。通过发展性实验室的建设,加大与之相配套的自主研修课程、选修课程的建设力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5.加强与社会教育场馆、实践和活动基地的联系,结成联合培养的资源同盟。
二、学校课程评价体系的建设
学校课程评价体系是高水平实施学校课程建设方案的关键。因此,学校课程评价总的原则是“学生为大,发展为本,重在过程,重在选择”。每门课程的质量评估重点关注的是“自创性、生成性和适切性”,其基本方式是通过“学生对课程的满意率调查”“课程执教教师自评”“学科同行互评”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同时兼顾家长和社会相关人士的评价来展现。
(一)课程满意率调查
学校制定课程满意率量表,在一轮选修课结束后让学生对所学课程进行满意度评价。若满意率低于60%,将取消该门课程的开设,若满意率位居前10名,学校则根据相关制度予以奖励。
(二)课程执教教师自评
学校制定课程执教教师自评量表,在一轮选修课结束后要求执教教师从课程内容、设臵、课堂教学、课程效果等多方面进行自评,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轮课程的开始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三)学科同行互评
学校制定课程学科同行互评量表,在一轮选修课结束后要求学科同行对该课程的实施情况及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并对执教教师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其能够及时调整并逐步完善该门课程。
第五部分 条件保障
一、组织保障
为使新课程的推进能得到有效管理,成立以下管理小组,形成新课程组织管理机构。
1.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新课程领导小组 2.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课程建设工作指导小组 新课程组织管理机构的具体人员组成见“附件2”
二、制度保障
根据新一轮课改实验的需要,杭州第二中学对原有各种相关的管理制度进行了修改,在制度层面对新课程予以保障。
1.各级各类岗位职责包括:《教务处主任岗位职责》、《教务处副主任岗位职责》、《教研组长岗位职责》、《备课组长岗位职责》、《教务处教务员岗位职责》《实验员岗位职责》、《文印室工作人员岗位职责》、《网络中心电教员岗位职责》等。
2.教育教学类:《学校教研活动制度》、《教师集体备课制度》、《教师听课评课制度》、《青年教师培养制度》、《教师教学工作常规》、《教师调课和代课的规章制度》、《关于教学责任事故的认定原则和处理办法》等。
3.考试管理及成绩管理类:《学校大考管理办法》、《监考工作职责》、《考场偶发事件处理办法》、《关于考试违纪和作弊行为的认定及处理办法》、《试题命制和阅卷的有关规定》、《学生期中、期末考试须知》、《关于学生成绩管理的规定》、《学分认定办法》《综合素质考核办法》等。
4.选修课程开发开设类:重新修订《杭州二中课程实施细则》,将学校选修课程提升至学科基础课程同等地位;重新修订其中的“选修课程开发与选课办法”,以适应课程结构的调整;完善社团课程化管理制度;建立职业技能课程的外聘教师制度。重新修订《杭州二中教师岗位职责》,明确在新的课程结构下学校选修课程专任教师岗位职责、教学要求、工作量计算、课时计算等。制定《选修课程的开发、开设管理办法》《教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课程建设方案(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