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金昌市宁远堡镇高岸子小学(737100) 王玉芳
[摘要] 数学实践活动是数学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数学学科教学的完善和发展,是学生理解、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升华过程。本文讨论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必要性,认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是新教材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适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诱发学习动机。在必要性认识的基础上,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出了几种操作性较强的方法:一是营造民主、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参与动手操作;二是充分开发教学资源,丰富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三是针对不同类型的实验开展多种活动,促使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形成。文中针对指导学生动手操作的教学实施过程,指出了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一是设计学生动手操作活动必须适合学生年龄阶段和知识结构,以免挫伤学生的自信心;二是组织学生动手操作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免隐没学生的创造性;三是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必须要始终面向全体学生,以免打击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四是作好学生动手操作的总结和评价,以免学生形成消极态度。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动手能力 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以知识为载体的培养人的教育。要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建立学生的学习信心作为数学教学追求的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在教学方法上要落实“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①,给学生思考和探索的时空。
目前正在进行的小学课程改革,需要一支真正能够解读国家新课程标准,树立新课程理念,领会新教材意图,并能结合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积极主动、创造性地进行课程改革和探索的教师队伍。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实事入手,采用不同的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积极探索的欲望。数学实践活动是数学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1、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是新教材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体系中,数学课程产生的背景及其性质蕴涵着这一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
① 引自《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第6页。 1 西北师范大学独立本科毕业论文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随着课程体系与概念的变化,作为教育内容之一的数学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与规律,它的基本出发点就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素质教育就是教育工作者科学地运用人类自身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成果,去开发、塑造和完善儿童身心结构与功能,以达到全面提高公民素质的教育实践过程。素质教育的“三要义”是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每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活动,并且是学生按自己的意愿去活动。学生从课堂到社会生活中都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生活事件、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环境、用数学规律表示生活现象、用数学概念解释生活问题,切实提高学生数学素质。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适合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过程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而在认识过程中,他们很难从教师的讲授和得出的结论中获取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品质。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获取知识,教师再引导学生到实际中验证,到生活中运用。这样,学生对知识就会有更深入的理解,各方面素质也会得到和谐发展。
数学思考存在于我们熟悉的生活经历中。例如,一对一的概念就可以包含在穿衣(一个钮扣对一个扣眼)、开锁(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等所有的匹配活动中;儿童通过一些分级和分类活动来探索和比较相似点和不同点;通过感受材料与其形状间的关系来探索空间关系。课堂的动手就是唤醒这些记忆,使儿童感觉我们所学的数学离我们很近、很有趣。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诱发学习动机。
小学低年级的儿童心理还不完全成熟,他们愿意在成人面前表现自己,希望得到成人的认可。让学生动手,它不同于课堂的提问,可以让每一名儿童都有表现的机会,都有成功的机会,都有受到表扬或被认可的机会。同时,学生在动手时会思考怎样把他手中的事做好,引发他求知欲。让学生动手,就成了满足学生个体需要的刺激物,成了心理和动机产生与发展的基础,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了学习动机。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动手操作,以不断引起新的需要,转化为参与学习活动的强烈动机。
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安排形式多样的练习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学生渐渐地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会越来越浓厚。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目前,国内外都很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方法的探索也很多,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了几点看法。
1、营造民主、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参与动手操作。
2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学习氛围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他的作用在于:创设一种民主、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会使学生在毫无压抑感的气氛中学习,敢于设疑,敢于动手操作论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习成为其内在的心理需求;激励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奋发向上。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强化主体意识,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教师应将单一的操作演示、学生简单的模仿操作转化为探索性、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摆一摆、拼一拼、搭一搭等实践活动去发现事物的奥秘,逐步形成实践求知的意识。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师教学论文正文4.1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