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得热烈时,有一学生忽然站起来却说:“我认为书上说得事太夸张了,我们上学读书,哪一个家长不支持,有时我们稍想偷点懒,父母都会非常生气,绝不可能让我们不读书而去赚钱。”
一石激起千尺浪,教室里一片喧哗,教师一时语塞。可见,用诸如这些已远远脱离了学生生活实际的事例进行教育,只不过是一种开花不结果式的教学。
又如案例2中的那位老师,为让学生明白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存产生了严重的威胁这一道理,应用了书上美国“黑风事件”和英国“伦敦烟雾事件”加以说明。笔者认为这样教学委实不妥。一是这两件事的发生地远隔重洋;二是这两件事的发生时间已属过去的一个世纪,根本不可能引起学生共鸣。为此,笔者教学这一篇课文时,就大胆地删去了这两个事例,而增加了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新闻报道等事例来组织教学,教学效果也十分显著。 教材中的“例子”是教材开发者精选的课程资源,但“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例子不是金科玉律、不可改变的,相反,尤其是在德育课程里面,由于教学必须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相结合,因此,为提高教学的实效性、高效性,必须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重组,让教材再现勃勃生机,而且应当是经常的,因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其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不一样的,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着。 ◆ 随机复用出实效
教材中有些课文,不光对本课教学目标训练来说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对他册或同册他课的课文训练而言,也具有教高的导学价值。这时,我们就可以反复利用这些“例子”进行训练,从而为达成训练目标服务。 在教学《保护环境》一课时,笔者在教学伊始,就提了两个问题随机复用:
——你们还记得刚迈入六年级的门槛时上的第一篇课文吗?(师板书:《留下最美好的东西》);
——你还记得其中我们曾讨论的最感人的一段话吗?
投影仪出示,让学生有感情地读读其中的一段话:
“你走了,可是你栽的花却留了下来,在生长着。我望着它们,心里愉快地想,我的好儿子动身以后,在卡普里岛留下了某种美好的东西——鲜花。
要是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自己一生留给人们的都只是美好的东西——鲜花、思想、对你非常好的回忆——那你的生活将是轻松和愉快的。”
在学生读完这几句话后,笔者接着说:“那么,当今天我们上《保护环境》一课时,你还能记得当时的承诺吗?这一年来你能说说自己在保护校园环境方面为母校做了那些努力,你成长的脚步又向前迈进了多少?”然后学生纷纷作答。
学生在回顾总结的同时,心灵受到了震憾,会感到羞愧,会感到骄傲,会觉得伤感,会产生依恋,随着情感的体验深入会进一步促进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热爱母校,保护环境的情感将促进课后实践活动的有效完成。毕业前夕,全班每位同学都积极撰写环保征文,并选取部分优秀习作上传于校文源网上发表,还在校园内拾拣废品一周,并用积攒的钱做了两块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宣传牌,立于校园内醒目之处。 ◆ 适当合并求高效 有些课文,道理十分浅显,题材十分类似,可以说学生一看就懂,此时,就可以打破按部就班的常规,而采用将相似或相关的题材拎出来进行合并教学,或比较不同,或寻找联系,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而省下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各种活动,以增长知识,提高才干,加深体验。
如教学第十一册的第4课《家乡巨变》时,笔者与第十二册的《艰苦奋斗创大业》比较时,发现两者都说的都是我们萧山的变化经历,赞的都是祖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好,以及咱萧山人民艰苦奋斗、勤劳致富,敢于争先的萧然精神。现两篇课文的内容上都稍嫌过时,但两者又紧密相联,于是笔者根据自己多年从事高段思品教学的经历,果断地对教材作了合理地处理。在教学十一册的《家乡巨变》时,巧妙地渗透《艰苦奋斗创大业》一文进行教学: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教学高段思品教学中用好老教材,走向生活化的策略研究(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