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偶发信息,拾得动态生成的一点欣喜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放手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好的图案,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教材固定的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老师要树立动态生成的正确理念,把握有利时机,运用有效策略,充分把课堂中的随机事件转化为活性教材。只有这样,才能把品德课上得自然、鲜活、真实、有效: (思品课上学生们正整理打扫着自己的课桌与教室卫生。此时,郁佳露同学正走向垃圾筒,忽然发现旁边的好朋友邵洁妮把一节旧电池扔进了垃圾筒,郁佳露急得直咂嘴,主动上前把电池捡了出来,并对邵洁妮说:“废电池污染极大,你怎么能随便扔呢?”“那你叫我扔到哪里呢?” 邵洁妮反驳着。)
看到这情景,我轻击了两下手掌对其他同学说:“你们听听她俩的对话。”
(大家开始议论纷纷。)
师:你们觉得谁做的对?
众生异口同声地回答:郁佳露。
师:那么邵洁妮的废电池又该如何处理呢?
生:埋在地下。
生:扔到粪池里。
生:烧了吧。
师:是啊,郁佳露同学的环保意识很强,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教室里掌声雷动)但对废电池的处理,还请大家回去查查资料,有了好办法可要即时告诉大家啊。
上述意外事件的环节在《保护环境》的教学预设中是没有的,是老师在课堂中根据需要随机捕捉增添的,但始终紧紧围绕“保护环境”这一主题展开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 走向五彩生活,搭起自我净化的一片天空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觉,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我们也认为,通过开展校内外一些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我感悟,去获得知识和道理,是学生品德形成最本质的方式。同时,社会是发展变化的,与这相适应的道德标准、价值观念也是在发展变化的,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德性和行为习惯,就必定要关注社会的发展变化,特别是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展开教学,以增强课程的现实性。 如案例1中的老师,在上《保护环境》一课前,要求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对周围的用水情况进行实地调查,然后以次展开教学,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当然也可以在课中进行。笔者曾在上《保护环境》的第二课时时,带着学生到校外,到社会生活中去搞调查研究活动,也取得了很好的反响,受到了学校领导与老师的认可。 师:今天这堂课,我们要到校外开展一次关于环境状况的调查研究活动,好吗?
(生齐声响应,情绪顿时十分高涨)
师:那么我们去调查些什么呢?
生:垃圾处理状况。
生:绿化状况。
生:河流水质状况。
生:交通便利状况。
生:空气污染状况。
……
师:不错,同学们想的很周到,但调查出发前,老师的几点要求大家一定不能忘:
——调查前作好准备,带好东西;
——调查中遵守纪律,注意安全;
——调查后讨论反思,完成报告;
(师生一同迈出校门,开始社会调查,教师随机提醒指导;返校后,每位学生根据调查到的情况,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建议,撰写成调查报告张贴上墙) 然而活动也须讲究现实性,平时,我们不可能经常到校外去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因此,我们充分利用网站的“web-quest”平台(基于网络的综合学习),与电脑老师合作,引导学生开展网上共享一些资源,如采访社区工作人员,我们就把一个小组采访的实录发布在网上,其他小组通过阅读就能基本了解社区居委会组织的分工和,社区有关的辅导员(课程资源库人员)就不必要一一接待各小组的采访了。学生也可以在网上开展交流,发布学习和研究的成果,寻求别人的帮助。教师在网上可以开展针对性的指导,了解学生学习的动态。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教学高段思品教学中用好老教材,走向生活化的策略研究(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