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的新阶段。同时它明确地表达了中国税务当局维护国家税收权益和强化国际税源管理的决心和信心。
从1979年到2008年底,历年注册成立的外商投资企业累计达66万户左右,累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约为8800亿美元,自1992年起我国已连续16年成为世界上吸收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然而,在这些令人欣喜的数字后面,却也存在着这样一个事实:总数达66万多家的外企中,有相当部分企业长期处于亏损状态,但这些企业却长亏不倒,反而越做越大。
2004年,我国大规模开展反避税调查工作,媒体称为“国税总局掀起反避税风暴”。2005年3月,国家税务总局建立全国反避税案件监控管理系统,在立案、结案两个环节对各地案件进行监控管理,通过监控管理及时发现并解决调查中存在的问题,不仅实现了全国案件调查的规范统一,加大了反避税案件的调整补税力度,也促进了各省市税务局之间、国地税各局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了良好的监督制约机制,各地反避税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2008年全国转让定价调查立案174户,结案152户,弥补亏损7.5亿元,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55.5亿元,补税入库12.4亿元。2008年全国调整补税超过千万元的案件23件,其中深圳市地税局要求某企业补税4.23亿元,是我国迄今为止个案补税金额最大的反避税案件。
近年来,国际社会纷纷掀起“查税风暴”,形成了一场狙击全球“避税天堂”的行动。为敦促避税地与国际主流社会交换信息,世界经济合作组织于1998年和2000年两次公布关于有害税收竞争的报
告,发布避税地标准,敦促避税地承诺进行有效的情报交换。世界经济合作组织还将拒绝履行国际通用税收标准的国家和地区列入黑名单,在2009年二十国集团伦敦金融峰会上,各国领导人同意对拒不合作的避税天堂采取行动,准备实施制裁。在国际社会的压力之下,一些避税地不得不开始低头,例如英属维尔京群岛对其公司法进行了修改,规定将股票无记名制度取消,无记名股票必须由托管机构集中保管,公司必须把最终受益人的资料提供给官方;其次,如果政府认为某个公司或账户涉嫌洗黑钱,当地最高法院发出搜查令后,离岸公司的资料必须公开等。
2010年5月是二十国集团对拒不合作的“避税天堂”采取措施的最后期限,而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一些国家和地区纷纷与中国签订了税收情报交换协定。目前,中国已与巴哈马、英属维尔京、马恩岛、根西、泽西、百慕大6个离岸金融中心正式签署税收情报交换协定。近期,国家税务总局颁布了中国与英属维尔京群岛的税收情报交换协议。协议规定:中国与英属维尔京群岛可交换情报的税种包括,在中国境内的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以及在英属维尔京群岛的所得税、工资税、财产税;缔约双方主管税务当局应当就互相交换税收情报提供协助,情报应包括与相关税收的确定、核定、查证与征收,税收主张的追索与执行,税务调查或起诉,具有可预见相关性的信息;英属维尔京群岛政府依据中国请求提供的情报包括:⑴银行、其他金融机构以及任何人以代理或受托人身份掌握的情报;⑵有关公司、合伙人、信托、基金以及其他人的法律和受益所有权的情报,包括在同
一所有权链条上一切人的所有权情报;⑶信托公司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以及监管人的情报;⑷基金公司基金创立人、基金理事会成员、受益人以及基金公司董事或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情报。中国政府与上述离岸金融中心所签署的情报交换协议直指利用“避税天堂”避税的行为。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避税与反避税(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