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套(4)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3-11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3、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是1:3,则它们受到的重力之比为( ),若甲物体的物重为196N,则乙物体的质量为( )。

4、一盒小铁丸的重量为25N,假如一粒铁丸的质量是0.025kg,那么一盒小铁丸有多少粒?(g=10N/kg)

第三节 摩擦力学案

学习目标1.知道自然界中的两种摩擦: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2.知道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的压力大小的关系.3.初步掌握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实验的一般过程. 课前预习一、阅读课本15页第一自然段知道滑行的自行车慢慢停下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并举一个物体受到摩擦力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本第二段,找出摩擦力的概念,并仔细体会它的含义,然后做下面的两个活动:

探究活动1.把你的手掌用力压在桌面上,慢慢移动,感受一下桌面对你的摩擦力,并感受摩擦力方向与手运动方向之间关系.

2.用力把你的手压在桌面上,使你的手有向某个方向运动的趋势(但不要运动起来),感受一下你的手受到的摩擦力、摩擦力方向与手运动趋势方向的关系.

结论产生摩擦力的两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摩擦力的方向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充生活中的摩擦分三种:滑动摩擦、静摩擦、滚动摩擦.课本上我们所学习的摩擦力叫做滑动摩擦力,它只有在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时才会产生.另外生活中还有一种摩擦力,一个物体有沿着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的趋势(即要发生相对运动)时所产生的摩擦,这种摩擦叫做静摩擦.例如:当我们去推地面上的一个箱子时,箱子没有被推动,这是因为静摩擦力的大小与迫使两物体产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大小相等,箱子保持原来的静止.逐渐增大对箱子的推力,箱子可能仍然不动,说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随着推力的增大而增大.因此我们一般根据平衡的知识推断出静摩擦力的大小.当推力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箱子就会被推动,当箱子开始运动时,此时箱子所受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叫最大静摩擦力,当物体运动起来以后,箱子受到的摩擦力就变成了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的大小具有不确定性,即静摩擦力的大小不是一个定值.

如图所示,一个向高处传送物体的传送带,放在传送带上的物体与传送带一起向上运动,物体在传送带上有向下滑动的趋势,但物体与传送带之间并没有发生相对运动,这时物体受到传送带对它的静摩擦力的作用,在静摩擦力作用下物体才能不会从传送带上滑下,而是随着传送带一起向上运动,此时静摩擦力是物体运动的动力,所以静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受静摩擦力的物体不一定都处于静止状态.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叫滚动摩擦,这种摩擦力叫做滚动摩擦力.这种摩擦从本质上讲也属于静摩擦.

课堂达标:1.一个物体在水平拉力作用下沿着桌面向右

运动,则物体受到桌面的摩擦力是________摩擦力(填“滑动”、“静”或“滚动”),它的方向向_______(“左”或“右”)

2.爬杆是一项有益的体育运动,王明同学在爬杆的过程中,手紧紧地握住杆向上爬,则他的手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_摩擦力(填“滑动”或“静”),方向向_____;当他抱住杆滑下时,他的身体受到的是_______摩擦力,方向向______.

3.如图所示,物体静止放在斜面上,请你在图上画出物体受到斜面的摩擦力的示意图.

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思想】:控制变量法.在本实验中,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有多个,所以实验探究过程中我们要用控制变量法,在研究摩擦力与压力之间的关系时,要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等因素不变,而在研究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时,要保持压力等因素不变.

【提出猜想】: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可能有: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实验器材】木块、弹簧测力计、长木板、砝码、棉布、毛巾.

【实验步骤】1.把长木板平放在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相等),记下此时的摩擦力的大小 (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在木块上面放一个砝码,增大对木板的压力,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上有砝码)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记下此时的摩擦力的大小.

3.把棉布铺在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不带砝码,保证与第一次的压力相等)在棉布表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记下此时的摩擦力的大小.

4.把棉布换成毛巾表面,重复步骤3的操作.

结论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接触面上受到的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越_____.

注意弹簧测力计要与桌面平行,拉动过程中要慢,且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实验拓展小刚同学在做“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时,认为摩擦力的大小还可能与接触面积有关,你能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步骤,验证一下小刚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写出你增加的实验步骤.(提示:运用控制变量法的思想设计这一步骤,把实验结果与上述实验的第1步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结论). 步骤5:

第三节 摩擦力(第二课时)----摩擦与我们 学习目标

1.知道日常中常见的摩擦现象.2.知道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知识回顾】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2.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物体受到的摩擦力越______,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_____. 课前预习

阅读课本16—17页的内容和插图,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现象,以及常见的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在生活中人们根据实际需要,有时需要增大摩擦(有益),有时又需要减小摩擦(有害),所以就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来增大或减小摩擦.在各种车辆上安装轮子以及在机器的轴上安装滚动轴承,可以大大减小摩擦,这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减小摩擦.在机器部件之间加润滑油使两个表面之间形成油膜,这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减小摩擦.

我们知道摩擦力与接触面受到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试判断一下下面几个示例中是通过改变什么因素来增大还是减小摩擦力的:

乒乓球拍上的胶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足球鞋上的鞋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泥路上的刻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力刹车,使车快速停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雪橇的底部要做得光滑一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以上事例总结出改变摩擦的方法: 增大摩擦的方法 减小摩擦的方法 典型例题 例1.摩擦无处不在,在生活中或生产中有时需要增大有益摩擦,有时需要减小有害摩擦,下列叙述中,属于增大有益摩擦的是( )

A 螺丝刀的手柄上刻有一些凹槽 B 旱冰场冰场的地面做得很光滑

C 自行车的转动部位要经常加一些润滑油 D 行礼包的包底上装有四个小轮

思路引导:旱冰场的冰场的地面做得很光滑,这是减小接触面的__________,从而______摩擦,这样可以滑得更顺畅.自行车的转动部分加润滑油是使部件之间形成一层油膜,使它们互不接触,从而______摩擦;行礼包的底部装上四个小轮,是变滑动为滚动,从而_______摩擦.螺丝刀的手柄上刻有一些凹槽,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的___________,从而______摩擦.

课堂达标1.下列事例中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 A 足球守门员的手套 B 塑胶跑道表层的胶粒 C 鞋底的花纹 D 轮胎的花纹

E 在石碑的底部垫上圆木拉动石碑 F 拔河时用力握住绳子 G 气垫船底部的气垫使船与水面分开 H 雪后路面上撒一些煤渣

2.下列各种摩擦力中:①走路时鞋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②骑车时车轮与轴之间的摩擦粒

③皮带传动中,皮带与轮之间的摩擦力④汽车行驶时,空气与汽车之间的摩擦力;其中属于有益摩擦的是( )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

课后作业1.在奥运会上,体操运动员在上单杠之前,总是要在手上抹一些镁粉,而在杠上做回环运动时,手握杠又不能太紧,他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前者是增大摩擦,后者是减小摩擦 B 前者是减小摩擦,后者是增大摩擦

C 两者都是增大摩擦 D 两者都是减小摩擦

2.在家里的浴室中,为了防止地面沾水使人打滑跌倒,下列采取的措施中错误的是( )

A 浴室地面应铺上带有花纹的地板砖 B 人沐浴时穿的拖鞋底带有凹凸花纹

C 脚底下放一条毛巾 D 穿上平底的塑料拖鞋

3.磁悬浮列车靠强大的磁性将列车悬浮在轨道上方,从而可高速行驶,那么列车能高速行驶的原因是( ) A 依靠列车的惯性 B 减小了列车的重力 C 减小了列车与轨道间的摩擦

D 减小了列车所受的空气阻力

4.下列现象中可以减小摩擦的是( )

A 拔河时用力握住绳子 B 旅行箱的下面安装小轮子 C 钢笔拧得太紧不易打开,往往在手与钢笔之间垫一块毛巾

D 为了把桌面上得污渍擦干净,常常用大一点力压抹布 5.下列事例中,增大摩擦的措施是( )

A 为了容易推动很重的木箱,在木箱下面垫上几根圆木 B 在汽车轮胎上做成有凹凸的花纹

C 在机器的传动部分安装滚动轴承 D 自衣服的拉链上涂些蜡

6.下列事例中,增大有益摩擦的是( )

A 推动笨重物体时,常垫滚木 B 旅游鞋底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C 雪橇的底部非常光滑 D 给机器的轴承加润滑油 7.自行车是我们熟悉的交通工具,从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看,它涉及不少有关摩擦的知识,例如:A 轮胎上刻有花纹 B 车轮做成圆形 C 塑料套紧套在车把手上 D 刹车时用力捏闸E 在转动部分添加润滑油 F 脚踏板凹凸不平 G 车轴处装有滚珠 H 车的把手上有凹槽

上述各项内容中属于通过改变接触粗糙程度而增大摩擦的是:___________;通过增大压力而增大摩擦的是:__________;通过变滑动为滚动而减小摩擦的是:______________;通过使接触面彼此分开而减小摩擦的是:______________.用力踩动脚踏板使自行车前进时,后轮与地面间的摩擦力的方向朝_______(填“前”或“后”)

8.拔河比赛中,运动员要穿比较新的球鞋,而且不希望地面上有沙子,这是因为比较新的球鞋能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_____________,而地面上的沙子能_________而减小摩擦

9.马路上一旦泼洒了机油,容易造成交通事故,特别是骑摩托车、自行车时很容易摔倒,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的缘故.

10.旱冰鞋上的轮子的作用是通过_____________的方法,使_______大大减少,而演奏二胡前往往要在琴弦上抹一些松香,这是通过_____________的方法增大摩擦.

11.全班同学正在上课,突然摩擦力消失,对可能出现的位置平衡有什么好处呢? 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课堂练习1、关于力臂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同学们稍微活动就会从椅子上纷纷滑到地面上 A. 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叫动力臂 B 固定吊灯的螺丝从天花板上滑出,使吊灯落到地上 B. 从动力作用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动力臂 C 写字时铅笔从手中滑出飘在空中 C.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阻力臂 D 由于太滑,稍一用力桌椅就会在地面上不停地滑着、碰D. 从阻力作用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叫阻力臂 撞着 2、所谓杠杆平衡是指杠杆处于 状态或

状态。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字母表示式第四节 杠杆 为 。

课后作业1、知道杠杆的特征,能在杠杆上确认支3、地面上有一根大木杆,抬起A端需用300N,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位置。能准确画出抬起B端需用200N,这条木杆的 端较粗。 动力臂与阻力臂。 4、已知物体在月球上的重力大约是地球上重力的

2、会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六分之一。做生意时,用同一杆秤在月球上称质量,和一、探究新知 在地球上相比( ) 任务一:认识杠杆 A. 买方吃亏 B. 卖方吃亏 观察教材所示的几种工具并亲自做一下。想一想,C. 双方都不吃亏 D. 双方都吃亏 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5、一个杠杆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下列

说法中正确的是( ) 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够饶着 转动的 A. 这两个力的大小一定相等 叫杠杆。 B. 这两个力的力臂一定相等

2、五要素:支点指 ;动力是 ; C. 力臂较长的那个力较大 阻力是 杠杆转动的力;动力臂是 到 D. 两个力和各自力臂的乘积一定相等 的距离;阻力臂是 到 的距离。 6、如图,拉力F作用在杠杆中点B处,已知

观察图9-2,找出杠杆的五要素。 AC=1.8m, 观察图9-3,核桃钳是由几个杠杆组成的?试着找出G=100N,求拉力F.

它的支点、动力、阻力。

画出图9-3“核桃钳”的上面杠杆的动力臂与阻力臂。 (简记:一找点、二画线、三作垂线段) 警示:不论动力、阻力,都是杠杆受的力。 课后反思本节课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 哪些问题自己还不理解: 评价本堂课自己的表现(自学过程是否投入、听老师讲课注意力是否集中、讨论问题是否参与等):

课堂作业一 1.下列杠杆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______________,属于 任务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费力杠杆的是_______________.

杠杆平衡指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 A.筷子 B.镊子 C.钳子 D.托盘天平 E.杆秤 F.或 。 瓶盖起子 G.钓鱼杆 H.道钉撬I.扫帚 J.理发剪刀

问题:当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K.铁匠剪刀 L.羊角锤 M.火钳 N.船桨 臂之间存在怎样的定量关系呢? 2.在使用杠杆时,需要省力,就必须使用动力臂______阻

先猜一下: 力臂的杠杆 ;需要省距离,就必须使用动力臂______阻力实验探究 臂的杠杆;天平是一个_______杠杆. 1、阅读P3,思考实验步骤 典型例题 2、分小组进行实验探究 1.最大力臂问题. (注意成员分工,边实验边记录) 例1.如图所示,要把球滚上台阶所用得力最小,画出所3、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用的最小的力的方向及作用点 . 若用F1、F2、L1、L2分别表示动力、阻力、动力臂 和阻力臂,杠杆的平衡条件可表示为:

思考:杠杆只能静止在水平位置吗?你能让杠杆在 非水平位置平衡吗?试一试。本实验中,让杠杆在水平

杠杆必须是直的吗?支点一定在杠杆上吗?

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判断力的变化.

例2.如图所示,作用在杠杆一端且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F,将杠杆缓慢地由竖直拉至水平过程中,力F( )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先变大后变小

课堂作业二

1.用撬棒撬起一石块,沿不同方向用力作用于撬棒,哪个力最小( )

A F1 B F2 C F3 D 都一样

2.如图所示,一根不均匀的木棒,用细绳悬挂起来,恰好平衡,若从悬挂处锯段,将木棒分成两段,则( ) A 粗端重 B 细端重 C 一样重 D 无法确定

3.用一杆秤称物体质量时,误用了一个较重的秤砣,称出的物体质量比实际值( )

A 偏大 B 偏小 C 一样重 D 无法确定

4.在下图中,要把石块用最小的力撬起来,在图中画出这个力的方向及其作用点.

5.请画出将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方体木块向右抬起时所需最小的力的示意图.

6.(选作)如图所示的杠杆在细绳的拉力作用下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已知小球的质量是5kg,放在距支点10cm处,A点到支点的距离是10cm,求细绳的拉力.(g=10N/kg)

第五节 其他简单机械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3.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典型例题

一、仔细阅读课本P80的内容,找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并回答问题.

1.你能从图9.2-1中悟出什么道理?

2.什么是定滑轮,什么是动滑轮,它们有什么区别?

3.结合实际生活,思考一下,在你周围哪些地方能见到定滑轮或动滑轮?

二、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1.分别安装定滑轮和动滑轮.并在下面画出图9.2-3中乙和丙图的示意图.

2.按照图9.2-3的图示进行实验,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使用定滑轮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动滑轮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9.2-1的漫画中为什么会出现那样的结果?请你帮他想个办法解决遇到的问题. 三、阅读课本P82关于滑轮组的知识,然后解决下列问题: 1.使用滑轮组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看图9.2-4,了解组装滑轮组时应该怎样绕线.除了课本上这中绕法,你还能有其它绕法吗?试着在下图中画出两种绕法.

3.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滑轮组的特点是:使用滑轮组既能___________又能____________,且有几段绳子吊着动滑轮,拉绳子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____________. 四、阅读课本P82的科学世界中的文章“其他简单机械”,完成下列任务.

1.指出图9.2-5中各个轮轴的“轮”和“轴”

2.使用轮轴和斜面时,是省了力还是费了力?省了距离还是费了距离?它们属于省力机械还是费力机械?

课后巩固1.如果忽略滑轮重和摩擦,则下列各图中,作用

在绳子自由端的力的大小分别是多少? (已知被提升重物的重力均为1000N)

F1=_________N; F2=________N; F3=________N; F4=________N.

2.如图所示,一辆汽车陷入泥坑,现用一滑轮组把它拉出

来,请画出最省力的绕法.

3.(选作)如图所示,物体重20N,忽略滑轮重和摩擦,则拉力F的大小是( ) A 10N B 20N C 30N D 40N 第十四章 压强和浮力 第一节 压强学案(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会判断压力的大小和方向2.理解压强的概念.3.理解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4.知道“控制变量法”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的应用. 知识回顾 1.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判断一下下列各图中,表面受到的压力的大小,已知物体A的重力GA=10N,物体B的重力GB=20N,F=20N,F1=15N 甲图 乙图 丙图

丁图 戊图

甲图中地面受到的压力是______N;乙图中地面受到的压

力是______N;丙图中地面受到的压力是_____N;丁图中

地面受到的压力是_____N;戊图中顶面受到的压力是

______N.

总结:在物理上,把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压

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受力面.

压力并不一定由重力产生,只有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的

物体对地面的压力才等于重力.

自学指导

1.阅读课本P28的“想想议议”部分的插图,然后思考

下列问题:

小小的蝉为什么可以把口器插入树皮深处,吸吮树汁?而庞大的骆驼较大的体重作用在宽大的蹄子上,为什么会

在沙地上陷入一些,而不能陷入很深?

2.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在这个实验中,再次用到了“控制变量法”,实验步骤如

下:

(1)把小桌腿朝下放在泡沫塑料上,观察泡沫塑料被压下的深度.

(2)在腿朝下的小桌上放一个砝码,观察泡沫塑料被压下的深度.

(3)把小桌翻过来,将同一砝码放在桌面木板上,观察泡沫塑料被压下的深度.

分析:步骤(1)和(2)中,让小桌腿朝下是保持____________不变,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之间的关系;步骤(2)和(3)中,把砝码放在桌面木板上是保持_________不变,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____之间的关系. 观察课本P29图7.1-3,由甲图和乙图可以得出:在受力

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塑料泡沫被压下的深度越_____,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______________有关;由乙图和丙图可以得出: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塑料泡沫被压下的深度越______,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___有关.综合可以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跟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有关

3.阅读课本P29的内容,完成下列填空,并通过理解定义去理解公式是怎样写出的. 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压强.在物理上用字母____表示压强,____表示压力,_____表示物体

的受力面积,计算压强的公式是________,其中压力的单位是_____,受力面积的单位是_____,压强的单位是_____,为了纪念___国科学家_______,压强还有一个专

用单位叫________,简称______,符号是

______.1Pa=______N/m2

注意事项:使用此公式进行计算时,一定要注意统一单位,并要确定准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就是两物体相互接触的面积).除了会计算压强外,还要会用此公式计算压力(F=PS)和受力面积(S=F/P) 4.仔细学习例题,学会解题步骤,然后做下面的例1. 典型例题 例1:桌面上平放着一本字典,字典受到的重力为5N,它

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2.5×10-2m2

,计算这本书对桌面的压强.

例2.你坐在家中的沙发上与坐在硬板凳上相比教,哪种

情况感到舒服些?为什么?

思路引导:两种情况中,人对板凳的压力大小都等于人的

______,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两种情况下人受到的

压力是一样的,但是人坐在沙发上比坐在硬板凳上时受

力面积要_____,由P=F/S可知,在压力不变时,受力面积

越大,压强越_____,所以坐在沙发上舒服些

课堂达标1.(必做题)一个物体的质量是3kg,放在水平

地面上,已知它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100cm2

,计算这个物

体对地面的压强.(g=10N/kg)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套(4)在线全文阅读。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套(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51652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