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在现代医学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种新的医学知识呈几何式的增长,想成为才能“近仙”的医生注定不仅要本着对生命的敬畏做好临床工作,还要得能静的下心来不断的学习。能否抵挡住窗外灯红酒绿的诱惑,做到“慎独”,从曾国藩提出的“格物诚意”中可窥一二:“格物,致知之事也;诚意,力行之事也”。“此二者并进,下学在此,上达亦在此”。由此可见,只有具备了相当的人文素养,才可能在医学之路上克服种种阻碍,不断前行。
3.社会的发展决定了医学人文素质的重要性
正如前文所言,我國自古就有重视医学人文素质的传统。社会主义新中国对人文素质提出了更加形象、更加具体的要求。早在1944年,毛泽东主席在纪念张思德同志的讲话中就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为人民服务”体现的是对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要求,它既是维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客观需要,又是建立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履行职业职责的精神动力和衡量职业行为是非善恶的最高标准。对于专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医学来说,这一口号尤其适用。
建国后,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党和国家根据时代特征提出了建立和谐社会,重视社会诚信的号召。对医学而言,诚信体现在这一职业的方方面面。接诊病人时医生需以诚待人,改变过去医生居高临下,说一不二,病人唯唯诺诺,逆来顺受的“主动-被动”型的接诊模式,形成医患平等,医生充当倾听者,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病人能够信任医生,主动诉说病痛,同时又能理解医学局限性的双向交流新模式[6]。医疗过程中,医生应该完全以病人和疾病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合理医疗,“适度”医疗,而摒弃各种经济利益的驱使,开大处方,“过度”医疗。而在追求医学进步,提高自身学术能力的过程中医生更应该做到诚信为本,不造假,不杜撰,营造健康求真的学术环境。
建立和谐社会离不开医患关系的和谐。然而无需讳言目前我国的医患关系相当紧张。相比改革开放前医疗条件极度匮乏,但医生与病人仍然能够相互信任,医疗纠纷极为少见的状态,近年来各种天价处方,天价医疗费不断曝光,而病人对医生也越来越缺乏信任,无理取闹者有之,不顾实际情况动则打骂医护人员者有之,甚至一言不合拔刀伤人、职业医闹等恶性犯罪事件都成了医疗新闻中的常客。
诚然,医患关系的恶化原因是多方面的,长期以来医学教育“重学术,轻人文”的传统观念,医疗过度市场化,医生过度医疗,政府对卫生系统的投资不够,公众对医学知识缺乏了解,患者对疗效的期望不切实际等都是重要原因,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医患关系也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也就是说医患关系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人(医生)与人(病人)之间沟通交流的关系。有统计表明,90%的医患矛盾的产生有缺乏沟通的因素[7],而将近60%的医患纠纷是可以通过有效的沟通解决的。因此诚信就成为医患之间能否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解决医患关系不和谐的关键[8、9]。医生“诚”则病人“信”,病人就能配合医疗,理性就医;病人“诚”则医生“信”,医生就能放下被医闹的思想负担,不进行防御性的医疗[10]。作为医疗行为中占主导地位的医生在当前缓解医患矛盾这一社会发展的潮流中理因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深刻认识诚信的必要性,在医疗中做到以人为本,诚信行医,为改变医患关系不和谐的现状做出表率。
医学的基本结构就像一个“人”字[3],科学和人文都不可或缺,两者互相倚靠才能走得更稳,走得更远。医生(也包括即将成为医生的医学生)必须在培养医学科学素质的同时把提高医学人文素质放在相当的高度才能德才兼备,踏上自己的名医之路。我国广大的医务工作者必须提高自身的医学人文素质,才能诚信工作,为改善医患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作者简介:柯阳(1988~),男,博士,讲师,主要从事肝胆外科临床教学工作。
第2篇:高职中医学专业教学的革新分析与研究
摘要:高职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阵地,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专业人才,对推动社会稳定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高职院校为了能够满足不同需求的学生,中医药专业开始实施分类教学法,力求能够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高职院校中医药学专业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或者岗位,拥有着不同的实践经历,如果依旧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会降低高职院校的教学效果。本文立足于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角度,深入分析了使用分类教学法对中医药专业教学模式进行革新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职中医学专业教学革新分类教学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3-0-01
高职院校的生源组成结构较为复杂,学生所接受的都是不同的教育,可能部分同学已经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中医药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已经有所了解。面对类型不同的学生,教师需要仔细分析学生的实际需求,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展开针对性的教育。传统的授课模式为大班教学,对所有学生实施统一的教学方法,严重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分类教学法的引入改变了中医学专业的教学现状,使得每一个学生的专业能力都能够得到明显提升。专业教师需要认识到分类教学的重要性,合理的使用分类教学法,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提供大批优质的人才。
一、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类,分析实际需求
分类教学的实施首先需要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类,保证教学方法的使用能够真正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1]。根据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来看,需要将有工作经验和没有工作经验的学生进行分类,需要对没有工作经验的学生进行高效的基础知识教学。中医学专业所学习的内容有很多,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保证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对中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讲,分类教学能够明晰学生以往的教育背景、实践经验,对学生展开循序渐进的教学,不仅符合专业教学的规律,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稳步提升[2]。
在对学生进行分类时由于学生基数较大,对学生兴趣以及教育背景进行逐个调查会浪费大量的时间,教师需要选取高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分类。例如,教师可以利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来对学生进行分类,通过问题来分析学生的教育經历、专业兴趣、特长以及学习能力。在对学生进行分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使用一个标准来区分学生,否则会使分类教学出现混乱的状况,不利于分类教学法的实施。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医药类中医学论文范文鉴赏(共2篇)(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