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度近视发生眼底病变的因素及预防措施(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1-05-13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本次实验研究将使用计算机 spss 19.0数据统计软件针对收集到的两组高度近视患者的信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于计量型的资料采用平均数 ± 标准差的方式来表示,即用 表示,并采用 t 检验的方式进行处理,对于计数型的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的方式进行处理,如果 P<0.05,则说明两组数据之间存在显著差异[2] 。

2 结果

从350名高度近视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可知一共有 692 只眼睛,其中有眼底病变的眼睛数是 104 只,眼底病变的发生概率是 15.0%,在 104 只出现眼底病变症状的眼睛中,有视网膜静脉阻塞所导致的眼底病变,有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所导致的眼底病变,还有患者患有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有与患者年龄相关的黄斑性眼底病变,具体情况如表 1 所示,高度近视患者中出现眼底病变的患者在男、女性别上存在明显差异,P<0.05,且患者的年龄超过40 周岁以后,更容易出现眼底病变。

其次是要注意高度近视患者在眼睛自身疾病状况对于眼底病变的影响,临床实验结果显示,出现了眼底病变的患者在近视的发病病程,屈光度程度以及眼轴长度方面,都要明显高于没有眼底病变的对照组,P<0.05,两组数据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如表 2 所示,说明高度近视患者的眼睛使用状况对于眼底病变程度产生了一定影响。

接下来是考察高度近视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眼睛的保护情况,研究表明,无眼底病变患者在对眼睛的定期检查方面,对眼镜镜片的更换方面以及用眼习惯方面,都要明显好于有眼底病变的患者,且P<0.05,两组数据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做好对眼睛的保护工作,可以有效地减少高度近视患者发生眼底病变的情况。见表 3。

3 讨论

高度近视主要指的是近视度数超过600 度的人群,由于患者的眼轴较长,视网膜及脉络膜发生了萎缩,导致了患者眼睛屈光不正,高度近视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眼睛疾病,常常会出现许多并发症,甚至是造成患者失明。

本文实验研究中对于高度近视患者发生眼底病变的探索可以了解到,很大一部分患者是因为后天用眼习惯不好,不及时更换眼镜镜片,没有按时对眼睛进行检查所造成的,这和学者吴小飞在论文《高度近视发生眼底病变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中的研究结果是比较相接近的,在他的研究中,有 102 名患者发生了眼底病变,其中男性患者 75 人,女性患者 27 人,男女比例和本文研究数据相接近,同时眼底病变患者在屈光度上、眼轴长度上都要多于无眼底病变患者的人数比例,用眼习惯较差,成为眼底病变的危险因素。

随着现代化智能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而且每天使用电子计算机和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时间也非常多, 使得人们的用眼程度大幅度加深,高度近视的患者数量也在不断增多,临床实践表明,在高度近视患者人群中,出现眼底病变的概率会提升,很多高度近视患者并不是天生的, 而是由于后天用眼过度,用眼习惯不好所导致的高度近视,因此有关专家认为,必须要对不良的用眼行为进行规范矫正,做好健康用眼的宣教工作,有效地预防眼底病变的发生,防止用眼疲劳,如果患者平时接触电子产品和使用电子计算机的时间比较多的话,要多注意休息,利用间隙的空闲时间来做一做眼保健操,释放眼部压力,购买能够缓解用眼疲劳的珍视明眼药水,每天按时滴几滴眼药水,闭目养神几秒钟。在日常看书写字的时候,要注意眼睛和书本之间的距离,不要离的太近,保持双眼平视,注意颈部位置的放松,尽量减少眼球的暴露。同时在饮食方面也要注意营养搭配,保证作息规律,多喝水,多吃绿色水果和蔬菜,平常注意锻炼身体, 保持健康、 积极的身心状态,当发觉眼睛有不舒服的情况时,要及时就医,早发现,早治疗,根据患者眼睛的实际状态,对症下药,预防眼底病变。

参考文献

[1] 王 金 生 . 高 度 近 视 发 生 眼 底 病 变的 临 床 危 险 因 素 及 预 防 措 施 研 究[J]. 中 西 医 结 合 心 血 管 病 电 子 杂志 ,2016,4(34):6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医药类高度近视发生眼底病变的因素及预防措施(2)在线全文阅读。

高度近视发生眼底病变的因素及预防措施(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lunwen/yiyao/122496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