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特应性皮炎患者中医证型与临床评价指标的关系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1-05-13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摘  要:目的 探究特应性皮炎患者中医证型与年龄、性别、饮食偏好、皮损积分指标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门诊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86例特应性皮炎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中医证型与年龄、性别、饮食偏好、皮损积分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确定有湿热蕴结型15例、血虚风燥型27例、脾虚湿盛型44例3种证型。评价指标对比发现:①年龄:2~16岁湿热蕴结型与脾虚湿盛型患者比重较高,但仅脾虚湿盛型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17~30岁血虚风燥型患者比重较高(P <0.05)。②性别:男性湿热蕴结型、脾虚湿盛型证型发病较高(P <0.05);女性血虚风燥型发病较高(P <0.05)。③饮食偏好:湿热蕴藉型患者以喜肥甘、辛辣为主(P <0.05);脾虚湿盛型患者以喜肥甘、辛辣、生冷为主(P <0.05)。④皮损情况:湿热蕴结型患者红斑、丘疹、腐烂症状较为明显;血虚风燥型患者干燥情况最为突出,但其余5项皮损情况也较为明显;脾虚湿盛型患者红斑、腐烂、渗出/结痂情况最为明显,其余3项表现也较为突出(P <0.05)。结论 特应性皮炎中医证型与年龄、性别、饮食偏好、皮损积分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临床诊断依据。

  关键词:特应性皮炎 临床评价指标 中医辨证


  特应性皮炎又被称为异位性皮炎或过敏遗传性皮炎,是一种具有特异性特征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病后常出现瘙痒难忍、多样性皮损等表现,由于病程较长,患病期间病情反复发作,且具有遗传性,为患者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扰[1]。由于致病因素较多,临床治疗见效慢,中医学认为只有基于证型判断具体致病因才能实现彻底根治[2]。因此,本文通过特应性皮炎患者中医证型与临床评价指标关系分析,以期总结各证型特应性皮炎的特异性与差异性,指导症候诊断标准量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门诊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86例特应性皮炎患者临床资料并展开本次研究,其中有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32例,患者年龄在2~30岁,平均年龄为(19.56±5.23)岁。所有患者均以Williams标准为诊断标准被确诊为特应性皮炎,且所有患者均接受特应性皮炎积分(Scoring of Atopic Dermatitis Index,SCORAD)评分以及皮炎中医证型调查问卷。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无性别以及年龄限制;(2)依据《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2014版)》[3]相关标准诊断为特应性皮炎患者;(3)接受与配合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2)重大心脑血管疾病者;(3)严重精神疾病者;(4)7 d内服用免疫抑制剂以及抗组胺药物者;(5)由其他疾病导致机体内免疫球蛋白E升高者。本次研究所有纳入患者均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方法

  1.3.1 中医诊断方法

  根据《中医皮肤性病学》以及《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对特应性皮炎症候进行诊断。

  诊断标准[4]:(1)发病位置苔藓化、皮损干燥、表面粗糙肥厚,伴有剧烈瘙痒感,且有亚急性以及急性皮炎样发作;(2)有湿疮史,且反复发作,不易愈合;(3)发病位置多位于口周、肘关节屈侧、膝关节屈侧、小腿伸侧、面颈;(4)有遗传倾向以及过敏倾向,患者家族有瘾疹、哮喘等疾病或其他具有遗传性过敏史。

  分型标准[5]:湿热蕴结型患者常有患处肿胀、腐烂流水、潮红焮热、连接成片表现,患者易出现心烦、口渴症状,并多有便秘问题,脉象弦滑、舌苔黄腻;血虚风燥型患者常有皮损浸润、病情反复、患处脱屑、表皮肥厚、苔藓化表现,患处抓破后有结痂出现,脉象较细、舌苔泛红;脾虚湿盛型患者常有病程长且患处多为淡暗丘疹,患处表面以丘脓疱为主,患病后口腻纳呆、口淡、泛恶欲吐,脘腹疼痛,全身乏力,脉象缓弱、濡,舌苔呈白滑、白腻态。

  1.3.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SCORAD评分了解患者皮损严重情况;并接受皮炎中医证型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对患者患处局部症状以及全身症状、患者基本信息、病史、家族史、生活情况展开探究。

  1.4 观察指标

  (1)统计研究对象中医证型分布情况;(2)对比分析特应性皮炎中医证型与年龄的关系[6];(3)对比分析特应性皮炎中医证型与性别的关系;(4)对比分析特应性皮炎中医证型与饮食偏好的关系;(5)对比分析特应性皮炎中医证型与皮损积分的关系[7],皮损积分以SCORAD标准进行评估,分值在0~10分,评分越高代表皮损越为严重。

  1.5 统计学方法

  将研究数据录入到Excel表格内,采用spss23.0对本次所获数据进行分析,中医证型分布、中医证型与年龄关系等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行χ2检验。当P<0.05时,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中医证型分布结果

  结果显示,特应性皮炎患者共有湿热蕴结型15例、血虚风燥型27例、脾虚湿盛型44例3种中医证型。见表1。

  表1 中医证型分布结果

  

  2.2 中医证型与年龄关系

  湿热蕴结型与脾虚湿盛型两种证型在2~16岁患病概率较高,但仅脾虚湿盛型对比结果P<0.05;而血虚风燥型为17~30岁患病概率较高(P<0.05)。见表2。

  表2 中医证型与年龄关系

  

  2.3 中医证型与性别关系

  湿热蕴结型与脾虚湿盛型两种证型男性患病概率较高(P<0.05);血虚风燥型为女性患病概率较高(P<0.05)。见表3。

  表3 中医证型与性别关系

  

  2.4 中医证型与饮食偏好关系

  湿热蕴结型患者饮食习惯以喜肥甘、辛辣为主,生冷对于病情并无影响,P<0.05;血虚风燥型患者饮食习惯与病情无关,P>0.05;脾虚湿盛型患者饮食习惯以喜肥甘、辛辣、生冷为主,P<0.05。见表4。

  表4 中医证型与饮食偏好关系

  

  2.5 中医证型与皮损积分关系

  分析患者皮损情况,包括红斑、丘疹、腐烂、干燥、渗出及结痂6项。3种证型两两对比后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湿热蕴结型患者红斑、丘疹、腐烂症状较为明显;血虚风燥型患者干燥情况最为突出,但其余5项皮损也有较为明显表现;脾虚湿盛型患者红斑、腐烂、渗出/结痂情况最为明显,其余3项表现也较为突出。从对比情况来看,脾虚湿盛型患者6项皮损积分都较高。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医药类特应性皮炎患者中医证型与临床评价指标的关系在线全文阅读。

特应性皮炎患者中医证型与临床评价指标的关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lunwen/yiyao/122520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