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赞扬的态度用高句调,批评的态度用低句调。
C.活泼开朗、狡猾奸诈的人说话,用高句调;沉着庄重、忠厚老实的人说话,用低句调。一般老年人、男性说话用低句调,年轻人、小孩、女人说话用高句调。
D.叙述和对话夹杂在一起时,叙述的部分用较低的句调,对话的部分用较高的句调。
E.紧张激烈的场面用高句调,平静或凄凉的场面用低句调。
3、不同体裁课文朗诵指导
不同学段侧重不同文体的朗读指导: 第一学段:侧重童话、古诗 第二学段:侧重诗歌、说明文 第三学段:侧重散文、文言文 (1)童话
朗读童话要注意语调的儿童化。儿童化语调并不是模仿儿童的音调朗读,而是读给儿童听的语调,其特点是:语速较慢,语气柔和,停顿多,拖音多,以便于儿童理解。朗读童话,还要体现不同角色说话的音色特点,使各个角色的个性鲜明。要确定好褒贬对象,恰当表现好立场、感情。
(2)散文(写景)
朗读写景的文学作品,重点是绘景绘色,使人听了如见其物,如临其境。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加强形象感受,而加强形象感受的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就是运用“情景再现”。所谓“情景再现”,就是要求朗读者不仅要在头脑中浮现出语言文字描绘的客观形象,而且还要进入到作品描绘的特定情境、场景之中,仿佛我就是作者,要把作品中描写的一切都作为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历,进行设身处地的感受。此外,散文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语言细腻、含蓄,朗读散文一般要用较轻柔的语调。
(3)诗歌 古诗
小学语文课文中有一定数量的古诗。古诗的语言非常凝练,因此在朗读古诗时,读音虽也有轻重、虚实之分,但总的要求是吐字清晰,不能含糊。同时,古
诗的音乐性强,讲究韵律和平仄(ze),读时音节不能太短促,有的字音要适当拖长些,这样才显得更有韵味。韵脚要突出,方法是拉长字音或加重音量。 绝句由四句组成,第一句一般读升调,句末上扬;第二句略降,为半终止形;第三句往往是全诗的关键句或转折句,一般也读升调,末尾字音可以有一较长的回旋的味道,形成朗读的高潮;第四句读降调,最后三个字渐渐放慢,形成全终止形,给人以结束的感觉。 4、成果展示
每学期一次专项活动(赛诗会、“美文”朗诵比赛、经典名句填空比赛、书写座右铭比赛、古诗文知识比赛等)
四、课程评价 (一)评价标准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根据阶段目标,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评价学生的朗读,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可从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二)评价内容
1、学生参与经典朗读的态度及表现。 2、学生朗读的成果。 3、教师实施课程情况评价。 (三)评价形式
1、学生自评:学生自己对照参加本课程以来的变化,自己对自己评价。 2、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投入程度及运用技巧的能力,给学生适当的评价。教师可以用档案袋、成绩表等方式作简单记录。
3、学校评价:学生对被评价者的表现给予合适的评价。
5、社会人士评价:家长、社会对学生、教师及本课程实施成效作出评价。 (四)评价原则
1、本课程不采用书面考试,可用考查的方式,评价依据平时的记录和学生成果。
2、评价以激励为主,在确定学生等级时一般不设定不合格,而是分“优秀、良好、合格”等次。
3、学生成果展示注意多样性。
。 亲近文本 润泽生命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校本化实施方案
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以读促写,敦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是2012年《小学语文新课标》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而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靠自己读书成长起来的学生,不但结实,而且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为了改变我校学生词语匮乏、惧怕习作的不良现象,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了促进我校倡导的“书香校园”的创建实施,我校决定将国家语文课程校本化,使学生的课外阅读制度化,并制定如下的具体实施方案。 一、课程目标:
1、通过课外阅读课程的设置,在学校、班级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2、通过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阅读习惯逐步转化为一种生活行为和生活方式,营造书香校园
3、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开拓学生的精神世界和心灵空间;
4、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 二、课程主题:亲近文本 润泽生命 三、课程内容:课外阅读
“读书”,按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分年级段规定阅读总量,推荐优秀阅读书目。
第一学段(一-二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第二学段(三-四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第三学段(五-六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60篇 四、实施措施
1、加强阅读领导 规范阅读行为
可成立课外阅读领导小组和组织机构,负责制定课外读书计划,推荐相关阅读图书的书目,组织开展全校性的读书活动,促进我校课外读书活动健康、有序、持续的开展下去。
2、主要形式:课外阅读课要在语文教师指导下进行,不同年级的语文教师可结合语文教学需要组织学生进行有效阅读。 主要形式有:
(1)阅读指导课:此课是推进高效阅读的方法上的保障(读书态度、目的、方法指导、阅读中问题的处理等)。
(2)集体阅读课:此课是进行高效阅读的关键环节,在这里学生可以静心阅读,静心的感悟(可结合学生阅读需要和单元教学主题需要进行专题阅读等)。
(3)读书汇报课:此课是读书指导课和集体阅读课的延伸,是课外阅读的内化必不可少的环节(如词语接龙、心得感悟、读物推荐、美文欣赏等)
3、时间设置:课外阅读课纳入课程表,每周设1课时阅读课.. 4、做好读书笔记:
每天中午为课外阅读时间并及时做好读书笔记.低年级主要记下优美词句;中年级除了记下优美词句,还得写下读懂的内容或问题,试着仿效写好句.高年级要求则更高,除了记下优美词句,还得写下读懂的内容或问题,试着仿效写好句,写下自己对句子的理解,对文本内容进行评价等。
5、现有物质条件的有效利用:
(1)利用好校图书室、阅览室,充分利用、积极开发学校现有阅读资源,为学生创造良好阅读环境,学校图书、阅览室可全天向学生、教师开放;
(2)利用好班级图书角,实现班级图书资源共享; (3)推荐优秀书、报、刊,鼓励学生积极购书读书。 5、奖励机制;
(1)班内:通过汇报课评选出课外读书月冠军、年度总冠军,并参加校级比赛等。 (2)学校:结合读书节活动评选书香班级、读书小明星等。
总之,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有计划、分层次地指导了解、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结合集体阅读、专题阅读等形式,训练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国家课程校本化 ——情景问题数学化实施方案
新课程改革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数学教师应因地制宜,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发和利用各种数学课程与数学资源。国家数学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实施,要求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以提高课程的适应性和实效性,较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因此,我校在五、六年级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景问题数学化教学。
一、指导思想
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过程中本着“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总体目标,通过将情景问题数学化,进一步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数学的产生源于实践,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学会思考数学问题,增强数学意识,培养数学能力。
二、课程目标
1、促进学生问题意识、创新意识的形成。通过教师设计的生活化问题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根据教学情境形成自己的观点,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2、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于尝试,敢于探索。
3、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在创设情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一双数学眼睛,使他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去描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逐步形成以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周围事物、分析生活现象,用学到的本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
三、课程内容
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过程,也是引导学生把各种实际问题不断进行数学化的过程。青岛版教材将数学问题以情景图或生活问题的形式呈现,所以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不断把各种生活问题进行数学化,抽象形成数学概念,总结数学方法,建立数学模型,使数学学习成为学生自觉参与的活动。
1、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赋予个人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积极稳定的学习态度 。 2、加强学生数学生活经验积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性
3、创设合适的生活化数学教学情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丰富学生数学生活实践体验,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5、挖掘现实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我拓展的意识。
四、课程实施
(一)开设年级与课时安排 :五至六年级 每两周一节
(二)组织形式:集体辅导、独自练习、分组活动、合作学习、实际操作、生活实践、调查研究等。
五、课程评价:
不能单纯地以知识点的掌握来评价一个学生。学生的“情感与态度”是首要的。当然,操作能力、实践活动、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的评价也十分必要的,总之是不能单纯以一张试题来评价学生。
评价的方法很多:可自我评价;也可以学生互评,学生互评,其实也就是在学习小组内合作学习的过程;还可以由家长来评价,当然辅导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至关重要的,辅导教师可以通过考勤、考核、课内外的表现,学习的兴趣,多层次多方位地给予评价。
国家课程校本化 《趣味数学》实施方案 (供一二年级使用)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东平县第三实验小学课程校本化工作方案(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