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 探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虚胃热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随州市中医医院2017—2018年收治的脾虚胃热型慢性胃炎患者80例,按照电脑随机分组法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常规组患者予以奥美拉唑和铝碳酸镁治疗,研究组患者予以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中医症候疗效,胃镜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候(包括纳呆、胃痛、口干、胃痞、涩苦等症状)积分、SF-36健康调查简表评分,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中医症候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胃镜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两组纳呆、胃痛、口干、胃痞、涩苦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纳呆、胃痛、口干、胃痞、涩苦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生理职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活力、精神健康、总体健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生理职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活力、精神健康、总体健康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虚胃热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 胃炎; 脾虚胃热型; 半夏泻心汤; 治疗结果;
慢性胃炎是一种发生于胃黏膜层的炎症疾病[1]。研究认为,慢性胃炎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其他生物性以及化学性的有害因素如果长期反复作用于人体也会诱发慢性胃炎[2]。常规西医治疗效果尚可,但长时间用药易引起不良反应及耐药性。慢性胃炎中医辨证分型有肝火犯胃型、脾胃虚弱型、脾虚胃弱型、脾胃虚寒型。其中脾虚胃热型主要临床表现为胃脘痛、剑突下灼热、嗳气、纳呆及反酸,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3]。本研究旨在探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虚胃热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随州市中医医院2017—2018年收治的脾虚胃热型慢性胃炎患者80例,均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会提出的《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中相关诊断标准[4];中医辨证分型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排除精神异常、认知障碍、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非自愿参与以及对研究用药过敏患者。按照电脑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常规组患者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24~79岁,平均(50.1±8.5)岁;病程1~11年,平均(5.7±1.2)年。研究组患者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5~77岁,平均(50.5±8.6)岁;病程1~12年,平均(5.8±1.3)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间具有均衡性。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予以奥美拉唑(沈阳圣元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4652)和铝碳酸镁(杭州华东医药集团新五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3441)治疗,具体方法如下:奥美拉唑40 mg/次,口服,2次/d;铝碳酸镁0.5 g/次,嚼服,3次/d。坚持治疗4周。研究组患者予以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组方:党参15 g,(炒)枳实、半夏、白及、黄芩各10 g,甘草6 g,大枣6枚,黄连、干姜各3 g。加减治疗:若患者疲乏,将党参换成人参6 g,若是患者烦躁易怒,则加夏枯草15 g;若是患者排便不畅,则加大黄6 g;若是患者胃脘刺痛,则加白芍20 g,若是患者反酸,则加乌贼骨15 g,若是患者肝火郁结,则加佛手15 g。1剂/d,用清水煎煮成汤药口服,2次/d,早晚服用,坚持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中医症候疗效,其评价标准:中医症候疗效指数在80%以上为显效;中医症候疗效指数在50%~80%之间为有效;中医症候疗效指数<50%为无效。中医症候疗效指数=(用药前中医症候积分-用药后的中医症候积分)/用药前中医症候积分×100%。中医症候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比较两组胃镜疗效,胃镜提示炎症完全吸收,未出血、黏膜无红斑为显效;胃镜提示炎症吸收50%及以上,出血减少,黏膜红斑轻为有效;胃镜提示炎症、出血、糜烂及黏膜红斑依然存在,无任何变化,或加重为无效。胃镜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3)比较两组中医症候积分。以4级评分法评价患者纳呆、胃痛、口干、胃痞、涩苦等症状,积分越高表明患者症状越严重。(4)比较两组治疗前后SF-36健康调查简表评分,该量表包含生理职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活力、精神健康、总体健康等8个维度,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生存质量越高。(5)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中医症候疗效
研究组中医症候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常规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04,P<0.05,见表1)。
2.2 、胃镜疗效
研究组胃镜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常规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55,P<0.05,见表2)。
2.3、 中医症候积分
治疗前两组纳呆、胃痛、口干、胃痞、涩苦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纳呆、胃痛、口干、胃痞、涩苦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SF-36健康调查简表评分
治疗前两组生理职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活力、精神健康、总体健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生理职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活力、精神健康、总体健康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不良反应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2/40),其中呕吐1例、腹泻1例;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10/40),其中呕吐6例、腹泻4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063,P<0.05)。
3 、讨论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医药类脾虚胃热型慢性胃炎患者应用半夏泻心汤的成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