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制重构:转型经济中政府规制改革的现实选择(2)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
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在西方规制研究中,许多学者应用了不同的理论来分析政府规制产生的原因及主要效果。主要可归结为两类,一类是政府规制的公共利益理论;另一类是政府规制的部门利益理论。
源于传统微观经济学的公共利益理论认为,政府规制在于矫正市场失灵。这一理论假定政府规制是从公共利益观点出发,纠正在市场失灵下发生的资源配置的非效率性和分配的不公正性,是以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为目的的。政府规制是针对私人行为的公共行政政策,是从公共利益出发而制定的规则,目的是为了控制受规制的企业对价格进行垄断或者对消费者滥用权力,具体表现为控制进入、决定价格、确定服务条件和质量及规定在合理条件下服务所有客户时的应尽义务等;并假定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可以代理公众对市场作出一定理性的计算,使这一规制过程符合帕累托最优原则。所以,哪里有市场失灵,政府规制的公共利益理论就主张在哪里实施相应的政府干预,以矫正市场失灵,政府规制的潜在范围是无限的。但作为一种经济规制理论,公共利益理论本身是不完善的,它无法解释清楚市场失灵一旦出现是通过什么而成为修正性政策的对象的。众所周知,市场失灵可以采取各种形式在许多不同场合出现,而一种具备预见性的完整理论应当能够解释经济中规制的影响范围。
正是人们日益意识到以福利经济学和市场失灵为基础的政府规制的公共利益理论根基过于狭窄,因而导致了一种替代理论的出现——部门利益理论。政府规制的部门利益理论是施蒂格勒在1971年发表的《经济管制论》中首先提出的。施蒂格勒的中心思想是,作为一种制度,政府规制是产业所需并为其利益服务而设计和实施的。他使用标准的经济供求分析解释政府规制的存在,确立了一个以工商企业或消费者为需求方,政府为供给方的供求分析框架,从供求条件的变化观察到规制政府究竟是为谁服务的。他还观察到在美国的情形中,政府规制在许多场合并不符合公共利益理论,许多产业总是试图谋求政府的强制力。部门利益理论的一个直接的派生物是政府俘虏理论。它认为促使政府进行规制的是规制本身的对象或其他有可能从中获益的人。更确切地说,政府规制是特殊的利益集团寻租的结果。规制者会被受规制者所俘虏,而反过来为受规制者服务。这一理论增强了反政府规制的倾向,一定程度造成了英美国家的放松规制运动。但部门利益理论对近20年中出现的某些规制缺乏解释。如旨在保护消费者的产品安全规制或旨在改善环境的社会性规制,并不是利益集团压力的结果,其利益广泛地分散到社会公众。正是如此,任何单一的一种理论要解释政府规制为何产生以及它的主要效果都显得苍白,必须借助于两者的综合解释。
根据取代市场机制、影响企业决策及增加受规制产业成本的程度不同,规制者可支配的基本措施也常常发生变化。综合市场经济国家的历史经验来看,政府规制主要包括如下五项基本方式:
1.进入规制。它是指在自然垄断产业中,政府允许特定一家企业或极少数几家公司加入,或者从防止过度竞争的立场出发,视整个产业的供求平衡情况来限制新企业的加入。进入规制的主要手段有:第一,特别许可;第二,特别注册制度;第三,申报制。
2.数量规制。它是指在自然垄断产业中,政府为了防止因投资过多(过少)或产出过多(过少)而造成价格波动、资源浪费或有效供给不足而采取的规制。数量规制的主要手段有:第一,投资规制;第二,产量规制。
3.提供服务规制。它主要是指政府为了防止自然垄断产业中由于竞争不足而致使企业提供的物品和服务质量出现下降,以及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督促企业建立有关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标准和不同的档次体系,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其主要手段有:第一,制定有关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标准和质量规范制度,规定有关产品和服务所必须达到的最低限度的质量标准体系;第二,在有关产业中建立产品和服务的申报制度,只有达到一定质量标准的产品和服务才可能通过政府发放许可证或政府认可的方式在一定时期内获准生产;第三,建立并强化对有关产业产品的服务质量的专门检查和监督制度,实施对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行政检查和监督,以防止有关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出现下降,或不合格的产品和服务进入市场。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济工作规制重构:转型经济中政府规制改革的现实选择(2)在线全文阅读。
规制重构:转型经济中政府规制改革的现实选择(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