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东平县第三实验小学课程校本化工作方案(5)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4-21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一、指导思想: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发智力,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良好习惯,我们结合教材和学校条件、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一、二年级数学校本课程《趣味数学》。

趣味数学课是学科性的活动课。它的形式灵活多样:有动又有静,有游戏激趣又有动脑思考,有竞赛式又有讨论式,有个人活动又有群体活动,有动手操作又有动口训练,有课内的活动又有课外的延伸等等。

为此,我们积极发掘学生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努力适应低学段孩子的智力和知识特点,规划了三个板块:“活动天地”、“人文之窗”、 “数学广场”,让孩子们通过操作、游戏、探究、比赛、合作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二、课程目标:

1.应用课上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2. 拓展和延伸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解题方法,形成一定的 数学技能。

3. 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敢于质疑、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4 、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三、课程内容:

1. 活动天地:以动手小游戏和手指操为主要活动内容,使学生在动手操作、手脑并用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发展智力。

2 .数学广场:以趣味数学题为主要内容,适当渗透数学思想及思维方法,使学生思维更灵活,思路更开阔,视野更宽广,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3. 人文之窗: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开展数学文化活动,如搜集相关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相关数学家的生平轶事,开发东平旅游景点蕴含的数学知识等,培养学生科学人文素养,激发学生学数学、玩数学的兴趣。

四、实施措施:

1. 从活动内容入手,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对活动内容进行合理选择和设计,使活动能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的需要。

2. 从活动形式入手,精心设计活动过程,用故事、游戏、操作、调查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并在活动中提高思考能力。

3. 创设良好情境

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通过言语、动作、实物、照片、小实验、游戏、课件等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求知的欲望。

4. 加强合作学习

在教学中,尊重学生个性,关注合作交流,建立新型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关系,实现有效合作、互动。

5. 关注探究学习

“数学广场”模块中,鼓励并指导学生运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

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参与态度、活动表现等情况及时评价,评价可采取生生互评、小组点评、教师评价等多样化的方式进行。

六、 课时按排

一 年 级

1、第一周:介绍数学,介绍自己,了解学生 2、第三周:数学趣味题 3、第五周:神奇的扑克 4、第七周:估算黄豆粒数 5、第九周:购物中的数学

6、第十一周:1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运算的认识 7、第十三周:有趣的火柴棒

8、第十五周:趣味数学游戏:两枚曲别针 9、第十七周:分卡片

10、第十九周:一张纸折九次以上

二 年 级

1、第一周:数学趣味题一(1) 2、第三周:数学趣味题一(2) 3、第五周:数学趣味题二(1) 4、第七周:数学趣味题二(2) 5、第九周:数学趣味题三 6、第十一周:模拟购物 7、第十三周:平移和旋转 8、第十五周:多种角度想问题 9、第十七周:快乐运算

10、第十九周:参观森林公园

国家课程校本化 《身边的数学》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身边的数学”是数学生活化与生活数学化的合体。它旨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二、课程目标

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在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本着“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总体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1、让学生了解数学小故事和数学发展的历史,感受数学的历史美。 2、欣赏数学图形、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的形象美。 3、通过数学游戏,感受数学的魅力。

4、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实践,培养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能力,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5、培养学生多渠道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方法。

三、课程内容:

(一)所属领域:学科拓展类(必修课) (二)授课对象:三、四年级学生

(三)数学与生活——利用学生现有知识解决的生活实例,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附部分校本课程教案

教案1、神奇的扑克

教学内容:在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季度的概念后,寻找历法与扑克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扑克\有趣的研究,培养起学生对生活中平常小事的关注。 2、调动学生丰富的联想,养成一种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扑克\与年月日、季度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这个你们一定见过吧!这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扑克\。谁愿意告诉我们,你对扑克的了解呢?

生:...... (教师补充,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师:\扑克\还有一种作用,而且与数学有关! 二、新课

1、桃、心、梅、方4种花色可以代表一年四季春、夏、秋、冬 2、大王=太阳

小王=月亮 红=白天 黑=夜晚

3、A=1 2=2 3=3 4=4 5=5 6=6 7=7 8=8 9=9 10=10 J=11 Q=12 K=13 大王=1 小王=1

4、所有牌的和+小王=平年的天数 所有牌的和+小王+大王=闰年的天数 5、扑克中的K、Q、J共有12张,3×4=12,表示一年有12个月

6、365÷7≈52一年有52个星期。54张牌中除去大王、小王有52张是正牌,表示一年有52个星期。

7、一种花色的和=一个季度的天数

一种花色有13张牌=一个季度有13个星期 三、小结

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

他每时每刻都在我们的身边出现, 只是我们大家没有注意

到。请大家都要学会留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案2、购物中的数学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 2、培养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出示情景

一天有个年轻人来到王老板的店里买了一件礼物,这件礼物成本是18元, 标价是21元。结果是这个年轻人掏出100元要买这件礼物,王老板当时没有零钱,用那100元向街坊换了100元的零钱,找给年人79元.但是街坊后来发现那100元是假钞,王老板无奈还了街坊100元。

现在问题是: 王老板在这次交易中到底损失了多少钱? 提示:其中失成本18元,不要算成21元。 二、小组讨论 三、汇报结论 四、小结

王老板和街坊之间事实上互不亏欠。 王老板在这次交易中到底损失了97 元。 五、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课程实施

校本课程的实施人员以校内数学教师为主,每周一课时。 1、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身边的数学》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出发,自主选择课题进行研究,通过合作、体验、实践、讨论等方式,发展综合能力;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自主解决问题。

2、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的育人氛围 积极的情感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原动力,学生只有产生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对课题研究长久的兴趣。因此,在《身边的数学》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要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勇于尝试,保护他们的积极性;特别关注内向的学生,尽可能为他们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

3、加强对学习策略的指导,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指导,让学生逐步掌握进行研究的方法和技能。 4、利用现代化技术,拓展学生的视野

在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上网查资料,开展社会调查等形式获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将自己的研究性成果做成文字、图片等形式的调查报告进行展示。

五、课程评价

数学校本课程的评价应根据课程目标和要求,实施对研究全过程的有效督导。通过评价,使学生在研究学习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使教师获取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及时了解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不断发展和完善自我。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突出学生自我评价作用。在《身边的数学》实施的过程中,作业有的是阅读资料的展示;有的是开放型作业,以数学日记、数学小报、以及制作的ppt等形式,在班上对作品展示交流的效果进行评价。另外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学生参与活动的表现;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创造学习的能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数学校本课程评价的重要方面。

小学英语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

一、 实施背景

我校处于城乡结合部,学生大多来自周边农村,还有很多进城务工子女及留守儿童,很多孩子缺少良好的家庭教育,家长意识不到位,对英语不重视,导致很多孩子英语成绩不理想。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拓展学生的词汇量,增强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成为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小学英语课程校本化开发的一个首要任务就是要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由于现有的小学英语人教版教材更多地考虑的是学生的统一的、共同的基本素质要求,所以它必然地不可能以某一所学校学生的具体发展需要为对象来设计课程,因而很难充分照顾到每一所学校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化问题。所以我们的小学英语课程校本化开发的是有地方特点,有学校特色的,现行教材无法满足的那部分需要中主要的或比较突出的需要。我们希望通过对英语课程校本的开发,使本校的英语课程能适应学生的学习兴趣与需要、学校的环境与特色、家长对子女教育的期望以及地区的特色和资源,实现学校与学生的共同进步。

二、实施总目标

1. 扩充英语课程校本化资源,内容包含英语故事、歌谣、歌曲、日常口语、情景交际、西方国家常识简介等现行教材中没有的知识。

2. 从教学方法上凸显本校特色,通过此次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够加强英语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及新的教育教学方法。

3. 通过英语校本课程的实施,能够激发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从实际出发,培养他们终身学习英语的能力。

三、 实施原则

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注重知识性学习,更注重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2. 充分利用资源原则:尽可能地利用各种教学、学习手段为课程服务,做到人尽其能,物尽其用。

3. 兴趣性原则: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入手点,寓教于乐。 四、 具体内容

本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则,在学校大力推广“Happy English(快乐英语)”。 1、英语教学课(“Happy Words 大家拍”)

主要是单词课和对话课。结合孩子们爱动爱说的特点,老师们在教学中尝试运用“节拍英语”,并且鼓励学生表演课本中的对话(渗透在每节课和课外活动中)。由于课本中的chant是全英文的,孩子们掌握起来较困难,因此老师们为降低学习难度,结合每课内容自己创编英汉结合的小歌谣(此任务在每周的集体备课时间完成),打着节拍跟孩子们一起练习,灵活运用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用于学习新内容前营造气氛,在学习新内容后,学生感到疲倦时,用它来调节、放松学生的情绪;下课前用它来巩固,让学生课后还有余音在耳的感觉。说拍结合,培养学生艺术气质。鼓励学生试着自己编歌谣吟唱,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也可在这个基础上适当进行单词与句型的扩充,丰富教材中的内容,,让学生能对知识有更充分更好、深刻的学习。

2、校园英语(“Happy English 校园行”)

包括校园内的英语标语、英语墙报、手抄报等。我们还在教室一角开辟英语角,经常性地将课本内容和搜索到的材料分板块进行展示,有儿歌类、绕口令类、格言类、谜语类,也有人物称呼介绍类、服装展示类、运动类、食品类,还有西方国家节日类的相关文化知识介绍等。还可以利用英语角给学生提供一些学习方法介绍。有时,将学生的作品在英语角上进行展示,学生被欣赏的欲望得到满足,越发兴趣。这样的材料既贴近学生生活,又紧密联系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东平县第三实验小学课程校本化工作方案(5)在线全文阅读。

东平县第三实验小学课程校本化工作方案(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60749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