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武汉轻工行业高新技术化方略
①转变观念,提高参与国际竞争的紧迫感。一是要从参与国际竞争的高度促进机制转换。二是要有抢抓机遇、勇于
挑战的决心。三是要加强学习,建章建制。
②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轻工业产业升级换代。一是要加大外引内联的步伐。二是运用高新技术改造轻工传统行业,
大力推动轻工业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③对受冲击较大的造纸行业应形成集团战略,并给予政策支持。一是造纸业以晨鸣汉阳公司和湖北帅伦公司为重点
组建纸业集团,形成大集团规模战略。二是争取汉阳晨鸣公司和武汉帅伦公司的A股上市,使企业能从证券市场上筹集
到发展资金,用于技术改造。三是积极争取汉阳造纸厂和武汉帅伦公司实施债转股,以减轻企业负担。四是银行应根据
政策取向给予技术改造配套贷款支持。
④注意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工作。
⑤加强行业管理,规范市场行为。
⑥推进全市轻化纺行业信息化技术水平及信息化推广应用程度。
2.武汉市化工行业高新技术化方略
①总体目标。
通过技术创新,使主要行业新建和改建装置技术、工艺、装备立足国内,达到国际20世纪90年代水平,推进信息
技术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骨干企业和主要化工产品基本实现生产过程的优化控制。化工大中型企业管理基本实现信息
化、网络化。积极推广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提高化工行业的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大力推广高效低排放的先进清洁生产技术;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35%,精细化工在化工产品中的比重由40%提高
到50%,高浓度化肥比重占化肥总量的80%以上。武汉葛化集团有限公司、武汉有机实业有限公司、武汉无机盐化工
厂、武汉科诺生物农药有限公司、武汉黄陂精细化工厂五户企业计划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初步拟定由武汉葛化
集团有限公司、武汉有机实业有限公司、武汉双虎涂料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化工研究所与武汉长江化工厂组建四个市级
企业技术中心。
②武汉化学工业发展和高新技术化的重点。
一是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及前途无望的落后企业。围绕质量、品种、效益这个中心环节,尽力采
用新技术,提高改造的起点,在节能、降耗、治污等先进技术上下功夫。
二是大力发展石油化工。在结构调整中,将乙烯及其下游深加工产品作重点,积极发展三大合成材料及有机化学产
品,实现石化行业的结构升级。
三是发展化工新材料,为信息产业、高科技产品配套服务,在主动服务中发展化学工业。
四是积极推动农化产品、基础化学品及大宗化学品等传统化学品的技术改造和升级。
五是加速传统精细化工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精细化工产品的比重。采用引进、合作、嫁接等多种手段,使精细化
工的发展建立在现代技术水平的基础上。着重发展生物农药、食品添加剂、表面活性剂、胶粘剂、皮革化学品、油田化
学品、电子化学品、橡胶助剂、纺织印染助剂以及氟、硅有机系列精细化工产品,力争做大做强几个重点企业,建成几
个有特色的精细化工系列产品的生产基地。
六是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完善技术开发体系,增强技术开发能力,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和关键技
术,增强自我发展的实力和后劲。
七是到2005年,武汉地区重点化工企业的主导产品的生产技术、装备及管理水平达到九十年代初水平,生产装置
规模基本达到经济规模水平。
③武汉市高新技术化的重点企业。
坚持扶优扶强,壮大重点企业。“十五”期末,力争全行业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由现在的6家增至13家。其中:
超100亿元的1户(武汉石化),超20亿元的l户(葛化集团);超10亿元的2户(武汉科诺、湖北武大绿洲)。
④武汉市化工行业高新技术化的重点产品。
在全行业现有主要产品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原油加工(汽油、柴油、煤油)、无机化工、化学肥
料、生物农药、高分子材料、涂料、新领域精细化工等类别的产品,特别是要加强新领域精细化工产品和高分子材料的
研制与开发。确保全行业精细化工率达50%以上。
炼油:以结构调整为重点,以提高炼油企业的集中度和竞争能力为目标,加强炼油能力的完善配套,优化资源配置,
调整装置结构,提高油品质量。加大炼油布局调整力度,淘汰一部分落后无效的装置。对一些有竞争力的企业进行一、
二次加工及系统的综合配套。对规模小于100万吨/年以下的小炼油厂,加强质量和环保的监督力度,逐步使其转型、
转向。
乙烯:“十五”初期要继续完成现有乙烯装置一、二轮技术改造,使其在规模、技术水平、产品质量、节能降耗、
生产管理等方面上一个新台阶。充分利用油化一体化的优势,优化乙烯原料。在来源上既要考虑国内资源,也要考虑国
外资源;在构成上既要利用好石油和加氢尾油,也要利用好轻烃和凝析油资源,减少柴油在乙烯原料中的比例。重点开
发和引进能力大、选择性高、热效率高、操作周期长的裂解炉技术;先进的分离技术,如高效节能的分凝分离技术、催
化精馏加氢技术、混合冷剂制冷技术。
合成树脂:占五大合成树脂消费量80%的聚乙烯、聚丙烯和聚氯乙烯仍是今后发展的重点。调整合成树脂品种牌号
的生产,提高档次,促进其向多样化、系列化、专用化、高性能化的方向发展。开发生产诸如低密度聚乙烯高强度拉伸
缠绕膜专用树脂、重包装袋专用树脂和电缆专用树脂;高密度聚乙烯薄壁注塑成型制品专用树脂、汽车油箱专用树脂和
纤维专用树脂;聚丙烯洗衣机内桶和底座专用树脂、薄壁注塑制品专用树脂以及聚丙烯吹塑容器等市场急需的专用树脂。
合成树脂技术发展的重点是继续完善超冷凝气相聚乙烯、环管本体法聚丙烯国产化成套技术以及共聚单体、催化剂等配
套技术。要重视研究开发塑料回收、再利用技术和合成树脂新产品。
合成橡胶:重点提高丁苯和顺丁的比例,我市丁苯/顺丁橡胶的产能比低,应以1.3~1.5为宜。顺丁橡胶重点
是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牌号,增产锂系低顺胶、充油胶以及充油充炭黑的母炼胶。
合纤原料及聚合物:重点加快乙二醇、精对苯二甲酸和合纤原料及聚合物的发展,加快对己内酰胺装置、精对苯二
甲酸、乙二醇生产装置扩能改造,鼓励拥有新生产工艺的外国公司来国内投资建设己内酰胺和丙烯腈装置。
有机原料:重点发展以乙烯、丙烯等为原料的工艺路线,淘汰技术落后的传统生产工艺,主要基本有机原料的生产
技术达到国际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水平。采用新工艺、新技术逐步改造或淘汰落后工艺。以羰基合成工艺替代酒精法
醋酸工艺;以邻二甲苯法苯酐工艺替代落后的萘法苯酐工艺;以苯和丙烯为原料的苯酚丙酮取代落后的磺化法苯酚和粮
食发酵法丙酮工艺;以乙烯法逐步淘汰电石法氯乙烯和醋酸乙烯工艺等。对现有大型羰基合成法醋酸,采用新的催化剂
体系,进行翻番改造;对现有环氧丙烷、丙烯酸、苯酚/丙酮等市场缺口较大的产品,进行扩产改造,使之达到经济规
模。可自主开发的重点技术是羰基化和氧化合成技术以及配套催化剂的改进;甲醇低压羰基合成醋酸技术、树脂法双酚
A技术工业化进程等。可引进的重点技术是树脂法双酚A技术、TDI、 MDI、三丙、三羟甲基丙烷和二元醇醚溶剂等技术。
3.武汉纺织业高新技术化方略
①总体目标。
纺织业要结合武汉实际,追踪国际新技术的发展趋势,用高新技术手段改造传统纺织业,加快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纺织业要加大投入的力度,引进或购置先进的技术设备,继续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围绕扩大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
企业效益多做文章,尽快提升武汉纺织业的技术结构,使企业逐步走出困境。
武汉市纺织业以棉纺织为主体,重点是更新改造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以及配套织机的改造,提高清梳联、精梳机、
无梭织机等新型技术装备的比重,使60%左右的纺纱设备达到90年代先进水平,精梳纱比重达到30%,无结头纱、细
支纱的比重达到50%,无梭布的比重达到40%。
实施大集团战略,在武汉纺织行业四足鼎立的格局下,进一步加快重组的步伐,利用有限资源,集中优势兵力,重
振纺织业昔日辉煌。
②具体措施。
组织实施三个“行动计划”,积极推进纺织工业的改造提升。重点组织实施推广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纺织工
业行动计划、研究开发关键技术和工艺改造提升传统纺织业行动计划、研制开发主导产品和装备改造提升传统纺织业行
动计划。围绕改造提升传统纺织业的重点和目标,支持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成套装备的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为
传统纺织业的改造提升提供有效保障。
积极开展试点工作,探索改造提升传统纺织业的成功方法。有重点地选择一批有条件的企业开发推广应用电子信息
技术,支持企业建立以设计开发、生产制造为核心的制造集成系统,以财务、成本、人事为核心的经营管理系统,以电
子商务为核心的营销系统,提高企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
以重点建设和重大技改工程为依托,支持重大技术装备成套设备研制与应用。依托国家重点建设和重大技改工程,
结合市场需求,鼓励和支持自主创新研制,大力推动产学研联合,在重点行业扶持重点企业(集团)研制先进适用的重大
技术装备,力争掌握核心技术,提高成套设备集成能力。以提供成套设备和承包工程项目等不同方式,培育一批具有可
持续开发、研制和成套设备集成能力的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研究提出鼓励和支持重大技术装备研制的政策措施,
研究制订重大装备研制规划,引导具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的单位,加快重大技术装备开发研制和应用。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武汉市经济发展状况前景(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