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峰中医诊断学讲稿
第02 章 绪论: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中医诊
断学的发展简史、学习方法
开始上课了,下面我们要讲一下病、症、证的关系。刚才已经讲到了,要把它重复一下。一个是“症”,中医我们说诊断可以说这一辈子就是三个字:症、病、证这三个字。症也叫做症状,实际上我们现在又把它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叫症状,一部分叫体征。“症”字中医历来就有,这个“征”字中医历来也有,但是把它称为症状、体征,这就是结合了西医的才这样提的。症状是讲的什么呢?我们给它下定义的时候,一般是讲病人主观体会的痛苦或者不适,病人自己能够体会到的,头晕、耳鸣、恶心、胸闷,像这些,只有病人才能体会得到,哎呀,我现在头好晕,大家知道我这样头晕吗?不知道,只有自己才能体会得到的,我现在胸闷很厉害。体征是讲的医生,当然病人自己也可以发现的异常的改变。比如说舌苔黄,脉数,脉涩,面色苍白,医生、病人、其他的人可以发现的这种病理改变叫做体征。由于有的症状,有的表现,它既是病人自觉的感觉,也是别人能看得到的,所以我们又把症状和体征笼统的合在一起。比如说咳嗽,咳嗽是自己的一种感觉吧,别人也知道他咳嗽,别人也看到了,说你这个咳嗽是症状还是体征呢?可以说它既是症状,也是体征。因此我们在症状和体征上不严格的区分,笼统的称为症状,简称为症。这些症状、体征,这个症,它只是疾病的现象,不是本质,是现象。头晕,它是什么问题?光是一个头晕,什么东西也说明不了,只知道病在头上面。胸闷,胸部有病,不知道什么问题。所以它是一个现象,不是本质。但是这个症状,是病证的一种客观反映,你有了什么病,你生了什么病,你怎么知道?医生怎么知道的?怎么说它是什么证?为什么说它是这一个病?根据的什么?是根据的症状。所以它是病和证的客观反映,是辨病、辨证的主要依据。三句话,一个是现象;第二个是客观反映;第三个是依据,症在这里是这样一个意思。什么是言字旁的证?实际上古代
第 11 页 共 879 页
朱文峰中医诊断学讲稿
这个证和现在的症,这两个证(症)都是没有严格区别的。时间关系,我们不详细讲这个问题。已经讲过,证是讲疾病中机体动态反应的阶段性病理本质。病和证不相同的地方,这个证是讲的机体的一种整体反映状态,一个阶段的,当前这个阶段存在一个什么反映状态,全身是什么反映状态,它是由病位和病性等证素决定的。这个地方出了一个新的概念:“证素”,这个概念是2003年2月28号确定下来的新的概念。证素,什么是证素?就是讲的病位和病性,心、肝、脾、肺、肾、胃、胆、小肠、大肠、膀胱,这是病位吧。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气滞、血瘀、痰、饮、风、寒、暑、湿、燥、火,这是病性。这些病位和病性,它是构成证的要素。我们说肝胆湿热证,由哪几个证素构成的?病位的肝和胆,病性的湿和热,所以肝、胆、湿、热这四个证素构成了一个证名。那么膀胱湿热是膀胱的病位加上湿、热;小肠湿热是小肠的病位加上湿、热;脾肾阳虚是阳虚加上脾、肾,那么,脾、肾、阳虚是病位、病性,它都是构成证的基本要素,所以叫做证素。什么叫证素?构成证的基本要素。就像我们的物质,各种物质是由什么东西构成的?从化学上来说就是各种元素构成的。氢、氧、钠,就是氢氧化钠,我们把它叫什么?化学元素。我们现在辨证的这个素,叫什么?叫做证素,就是病位和病性,是当前阶段的一种病理本质。那么病是什么呢?刚才已经讲过,是(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的概括。病和证两个,一个是当前阶段的,一个是全过程的;一个是讲的当前阶段的病位、病性,一个是讲的它的特点和规律,它的角度不一样。因此,病里面,一个病存在着若干个证,一个证可以见于若干种病,因此就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病同证不同,或者是证同病不同,有这样的不同概念。我讲的广义的疾病,自然就包括了症、病、证,都包括在内。这是我们讲的第一大问题。
二、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第二大问题,诊断的原理。中医为什么能够诊出疾病来?为什么能够辨出病情来?诊断的原理。中医诊断的原
第 12 页 共 879 页
朱文峰中医诊断学讲稿
理,它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有机体的各个部分是相互作用的,疾病的过程里面存在着因果的关系。痰饮停滞,可以导致气滞,气滞以后又可以导致血瘀,血瘀以后又可以导致阳虚,它也可以有一个因果的过程,“局部”和整体的病理是相关的,是建立在这么一些整体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它的理论基础。所以我们讲,中医诊断学它有基本理论,什么基本理论?这些都是它的基本理论。人是个有机的整体,各种病因、邪正之间是相互作用的,疾病的过程存在着因果的转化,因果关系,局部和整体不可分割,这样的基本理论。最主要的,要讲清中医诊断的原理,最典型的、最有代表性的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里面的这一段话,它代表了中医的诊断基本原理。为什么说“以我知彼”?就是毛主席讲的“知己知彼”的意思,“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从外面可以推测到内部。“以观过与不及之理”,看这个是超过了还是正常的,观察它是正常的,是超过了的,还是亏虚了的?超过、不及。“见微得过”,见一些微细的变化,能够知道它出现什么问题。“用之不殆”,至于用这种方法去分析,认识疾病,是不会有错的。那么这一段话,实际上是把我们中医诊断学,大家都熟悉,我们中医诊断学有三大原理,讲了三个:一个是从外看内,以表知里是不是从外看内?“见微得过”,是不是“见微知著”?这个“观过与不及”是不是要进行对比?“揆度奇恒”,三句话吧。从外看内,见微知著,揆度奇恒,这三句话是不是包括了这三个意思?揆度奇恒,从外看内,这个是见微知著吧?所以最有典型的是三句话。把它具体分解来说,是三个意思。一个就是司外揣内,就是从外面知道内面,“司外”是通过观察外部的病理现象,叫做“司外”,“揣内”就是推测内脏的病理变化,通过外部的病理现象,来推测内脏的病理变化,从外可以知道内。当然,反过来我们说,知道了内部,我们知道了内部有什么病理变化以后,可不可以解释为什么出现这症状啊?我知道这病人有肾虚,肾虚他为什么会出现耳鸣?当然就可以解释这个症状了。肾虚为什么会出现腰痛?所以可以解释,就是知其内就可以解释他显现于外部的症
第 13 页 共 879 页
朱文峰中医诊断学讲稿
状。知道了外部的症状,就可以推测他内部得了什么疾病。用这个图来表示一下,就是从外面可以测知内部,而内部可以有病变的时候可以显现于外。这样一个过程就相当于我们现在讲的一种控制论上叫做“黑箱”的理论。这些话古代有的说法,《灵枢·本脏》上面讲:“司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丹溪心法》上面讲:“欲知其内者,当以观乎外”,知道他什么内,内部有什么问题,要观察他的外部。“诊于外者,斯以知其内”,你诊察他的外部,目的就是为了知道他内部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呢?“盖有诸内者(必)形诸外”,内部有什么变化,必然会从外面表现出来,“盖有诸内者必形诸外”。要对这个“黑箱”来作一下适当的解释,我们教材上用了这个概念。实际上“黑箱”这是控制论上面的一个说法。严格的说,中医不是“黑箱”,也不是“白箱”,可以说是一个“灰箱”。“白箱”是什么意思呢?清清楚楚把这个箱子打开来看,里面放了什么金银宝贝,这是“白箱”。“黑箱”是关着,你猜一猜这里面到底放的是什么东西,“黑箱”。那我们中医诊病是不是完全的“黑箱”?不完全是“黑箱”,也不是完全的“白箱”,应该是一个“灰箱”,“灰箱”理论。那么这种“灰箱”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如果直接打开黑箱,打开这个箱子,那我们解剖的方法,哎呀,里面是不是阑尾发炎?是不是胆囊里面有石头啊?打开了,剖腹探查。那是什么办法?打开黑箱的办法。这种打开黑箱的办法知道,用一个白箱的办法有好处,什么好处呢?就能够一目了然,非常清楚,打开了。但是,一打开的时候,他的生理状态,正常状态,或者说病人就遭到了破坏,就要受到很大的痛苦,内部结构遭到了破坏。那么还有些东西是打不开的,比如说我们讲那个地球,地震,这里为什么会闹地震?打开地球看一看里面为什么发生了什么问题?打不开,那我们只能够从外部去推测。我们的头,大脑出了什么问题,都给它打开来,当然现在可以打开来一些,可以打开,用CT、核磁共振,可以看看里面是什么问题。但是有时打不开,一打开的话,把那脑子一打开,里面就出了问题了、破坏了。所以黑箱的办法就是通过外部给它输一
第 14 页 共 879 页
朱文峰中医诊断学讲稿
个信息,看它有什么变化,看它的输出,通过输入和输出的关系,来推测里面什么问题,(这是)黑箱的办法。所以我们中医的诊断,实际上也就是通过输它一个信号进去,看它有什么,输出了什么表现,它现在属于舌红苔黄,脉数,面赤,我知道这里面是热证,这就是通过这些现象,而不是打开来看。第一个原理,司外揣内。
第二个原理,叫做见微知著。通过微小的变化,而测知整体的情况。还只看到一点点变化,还没有酿成大祸,没有出现全身性的整体变化,之所以由微小的变化来推测,可能会有什么问题。由于人体是个有机的整体,每一内部脏器和我们体表、和我们的官窍,总是相互联系的。心有病,它可以反映到舌头上面来;肝有病,可以反映到眼睛上面来。所以我们通过这微小部位、微小的变化来推测。比如我们中医用了很多的,比如说面部分候,把我们一个面部分候为各个部位,从头面一直到心肝脾肺肾,都在面部可以看得出来,这是不是一个典型的见微知著?一个面部就可以看到,甚至我们一个鼻子、一个耳朵都可以看得出来。比如说从一个耳朵上面,比如你讲这个耳朵,就像一个倒置的胎儿,通过一个耳朵就可以看看我们整个人体的情况怎么样,测知人体的情况。舌子上面,把我们舌子分为舌中、舌根、舌边、舌尖,分候五脏。眼睛的五轮(也是)。还有现在一种叫做生物全息现象,生物全息。这个生物全息实际上是根据摄影上面有一个叫做全息摄影术,把这个像片煎成很碎很碎,每一个小块的像片里面都可以洗出一个整体的像片来,叫做全息摄影。我们中国有一个人叫做张颖清,他创了一个全息的生物全息论,生物全息,现在在山东大学。他举了很多例子,一棵树,或者一片树叶,一个树叶子,这个树叶子的形状和整个树的形状基本相同。一匹斑马,它的每一个斑纹是相等的,每一个斑纹它可以代表整体的全部情况,这就是生物全息。那我们刚才讲到的中医的很多诊法,一个眼睛上面可以包括整个全身的信息,一个寸口诊脉,寸、关、尺三部九候就可以反映全身的疾病,这是不是一种生物全息的现象?是一种全息现象,也有的叫做缩影理论,缩小。实际上这个理论有
第 15 页 共 879 页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朱文峰《中医诊断学》视频讲稿(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