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
1.语文教材的内容由课文系统、助读系统、作业系统和知识系统四部分组成。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由前言、课程目标、实施建议、附录四部分组成。
3.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它具有激发、指向、维持和调节三大功能。
4.语文课程指学校为实现语文教育目标而安排的语文科目教育内容及其进程,它包括各级各类学校语文课程的设置和语文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等。
5.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6.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题材丰富,体裁多样,按教学习惯一般分为实用文、文学作品和文言文三大类。
7.目前一般把语文课程分为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大板块.。
8.语文课程作为学科教育课程的一种,即指学校为实现语文教育目标而安排的语文科目教育内容及其进程,包括各级各类学校语文课程的设置和语文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等。
9.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制订课程目标时以语文素养的总要求为根本出发点,同时确定了三个维度: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0.现行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三级管理机制充分的体现了课程结构的选择性,为不同地域、不同学校、不同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11.合理的课程结构必须是均衡的,即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和课程内容必须保持一致,维持均衡。
12.语文教材是语文教育内容的载体,是借以实现语文教学目标,发挥语文教育功能的物质基础。
13.中学语文教科书的结构是以以单元为基础的,它包括两条线索,一条是知识的线索,一条是能力的线索。中学语文教科书的一个基础、两条线索又要借助于课文、助读、作业和知识等四个相互联系的系统组织起全部的教学内容来,。
14.从教科书的结构类型来看,中学语文教科书主要有分编型与综合型 两类。
15.中学语文教科书的编选原则:
语文教科书的编选必须坚持如下原则:坚持思想性与科学性的统一,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人生观的培养和语文能力的培养;处理好传统教材与现代科学文化新成就的关系;坚持理论与实践统一,使学生获得比较完整的知识;保证教科书的系统性和教学的循序渐进性。
16.语文教材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语文教材是学生最基本的语文读物,是语文基础知识的来源,也是思维和语言训练、语文素质养成的典型范本。由此可见,语文教材在教学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语文教材的功能也是多方面的,就其主要方面而言,具有以下几项:它是实现德、智、美语文教育目标的主要手段;是教和学的物质凭借;它为学生集中、高效的语文学习提供了范例。
17.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18.语文教材改革趋势:打破教材的单一编写体系,建构多元的教材编写方式;在坚持发展和创新的同时,保持教材基本内容的相对稳定性;重视学生共性与个性的双重发展,使语文教材具有弹性和可开发性;建立完整的教材编制理论体系,配置结构合理的教材编制队伍;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编制具有科技含量的新型教材。
19.语文教材的作用:
(一)实现德、智、美语文教育目标的主要手段。 (二)教和学的物质凭借。
(三)为学生集中、高效的语文学习提供范例。
语文教学过程与教学设计
1.语文教学设计就是语文教师根据科学的教育思想和语文教学原则,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材,对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及具体环节、总体结构及有关层面所作的予想和可行的策划。
2.语文教学的设计程序包括确定教学目标、处理教学内容、构思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确定媒介手段、设计反馈练习、编写书面教案等环节。
3.教学过程最优化,是指在现有的条件下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去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
4.魏书生的“课堂教学六步法”包括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
5.教学过程,也叫“教学程序”或“教学流程”。它反映了教学发展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之间的紧密联系,既相对独立,又有规律的交替和推进。
6.钱梦龙“三主四式导读法”的主要内容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和自读式、教读式、练习式、复读式。
7.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理论在我国广泛传播。他提出的“五环式”课堂教学结构是指: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
8.赫尔巴特的“四段论”是指:①明了②联想③系统④方法
9.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受社会因素(社会对语文学科的要求)、心理因素(师生在教学中的心理特点和品质)、实施因素(计划、组织、教材、方法等)的影响,并随诸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10.中学语文教学的阶段是以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为主要依据划分的。 11.中学语文教学设计的依据是依据语文学科的性质;依据语文教学的任务;依据语文教学原则;依据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依据教材;依据中学生的实际;依据教师的实际。
12.教学过程是以认识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统一培养和发展过程,是
以智育为关键的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是个性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
中学语文教学原则
重点掌握:
1.语文教学应遵循文道统一、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相结合、课内课外的语文学习互相促进、听说读写全面训练等原则。
2.语文教学原则制定的依据 (一)根据语文学科的教学目的 (二)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特点 (三)根据语文教学的规律
语文教学方法
1.语文教学方法具有依存性和变通性、多样性和综合性、继承性和创新性等特征。
2.教学方法主要是指技术性教学方法,此外还有原理性教学方法和操作性教学方法。
3.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依据教学规律和原则、教学目标与任务、教学内容、教师素质、学生特点、教学的组织形式、时间、设备条件等。
4.语文教学的一般方法有:(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讲授法、串讲法、问答法、谈话法、讨论法、点拨法(2)以训练为主的方法:练习法、诵读法(3)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研究法、比较法、鉴赏法(4)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演示法、参观法。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师教学2015年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教学教法考点系统复习资料(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