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文化程度和职业情况
文化程度和职业情况对乳腺癌患者乳房重建知信行有一定的影响。李信等[19]对18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乳房重建认知及态度的研究结果显示,在职、文化程度越高的患者乳房重建的认知及态度越好,与张欣等[16]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患者文化程度越高,接受新鲜事物和了解信息的能力更强。此外,李星等[15]的研究发现自身事业心强的在职者,具有一定的学识储备,对知识及恢复应规范普及自身女性特征,增强自信以更好的心情投入工作更渴望。国外学者也得到了类似的研究结果,Morrow等[21]的研究指出,文化程度低、无个人事业是患者不选择乳房重建的重要因素。Schumacher等[25]对297例接受了乳房切除术治疗肿瘤分期为0~1期乳腺癌患者进行调查发现,接受重建概率最低的患者往往是那些生活在高中毕业率最低地区的患者,这表明受教育水平低是阻碍病人进行乳房重建的重要因素。因此,相关部门应重点加强对文化程度低、无个人事业的妇女的健康教育宣传,提高其对自身有关疾病的正确认识,并加大对其决策支持,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可以通过关注每个病人的不确定性和未解决的问题来针对性的促进决策。
2.1.3 婚姻状况和家庭经济情况
婚姻状况和家庭经济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对乳腺癌患者乳房重建知信行有影响。龚凤球等[18]的研究发现,未婚乳腺癌女性患者因还未成家,乳房缺失影响其外观形象,产生自卑心理,影响其人际交际,而已婚、离异或丧偶乳腺癌患者年纪相对较大,对乳房重建要求不高,因此,相对于已婚、离异或丧偶的乳腺癌患者而言,未婚乳腺癌女性患者对乳房重建的认同度更高。家庭经济情况直接反映了患者医疗费用支付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乳房切除术后乳房重建的决定。Schumacher等[25]调查显示,有较高家庭收入的家庭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给予患者更多的支持及关怀,从而促进乳腺癌患者乳房重建率的提升。李星等[15]调查显示家庭经济情况对乳腺癌术后患者乳房重建认知和态度有一定影响,家庭经济负担轻的患者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支持其寻求改善自我形象的途径,更有可能主动去关注乳房重建知识。提示护士在照顾乳腺癌患者时要注意关注患者的社会心理特征,用共情的方式宣传乳房重建的意义和必要性。同时呼吁加强社会支持,可通过建立专项爱心基金、专项保险等帮助经济困难而重建意愿强烈的患者。
2.1.4 保险和种族/民族
保险和种族/民族在一定程度上对乳腺癌患者乳房重建率起重要作用。Kamali等[26]研究显示,拥有保险的乳腺癌患者进行乳房重建的可能性较未购买保险的患者大得多。而Schumacher等[24]调查显示不同类型的保险对乳腺癌患者乳房重建率差异较大,对重建率的提高影响由大至小依次为私人保险>医疗保险>医疗补助>未投保,我国也有类似研究结果,欧阳倩雯等[27]指出,不同类型的医疗保险对乳腺癌患者乳房重建倾向有差异,享受更高级医疗保险如公费医疗的患者更倾向接受乳房重建。而Butler等[28]研究表明,即使是在拥有私人保险的乳腺癌患者中,与白人女性相比,有色人种女性乳房切除后乳房重建率也要低得多。Shippee等[29]研究指出,未购买保险或有公共保险的乳腺癌患者比购买了私人保险的患者乳房重建的可能性小,但不管是购买何种保险类型,少数民族患者的乳房重建率比白人患者低;该研究揭示了不同种族/民族间持续存在的卫生保健差距,不是由患者的保险类型所致,而是应该促使人们努力促进对乳腺癌妇女的关注和提供全面覆盖的有益服务。
2.2 临床因素
2.2.1 癌症分期和是否接受放射治疗
随着乳腺癌患者癌症分期的增大和放射治疗的接受,患者选择乳房重建的可能性随之降低[30]。马林晓曦等[31]等研究显示,癌症分期偏晚会增加局部复发风险,降低无病生存率,是影响患者乳房重建选择的独立影响因素。Iskandar等[32]研究表明,癌症分期达到3、4期或已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不太可能进行乳房重建。Jagsi等[12]研究发现,接受了辐射治疗的患者接受乳房重建的可能性较未接受重建前放射治疗的患者小得多。而羊晓勤等[33]研究表明,重建前放疗可能增加乳房重建并发症的发生,影响其美容效果,重建乳房亦可能会影响放疗的疗效,表明患者乳房重建的决策会受放疗因素的影响。Nelson等[34]调查中指出,选择延迟乳房重建的患者有较高的癌症分期和重建前放射治疗率,与Reddy等[35]研究结果一致。患者术前缺乏相关医疗知识和决策迷茫是导致乳房重建率低的重要原因,因此亟待构建一套符合我国乳腺癌患者特征的辅助决策方案,医院可通过建立一支专业的跨学科团队针对患者病情及个人情况同患者一起讨论辅助决策,提高患者术前相关医疗知识的知晓率,包括乳房重建的流程、方式、手术风险、并发症及重建后的效果、意义等,从而提高重建率,减少患者决策后悔的发生。
2.2.2 乳房切除类型和生命质量
不同乳房切除类型和生命治疗对乳腺癌患者接受乳房重建的影响有差异。Jagsi等[12]研究显示,接受双侧乳房切除术的患者比接受单侧乳房切除术的患者更愿意选择乳房重建,与Weissler等[36]研究结果相似。此外,乳腺癌患者合并其他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脏病,糖尿病,中风)是患者不选择乳房重建的重要影响因素[21,37]。欧阳倩雯等[27]研究也指出,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激素受体状态等病理因素对患者选择乳房重建产生影响。肥胖是乳房重建术后发生相关并发症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38],马林晓曦等[31]研究指,身体质量指数偏高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机会,随着身体质量指数增加,患者更倾向于不进行乳房重建。
2.3 乳房重建相关知识缺乏
2.3.1 乳房重建意识薄弱
认知结构差异影响患者乳房重建决定,而乳腺癌患者作为乳房重建的主要决策者,其对乳房重建的认识是影响乳房重建率的关键因素[20]。李星等[9]的调查结果发现,乳腺癌乳房切除术术后患者对乳房重建需求仅占18.32%,低于国外文献报道的比例。目前,大多数乳腺癌患者乳房切除术后不进行乳房重建的原因包括:(1)担心影响复发或转移的发现。(2)化疗已经很痛苦,不想再做手术。(3)接受乳房缺失状态。(4)感觉年龄大,个人形象无所谓。Jia-jian C等[17]研究指出中国女性对乳房美学的要求低、医疗体系的缺陷和资源有限阻碍了乳房重建技术在中国的发展。
2.3.2 乳房重建术前教育不足
邓建妹等[39]研究发现,乳腺癌患者存在多元化的需求,尤其对健康信息需求、心理需求及性需求极其关注。据相关文献报道,患者乳房重建的信息主要来源乳房外科医生,其次是整形外科医生,然后是乳腺癌护士,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整形外科医生[11]。医务人员对患者术前教育不足是影响患者选择不进行乳房重建的重要因素[34],而Awan[40]等对51名治疗乳腺癌的外科医生在乳房切除术后乳房重建的态度和看法指出,仅有35.5%的医生建议他们的患者进行乳房重建,且大多为女医生,76.5%的医生是因为担忧乳房重建会掩盖癌症的局部复发而不建议患者进行乳房重建。而有相关研究[41]显示,乳房重建不会影响癌症的监测;这表明相关医务人员还需加强对乳房重建知识的学习,以便更好的为乳房重建患者进行术前教育。张培培等[42]对拟接受乳房根治术后乳房重建的访谈中,部分受访者表示医务人员会在有限的时间内提供简略的乳房重建相关信息,但并不能满足其需求。一方面提示临床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沟通不足,缺乏专业的健康教育及术前指导,另一方面反映目前医护人员对乳房重建的专业知识储备不够全面。因此各级管理者因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不管提高其知识储备及沟通技巧,尽可能的为患者提供全面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医药类乳腺癌患者乳房重建的研究进展(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