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据作者调研及相关开发区资料整理。
3.6 开发区间发展差异明显
54个国家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布在全国不同的地区,成立于不同的时间,具有不同的经济发展条件和环境,因此各开发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图2)。总体来讲,第一批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经济实力明显高于第二、三批开发区的实力,东部开发区的经济实力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先期批准的开发区中,天津、大连、广州三个开发区持续保持领先水平,经济总量之和占全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总量的30%以上。1992年以后批准的开发区中,以昆山、长春、沈阳三个开发区的增长速度最快。从西部地区来看,西安、重庆、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近年的发展优于西部其它经济技术开发区。
3.7 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不可否认,目前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如有不少开发区的用地规模不合理,有的开发区因规划面积过大,造成土地大量闲置(如青岛、烟台、连云港等);而有的开发区则由于用地规模太小,限制产业的进一步集聚(如温州和上海漕河泾等)。很多开发区在设计时主要定位于如何利用外资,而没有考虑所处的区域背景;产业定位与周边地区相脱节,不能实现开发区与所在区域的产业联动。特别是不少在开发区内投资的外资企业,仅从事生产链的某一环节,缺少与当地企业的联系。这种生产特点使得当区位条件发生变化时,跨国公司有可能转移投资,从而对区域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由于区域经济空间相互作用的微观机制是企业[11,12],所以如何通过与跨国公司建立生产链的联系,纳入其全球生产运营的体系,将有助于本地企业从跨国公司获得知识和技术转移,从而缩小与国际先进技术的差距。
附图
图2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内生产总值(2000年)
Fig.2 Gross domestic product of the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reas(2000)
4 开发区发展的动力机制
开发区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活动地域空间,其成长和发展是多方面力量物化的表现和综合作用的结果。总体来讲,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时空发展特征的主要动力可概括为政策作用力、来自于跨国公司外部作用力、市场作用力、学习和创新能力及社会文化作用力。五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开发区增长和发展的动力机制。
4.1 开发区发展的主要动力
(1)政策作用力——开发区发展的初始动力
开发区在发展的过程中,得到国家的重点支持,享受优惠的政策,符合国际通行规则,对外开放度高,是一种特殊的政策空间。国家政府授予了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相应的经济管理权,开发区管委会享有与其所在地地方政府同等的经济事务管理权,运行机制高效、规范。开发区在审批外来投资项目上具有简便、快捷、与国际惯例相适应的办事程序。各经济技术开发区对进区外商投资企业的建设、生产、运营提供良好的条件,一般都设立了外商投资企业服务中心等机构。此外,还制订了相当优越的投资政策,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济工作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特征及动力机制(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