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①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编.昆山开发区十五年(1985~1999).409~410页;
②江苏昆山市统计局.昆山统计年鉴(2000).48页。
5 结论
本研究结合开发区发展的实践,探讨了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特征和发展动力。从研究中至少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1)目前各级各类开发区已遍及全国,但仍有很多地方热衷于各类开发区的规划和建设。这表明对开发区的认识仍然只停留在特殊的政策作用层面上。从全国来讲,由于各地都设有国家级的开发区,所以这种特殊政策的效力将越来越弱化。所以从各级政府来讲,也不应该把眼光只停留在是否设立开发区,开发区是何种级别,而是应该着力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动力。否则的话,一味追求批租土地、争上项目,只能造成各种资源配置状况的恶化。而企业的本质特征也决定企业不会仅关注于政策层面,而更关注于各类生产要素的时空组合是否有利于企业的成长,是否符合企业的发展战略。
(2)对于开发区建设和发展已经取得成效的地区而言,应着眼于区域的可持续经济能力。可持续经济能力不是单纯可以从现有的经济规模大小体现出来的,而在于各种经济活动之间的结构是否合理及区内企业在产品生产价值链中所处的地位。目前开发区是我国外商投资企业集中布局的地区,但很多开发区内的外商投资企业与当地企业的联系都比较弱,缺少与地方的有效协作。这种情况下,外资企业尽管产出很高、利润很好,但从区域发展的内动力而言,外资企业仍然“游离”于区域之外。所以,应着力强化内外资企业之间的联系和协作,尤其应强化技术和知识的转移,并通过各种知识和技术的转移提高地区的学习和创新能力。
(3)从培植创新环境的角度出发,政府在引进新的项目、发展新的产业时,应从增强区域产业创新能力的角度出发,开发和扶持有竞争力的产业,并注重企业联系和企业横向结网,增强区域内生发展力量;在引进外资和技术时,应着眼于增强区域产业结构的层次和水平,鼓励资金投向创新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而不能仅关注于开发了多少个新的产业部门和项目、创造了多少个新的就业机会。因为,没有持续的创新和学习能力,现有的产业和企业的优势会随着国际竞争的发展而出现新的衰退。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济工作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特征及动力机制(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