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大地菜,以项目区蔬菜生产与销售为方向,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调整蔬菜的具体品种。蔬菜的发展规模首先是供应区内使用,其次是向周围辐射。
二是四季精品无公害蔬菜产品。根据定单来确定无公害蔬菜产品的具体品种和生产量。
三是果品。采摘时令水果,满足市场需要。
四是畜禽。根据项目区和辐射区发展需要确定规模,目前以满足区内需要为目标,进而逐步向周边辐射。
五是水产品。重点发展养殖类海鱼、河鱼,并逐步向周边辐射。 4.1.3.2 营销策略
为了促进项目区的蔬菜和水产品的发展,拟采取以下营销策略:
一是加快市场信息网络建设。项目区要建立网络型、多层次、覆盖广的市场信息网络,对国内外蔬菜、畜禽和水产市场产品品种、规格、包装、价格、供求情况等信息进行系统收集,严密跟踪,对相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对发展趋势进行动态分析,并建立国内外蔬菜和水产市场信息收集网和项目区市场信息分析中心。
二是加快市场开发与营销网络建设。在巩固现有日本市场的基础上拓展欧美、东南亚市场,并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开拓港、澳、台市场,与此同时,积极探索拓展国内市场。
三是选择正确的蔬菜定价策略。对项目区生产上市的蔬菜实行有差别价格策略。主要有质量差价、季节差价和地理差价等。
18
四是注册商标,建立项目区的蔬菜、畜禽和水产品的品牌。 五是建立和健全产品质量监督体系。为了增强项目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项目区必须按照“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和国家环境保护局所颁发的标准,建立健全产品质量检测、计量检测、卫生检测、商标检验等监督体系,对所有上市的产品(含加工产品)都进行严格自检,不符质量、计量、卫生标准要求的商品一律不得上市和出口。并申请注册绿色食品产品和有机食品。
19
第五章 技术方案设计及技术评价
5.1 示范项目的方向和目标 5.1.1 农业现代化示范项目方向
农业现代化是从传统不发达农业向现代发达农业的转变,示范项目要以21世纪发达农业的共同特征来设计示范内容。一是应用先进农业技术来替代传统农业技术,采用新装备、新材料、新设施来替代旧装备、材料、设施,运用新思想、新组织、新管理体制和机制来替换老经营管理体制和机制,并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注意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性,用生态农业来引导农业发展,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是新世纪现代发达农业的基本特点,是发展我国农业现代化应遵循的方向。二是中国在新世纪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既要跟上时代发展潮流,同时又要根据国情而具有自身的特色,中国农业发展正在实现“从自给性生产向商品性生产”、“从注重量的增长向质量并重的增长”的“两个转变”。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在提高土地产出率的基础上,还要特别注重劳动生产率和农业商品率的提高;在提高农产品质量上不仅要注意商品外在质量,还要跟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而注重产品营养和安全质量,以无害优质产品为生产方向。三是项目区处于中国东部沿海。是我国改革开放较早、经济比较发达地区。与东南亚仍至世界各国进行农业商贸的海港,示范项目的建设起点和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时间,应比我国中西部地区要高、要早,并且要有鲜明的外向性。四是农业现代化是个相对、动态的概念。随着科技
20
的不断进步及其应用,随着农业经济发达程度的不断提高,随着农业发展环境的改善和变迁,农业现代化示范项目要有示范作用,要不断依据新变化、新成就、新条件与时俱进,充实调整示范项目内容、建设标准和发展模式,示范方案设计既要有前瞻性又要留有灵活性。据此,开发区农业产业基地项目的设计方向将以“高、新、外、早”的原则来把握,即示范项目建设起点要高、建设标准要高、综合效益要高;要用新思想、新科技、新装备、新组织管理体制与机制来建设项目区;要本着向外交流、向外竞争,走向世界的要求来进行项目建设;要率先于本地区(县、市、省)及全国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为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做出贡献。
5.1.2 农业现代化示范项目目标
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化示范项目的目标和任务,参照本项目区的特点和条件,本示范项目要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增收为目标,根据项目区实际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广泛吸纳和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装备,推进农业组织管理现代化,积极培育发展具区域比较优势的蔬菜、畜禽和水产两个主导产业,在注重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和明显提高的目标下,以国际市场为导向,通过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优化资源配臵、应用优良品种与先进技术,构建由生物、信息、材料、管理、营销、培训等要素综合集成的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化示范体系,大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生产集约化和高效化,把项目区建成为“布局合理化、种养科学化、
21
作业机械化、加工标准化、产品安全化、经营企业化、管理民主化、服务社会化、环境良性化”的大型农业现代化的项目区,成为推动本区、市、省乃至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基地,并成农业交流的重要窗口和参与国际现代农业竞争的前沿阵地。
项目的具体目标是:
(1)改善农业产业化的基础条件。在项目区完善产业基础设施,改善产前、产中、产后相关的生产条件,进行标准化的农田和养殖场的建设,按机械化作业要求修建农田和养殖场的通道,规范田块和养殖池的大小,务使道路通畅,运行、操作便捷;进行水利及水质保净工程建设,按抗灾、灌排自流化、节约用水、水质达标的要求,使项目区耕地旱涝保收率达90%以上;对蔬菜、畜禽、水产品的生产基地进行土壤、水质检测,降解毒质,消除盐渍害和防范水土体的污染,建设无公害高生产力农田和养殖场,以适合种养结构调整多种经营的要求,项目区配臵必要的电器电网,保证灌溉、机械作业、设施种养及生活能源供给。
②装备现代化农(渔)机具
项目区建立农(渔)业机械化作业服务站,配备现代化机械作业机具,使种植业的耕作、灌溉、植保、运输作业100%机械化,收获、种植机械化作业率达60%以上;农产品、水产品加工机械装备达到先进设计标准要求;水产业的饲养、水保、捕涝、运输、贮藏机械化作业率达80%,项目区农业综合机械化达60%,适合规模化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要求。
③应用先进农业科技
22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开发区农业产业基地可研报告(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