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教师招聘考试
中学语文教学教法考试考点系统复习资料
1.语文学科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整个语文教育现象。
2.语文学科教学论的研究方法有观察调查研究法、历史文献研究法、哲学原理研究法、比较分析研究法、经验总结研究法、实验实证研究法等。
3.中学语文教育学是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4.从纵向上看,语文教育是将伴随着人的一生的“终身教育”。从横向上看,语文教育是充盈于人的各个活动空间的“全方位教育”。
5.1904年,《癸卯学制》颁行,确立了我国的近代学制,开始了分科教学,于是分科教授法应运而生。
6.建议把“教授法”改为“教学法”的著名教育家是陶行之。
7.1919年,从美国留学归来,时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的陶行知先生提出应对“教授法”课程进行改革。
8.1924年黎锦熙先生的《新国语教学法》一书被认为是语文教育学的开山之作。
9.中学语文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有观察调查研究法、历史文献研究法、哲学原理研究法、比较分析研究法、经验总结研究法、实验实证研究法。
10.语文教育学的相关学科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普通教育学、语文专业理论、心理学、思维科学、评价科学、信息科学和系统科学。
11.中学语文教育学的任务是
①对师范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终生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奋斗的崇高理想,为将来从事语文教育工作奠定良好的思想感情基础。
②指导学生学习语文教育及相关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帮助他们尽可能多地了解基础教育和语文教育学科的理论和知识,为将来从事中学语文教学与中学语文教育研究奠定良好的理论、知识基础。
③培养师范生实施语文教育、教学的基本能力,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语文教师职业技能,为将来从事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奠定扎实的专业能力基础。
④培养师范生进行语文教育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帮助他们形成研究的意识和习惯,为将来从事光学语文教学育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
12.学校语文学科教育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 ①语文教育的性质与目标
②语文教育的对象及语文学习的规律 ③语文教育工作者的素养及角色转变 ④语文教育的课程和教材 ⑤语文教学的过程与原则 ⑥语文教学的方法与手段 ⑦语文综合性学习 ⑧语文教育的测量与评价 ⑨语文教育的历史及发展趋势
中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目标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是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教学目标的。
2.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 3.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4.制定中学语文教学目标的依据:确定教育目标,要根据社会的需要、确定教育目标,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确定教育目标,要尊重教育自身的规律。
5.语文学科的综合性体现为:教学目标的多元性、教学功能的多重性、教学内容的广泛性、教学原则的复杂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6.语文能力落实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是指掌握语文工具(语言文字)的能力,中学语文教学要把向学生传授知识、进行思想教育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统一起来,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赫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中学语文教学要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即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 阅读能力包括认读、理解、记忆、速度等四个因素。
写作能力分写作的一般能力和写作的基本能力。写作的一般能力主要是指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写作的基本能力根据不同的划分,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指各种体裁的文章的写作能力,如记叙文写作能力、说明文写作能力、议论
文写作能力、应用文写作能力,即根据各种文体的特点,要求学生具有相应的写作能力。还有一类是写作各种体裁文章所共同要求的写作能力,主要包括审题能力、立意能力、布局谋篇能力、表达能力、修改文章能力。这些能力也是写作的基本因素,在写作活动中属于方法、技巧和技术活动的范围。
听说能力主要有这样一些构成因素: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语音的鉴别力和运用力;语义的理解和组织力;评价、判断力和反馈力。
7.新课程改革的语文课程目标从以下三个维度来设计: (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的目标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放眼世界的开阔胸怀、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培养高品位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维度的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主体意识
训练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三)知识和能力维度的目标
语文知识目标包括:语音、文字、词语、语法、修辞、标点符号、文言文基础知识、文学知识和文化常识、读写知识、工具书使用知识等。
语文能力目标包括:阅读能力目标、写作能力目标、口语交际能力目标、搜集处理信息与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等。
8.语文学科性质的理解:
(1)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
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以语言文字为主要载体,而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思维与交际的重要工具。语言的作用和中学语文科的任务决定,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
语文学科还具有人文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标)。
(2)综合性和实践性是语文科的重要属性
首先,语文学科是综合性学科,这使它和中学的其它学科都鲜明地区别开来。它的综合
性表现为:教学目标的多元性、教学功能的多重性、教学内容的广泛性、教学原
则的复杂性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其次,语文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要靠实际训练来形成。
语文教育发展史
1.我国古代到当代比较有影响的语文教育家有孔子、孟子、韩愈、朱熹、梁启超、蔡元培、叶圣陶、吕淑湘、张志公等。
2.儒家经典著作《论语》,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 3.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理论的是孔子。 4.《奏定学堂章程》中规定设立中国文学课,是近代语文教育发展的重要标志。
5.所谓国语,指的是全国统一使用的共同语言,用切音、注音字母表示语音,用简字表示新文字,用白话文表示新文学,这就是国语的特征。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师教学2015年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教学教法考点系统复习资料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