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图像的存储
内容应该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和诊疗记录号码(门诊号或住院号,超声登记号),设备名称和检查条件标识,体位标记包括:乳腺的方位(左或右),病灶的位置,包括距乳头中央的距离、钟面形式的标记、显示病灶时的探头切面标识。病灶图像存储至少应记录2个以上有特征的不同方向切面,应尽量完整存储记录病灶各种超声特点的声像图,如:钙化、血流、能量图、多普勒频谱、弹性成像、三维重建及造影增强对比成像等,必要时可存储动态图像。对于超声检查没有异常的乳腺,可以仅存储各象限的放射状切面的声像图以表明对患者做过全面的超声检查。
3.3 报告书写
以上各项检查结果及所测参数均应在超声报告中加以详细描述,最后综合各种检查结果得出超声的诊断结论,包括:乳腺正常或异常的判断,如有异常的局灶性病变应明确病灶的物理性质,对应的诊断分级(参照美国放射学会的BI-RADS),相应的处理建议(在分级中默认),并尽可能做出合理的病理性质诊断。
4 超声诊断报告的规范
为了使超声报告既个体化又标准化,首先对超声报告中的描述性语言进行统一定义。
4.1 乳腺超声的回声模式
个体乳腺的超声在声像图的表现上存在差异,因此,通常将自身皮下脂肪组织回声定义为等回声,没有回声定义为无回声,有回声的与脂肪组织回声对比,按照回声的强弱分别定义为弱回声、低回声、等回声、高回声及强回声。
4.2 正常的乳腺组织声像图表现
正常乳腺的声像图由浅入深依次为①皮肤:呈带状强回声,厚2~3 mm,边缘光滑整齐。②浅筋膜和皮下脂肪:浅筋膜呈线状高回声,脂肪组织呈低回声,由条索状高回声分隔,边界欠清。③乳腺腺体:因人而异,厚薄不一,老年人可萎缩仅3 mm,腺体呈中强回声带夹杂有低回声,排列较整齐。腺体与皮肤间有三角形的中强回声韧带,称为库柏(Copper)韧带,其后方回声可衰减。④深筋膜:筋膜呈线状高回声,光滑整齐,筋膜间脂肪呈低回声。⑤胸肌及肋骨:胸肌为梭形的均质低回声区,肋骨为弧形强回声,其后方衰减为声影。整体的乳腺超声表现有均匀和不均匀2种,均匀的乳腺在声像图上表现为连续一致的脂肪、韧带、纤维及腺体组织回声,从乳头、乳晕至周边组织腺体逐渐变薄。不均匀的乳腺可以表现为局部性或者弥漫性的,声像图表现为腺体不规律的增厚、回声的增强或者减弱等。
医学
4.3 异常的乳腺组织声像图表现
乳腺的异常应从不同的切面上全面观察以排除正常的组织及结构,如脂肪组织和肋骨等,局灶性的病变声像图表现需按照以下征象描述。
4.3.1 形状
声像图上病灶的外形,分为:①规则:包括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等有规律可循的外形。②不规则:所有没有规律可循的外形。
4.3.2 饱满度
病灶最长轴和与之垂直的最长短轴的比例关系。①饱满:所谓病灶外形饱满或长短轴比例<2∶1甚至接近于1。②不饱满:所谓病灶外形不饱满或长短轴比例>2∶1。
4.3.3 边界
病灶与周围组织交界的部分在声像图上的表现。①清晰:病灶与周围组织间有明确的界限,包括包膜、声晕,定义为边界清晰。②不清晰:病灶与周围组织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定义为不清晰。同一病灶可部分边界清晰,部分边界不清晰。
4.3.4 边缘
病灶明确的边缘部分在声像图上的表现。
光整:病灶的边缘光滑整齐,可以有2~3个大的光滑波折。
不光整:病灶的边缘不光滑不整齐,分为3种模式。①小叶:病灶的边缘有较多短小的环形波纹,呈扇贝状。②成角:病灶的边缘部分有尖锐的转角,通常形成锐角,类似蟹足,故亦可称蟹足状。③毛刺:病灶的边缘有锐利的放射状线条样表现。
同一病灶的边缘可并存上述多种表现。
4.3.5 回声模式
病灶的内部回声,按照前述乳腺超声回声模式定义,内部回声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种回声复合的,其分布的表现可以分为2种。
均匀:病灶内部回声为分布均匀的单一回声,分为无回声、弱回声、低回声、中等回声、高回声及强回声。
不均匀:病灶内部回声为分布不均匀单一回声或几种混合的回声。
4.3.6 后方回声
病灶后方回声是对比周围同等深度的正常组织出现的声像图特征,其代表了病灶在声学传导方面的特性。
增强:病灶后方回声高于周围同等深度的正常组织,表现为病灶后方回声增强。
不变:病灶后方回声与周围同等深度的正常组织相同,表现为病灶后方回声无增强或无衰减。
衰减:病灶后方的回声弱于周围同等深度的正常组织,表现为病灶后方为低回声或无回声,后者即声影。
混合:部分病灶后方回声有不止一种的表现,说明肿块内部成分的不均匀性。
4.3.7 周围组织
部分病灶对周围组织的影响在声像图上的表现。
皮肤及皮下脂肪组织层水肿增厚:局部或者弥漫的皮肤及皮下脂肪组织的增厚,回声增强,皮下脂肪组织层内可见条带状的扩张淋巴管回声。
皮肤凹陷、高低不平:皮肤表面高低不平或出现局限性的或多处的皮肤表面凹陷。
病灶周围组织水肿:病灶周围组织增厚,回声增强。
结构扭曲:病灶引起周围正常解剖层次的结构的扭曲或连续性中断,包括病灶处皮肤、浅筋膜层、腺体层、深筋膜层及胸肌层的改变。
Cooper韧带改变:韧带牵拉或者增厚。
导管:腺体内导管内径的异常扩张或导管走向的扭曲。
4.3.8 钙化
乳腺腺体或病灶内显示的强回声称为钙化,一般认为>0.5 mm的钙化属于粗大钙化,大钙化可能会伴有声影,<0.5 mm的钙化属于小钙化。乳腺组织中的孤立或散在的钙化因为腺体内纤维结缔组织的关系有时难以鉴别。钙化的形态可呈泥沙状、颗粒状、短段状或弧形等,钙化的分布可为单一、成
医学
堆、成簇、散在或弥漫等。
4.3.9 血管评估
病变区域没有明显血流信号。
病变区域与周围腺体内血流信号相似。
病变区域有明显增加的血流信号。
4.4 彩色超声检查
用于检测腺体组织及病灶内血管的检查。病灶的血管分布是一项特征性的分析指标,通常对比对侧的相同区域或者同侧乳房的正常区域。彩色及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血流速度较低、彩色多普勒的灵敏度设定等,探头施压可以使小血管特别是静脉闭塞,因此检查时应避免用力,囊肿内无血流(加压会出现血流伪像)。良性病灶内血流一般较少,恶性病灶内部及周边的血流可以明显增多,且走向杂乱无序,部分病灶有由周边穿入的特征性血流。除对血流形态学的观察,还应对血流的各项多普勒参数进行测定,诊断意义除阻力指数(RI)外其他的参数多存在争议,一般恶性病变的RI>0.7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医药卫生乳腺癌诊治指南-2013年版(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