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方法95例患者均行胃肠镜下黏膜切除术。术前常规完善相关检查,明确患者无心功能II级、心律失常和凝血功能异常,除外禁忌证。对确诊的早癌患者,行胃肠镜下黏膜切除术前,先行内镜下超声明确病变没有超过黏膜下层,确认病灶位置后电灼标记,直接黏膜层切除或向黏膜下层注射稀释肾上腺素生理盐水,使其明显隆起,再使用圈套法,完全切除病变部位,并保留完整的固有肌层[4-6]。
黏膜剥脱术后根据病变范围禁食1~3d,同时给予黏膜保护剂、预防出血等治疗,进食从流质逐步过渡至软食。观察时间窗为手术后3~7d,病变组织送病理检查。出院后采用中西药治疗,按照治疗方案服药,并安排固定保健人员每月上门为其定期进行心理干预辅导,交待疾病特点、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嘱患者配偶、子女以及身边的工作人员了解患者的疾病和生活、饮食中需要采取的保障措施,如饮食方式、运动量调控等,以减轻保健对象对疾病的恐惧,增强治疗信心。
对所有患者每半个月随访1次,询问其症状改善情况,定期复查肝肾功能,每3~6个月复查1次胃肠镜,术后2次胃肠镜检查阴性为治愈,最长病例术后随访10年。
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两组正态分布资料采用Student'st检验,对两组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共筛查出消化道早癌患者95例(2.39%,95/3970),其中胃早癌41例,肠早癌54例;浸润癌7例(0.18%,7/3970),均转外科手术。前5年组早期癌31例(2.06%,31/1508),其中胃早癌15例,肠早癌16例;浸润癌7例(0.46%,7/1508)。近5年组早期癌64例(2.60%,64/2462),其中胃早癌26例,肠早癌38例,浸润癌0例。两组相比,近5年组较前5年组的消化道早癌检出率有显著提高(P<0.05,表1)。
95例消化道早癌患者均接受了内镜下治疗,其中黏膜切除术(EMR)52例、黏膜剥离术(ESD)28例、多环黏膜套切除术(EMBM)15例。前5年组单次切除25例、多次切除6例;近5年组单次切除60例、多次切除4例,较前5年组一次性手术切除率显著提高(P<0.05,表2)。随访2~92个月,中位时间34个月,前5年组随访中有2例转为浸润癌,行外科手术治疗,1例死于消化道肿瘤复发,1例目前健在、生活自理,另有6例死于冠心病、肺功能不全等其他系统疾病。近5年组随访中未发现复发或再发患者,有4例死于其他系统疾病。
3讨论
消化道早癌诊治过程中,专科化医学存在筛查、随访时间点难以把握的缺陷,干部保健面对的往往是老年人群,具有独立性、自主性强,顺应依从性较差的特点;如何克服两者之间的矛盾,在同一层面找到共性,弥合不足,提高老干部消化道疾病,尤其是早癌的检出率与治愈率,成为新的研究方向[7]。整合医学是医学发展的‘第三时代’,其核心包括整体观、整合观和医学观,是将医学各领域先进的知识理论和临床各专科有效的实践经验加以有机整合,并根据社会、环境、心理的现实进行修整、调整,形成更加符合、更加适合人体健康和疾病治疗的新的医学体系。本院长期以来,特别是近5年来,利用整合医学理念,对相关专科进行医学整合,为保健对象实现了点对点的随访和健康施教。术前除常规检查外,还常规组织内科、外科、病理科和麻醉科及其他相关科室进行术前讨论。在胃肠镜检查时注意去黏液、袪泡处理,如无明显禁忌证,则常规进行无痛检查,对可疑病灶采用放大内镜、染色窄带成像技术(NBI)、超声内镜(EUS)等技术,以帮助明确病变范围和深度[8]。术后除常规给予中西医提高免疫力和保护胃肠黏膜等药物治疗外,同时更注重人文关怀、心理干预等综合治疗[9-10]。将人性化治疗和心理治疗融入治疗的全过程,将心理治疗融入整个治疗之中,使患者的心理得到最大限度的放松和恢复,使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治疗充满信心。
近年来,由于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学科的空前进展,以及许多新尖精细技术的建立,提高了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诊疗水平,增进了干部的健康状态,特别是内镜技术已经步入由单纯的黏膜切除(EMR)到消化道早癌黏膜剥离术(ESD)的超微领域[11-12]。虽然目前的内镜诊断技术可以对消化道早癌准确识别,并能诊断出多种黏膜内隐匿性异型组织细胞,精细的ESD内镜下手术可以精确切除早癌组织,对部分早期肿瘤患者可以实现治愈,但是这种精细的、碎片化科技进步,无法解决术后复发的问题[13]。重复随访、有创检查以及肿瘤的复发、转移,不仅大大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无法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应用整合医学模式,使患者痛苦小、少开刀,尽可能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以期提高无特异性症状早期消化道癌患者的诊断及痊愈机会。通过国内外技术对比研究,在多学科协作模式的基础上,整合干部保健医疗与专科诊治,研究整合医学模式下老干部消化道疾病诊治,使老年保健对象消化道早癌的检出率显著提高(P<0.05),而且早癌的一次性手术切除率也有了显著提高(P<0.05)。随访中未发生1例消化道早癌治疗后复发或再发,保健对象的高质量生活得以延长,推迟了二级医疗。
干部保健医疗与消化道早癌诊治为一体的整合医学模式,在提高相关科室协调合作上,仍需要一定磨合[14]。但对于提高老年保健对象的早诊早防意识,规范与优化干部保健和服务流程,减少军队高级干部消化道早癌的漏诊、误诊率、复发及癌变的检出率,延长早癌患者高质量生存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符合当前干部保健新模式发展趋势,值得进一步推广。
第3篇:建立我国养生保健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探讨
张志贤,罗丽娜(濮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筹),河南濮阳457000)
[摘要]通过论证建立我国养生保健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对如何构建和实施养生保健医学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探讨,阐述了培养目标、内容和方式,提出了养生保健医学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
[关键词]社会需求;养生保健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急需养生保健医学人才的健康养生指导。大学要以培养“适应性人才”为基本要求,以适用性为目标来培养学生,满足社会需求[1]。建立我国养生保健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是一项涉及政府、医学院校和社会的复杂系统工程,本文通过论证其必要性与可行性,对如何构建和实施养生保健医学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探讨,阐述了培养目标、内容和方式,提出了养生保健医学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医药类保健医学人才培养问题以及对策论文(共3篇)(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