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秋 马玉环
阜新矿业集团总医院血液净化科,辽宁阜新 123000
[摘要]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法律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医疗纠纷事故的发生率逐年攀升。防范避免医疗纠纷,是实现良好医患、护患关系的关键。本文结合临床实践,分析血液净化治疗的医疗纠纷原因,重点探究防范解决策略。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血液净化;医疗纠纷;防范
[中图分类号] R922.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5(c)-0173-02
随着人民法制意识的日益提高,对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由于医院目前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存在的主客观因素制约,导致医疗纠纷日益增多,给医患双方都造成了巨大心理压力。因此,分析医疗纠纷潜在因素,并提出防范解决措施,对推动血液净化治疗工作的正常开展具有重大意义。
1 血液净化潜在医疗纠纷的原因分析
在血液净化医护工作中,由于医护服务态度欠缺、沟通解释能力不强、业务技能水平低以及医院感染因素,导致医疗纠纷频发,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1 医护服务沟通水平不高
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是产生医疗纠纷的首要因素。不少医护在实际工作中因为工作任务繁重,容易产生烦躁心理,难以保持良好的服务态度,有时没有充分的时间就血液净化的相关事项与患者进行沟通解释,也未有耐心询问了解患者的思想状态和心理情况,导致患者原有的悲观消极情绪进一步加重。或缺乏沟通方法和技巧,如态度生硬、称呼不当,与病人或家属发生口角,对不同层次和情况的患者未采取因人而异的沟通方式,或因透析治疗周期长、并发症以及高额费用解释不清楚引发患者和家属不满,造成医疗纠纷[1]。
1.2 医护专业能力不强
有的医生、护士工作业务能力较差,置管、内瘘等穿刺技术水平低,引起患者疼痛、血肿、血流量异常等,影响治疗质量,或是因为操作不熟练严谨,引发医疗纠纷,主要表现有:①医生设脱水量计算失误,护士未严格进行查对,或机器设置脱水量失误,导致患者出现脱水多或少,导致浮肿、肌肉痉挛、低血压等情况;下机时未给患者注射药物或用错药物。②护士操作过程中没有集中注意力,血液进入废液袋时仍未接静脉管,丢失血液;下机时拔针引起疼痛,回血盐水速度过快,导致患者心功能不全,呼吸困难。③通过动脉管路前补液管已完成输血和输液,但护士未及时停止操作,使空气渗透到透析器和管道中,导致患者凝血。④医生设置肝素失误,护士无肝素透析中没有及时冲洗管路和透析器,导致产生不完全凝血、全凝血情况;在灌流时未完全排尽空气,或未在肝素盐水中加入肝素或剂量过少,导致灌流器凝血。⑤穿刺针未能固定,滑脱导致出血;透析过程中护士没有对患者开展巡视观察或检查大意,未能查看到动脉端渗血,导致出血的夹子夹偏、未夹,引起患者失血。⑥未及时告知患者在透析期间相关注意事项,导致患者体重增长过多;未告知因穿刺导致肿胀,冷热敷改善方法,使得患者血肿严重;未告知患者如何自查内瘘情况,造成内瘘闭塞。⑦医疗记录不规范准确,与实际时间不符,漏记病情变化或者反复涂改等[2]。
1.3 医院客观环境因素
环境消毒隔离不严导致感染也是引发医疗纠纷的重要因素。环境管理应做到区域划分明确,分设普通透析治疗室、急诊透析治疗区及隔离透析治疗室,各区使用的设备和物品及洁具相对固定、专区专用、标识明确,如病历、血压计、听诊器、治疗车、机器、抹布、地巾等。
血液净化科是感染的高危区域,接受治疗的患者病情严重,身体免疫功能较差,而且每次进行治疗都要接受侵入性操作,因此发生感染的机率更大,引发患者及家属的不满,从而产生医疗纠纷事故[3]。
2 血液净化医疗纠纷的有效防范措施
针对以上血液净化医护工作中潜在的纠纷原因,要强化人员服务质量、风险安全意识,加强业务技能培训,规范医院管理,具体报道如下。
2.1 强化医护人员服务意识
2.1.1 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医护服务水平,可有效避免医疗纠纷。对首次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要安排专人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健康宣传教育, 用浅显直白的语言讲解血液净化的操作原理、方法和作用以及风险等,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治疗过程中要多与患者沟通, 关怀抚慰患者的消极情绪,耐心倾听意见和建议,尊重患者的诉求,使患者感到舒心满意。治疗过程中, 护理人员要给患者加热饭菜,帮助解决生活所需。当患者出现恶心、抽筋等并发症时,在及时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要倒热水、按摩等,通过细节处理做好对患者的关怀和体贴。根据患者的年龄、职业及文化程度,得体进行称呼,选择不同的沟通方式,保持态度和蔼、语言温柔。在解答患者问题时,应坚持严谨和实事求是的态度,不确定的情况下不能随口乱答,在查阅资料后再回答。操作过程中积极告知相关事项,避免造成对患者的身体伤害。一旦发生操作失误,医护人员要以诚恳的态度承认错误,换位思考问题,通过积极的沟通,缓解患者的愤怒情绪,并及时汇报、处理,将事故损失降至最低[3]。
2.1.2 尊重患者的知情权患者病情严重, 需要进行长时间治疗, 支付高昂费用, 如果未能及时告知将导致患者与医护人员发生矛盾纠纷。因此,医护人员要严格履行管理条例6第33条规定的义务,尊重和保护患者的治疗知情权。医生在作出治疗方案后, 需及时充分向患者提供治疗决策、作用、风险、预后和费用等方面的信息,使患者和家属能有充足时间经过深思熟虑作出选择,表达接受或拒绝治疗方案和费用的意愿。进行治疗前应通过面对面交流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谈话和记录,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协议书要一式两份。根据相关规定标准收费,公开透明收费情况,对患者提出的费用疑问,可让其在微机信息中查阅清单,使患者和家属做好资金准备的同时避免产生费用纠纷[5]。
2.2 加强医护人员技能培训
加强医护人员业务技能水平是避免医疗纠纷的关键环节。要求进行操作的医护人员至少有2 年以上的临床经验, 医生应每科轮转,熟练掌握各种常见并发症的诊治,熟练掌握置管技能;新入科的医护通过一对一的师徒带教方式,从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入手, 循序渐进开展操作培训,特别要抓好对各种应急预案的重点培训工作, 在2 个月的学习后再实习1个月才能独立操作。每周对医护人员开展基础知识、技能操作的培训,安排有经验的医生、护士讲授相关知识、设备的使用保养、并发症的处理方法以及安全风险的防范应急等,每月安排专人进行查房,定期考核理论水平和技能知识,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在了解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不断加强了解国内外相关技术发展情况,努力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以扎实娴熟的技能提供医疗水平,避免医疗纠纷[6]。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医药类血液净化患者潜在医疗纠纷的有效防范措施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