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医科大学医疗学院 辽宁省锦州市 121000
【摘 要】目的:探究高度近视患者发生眼底病变的危险情况因素以及如何做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6 年 1 月至 2016 月 6 月眼科收治的 350 名高度近视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和疾病诊断材料齐全,探究高度近视患者出现眼底病变症状的概率,深入探讨导致眼底病变的危险因素以及如何才能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实验研究表明,高度近视患者眼底病变的发生概率是 15.0%,而且男性患者数量要明显多于女性患者的数量,P<0.05,患者的年龄超过 40 周岁以后,更容易出现眼底病变。出现眼底病变的患者在近视的发病病程、屈光度程度以及眼轴长度方面,都要明显高于没有眼底病变的对照组,P<0.05,说明高度近视患者的眼睛使用状况对于眼底病变程度产生了一定影响。不仅如此,无眼底病变患者在对眼睛的定期检查,对眼镜镜片的更换以及用眼习惯方面,都要明显好于有眼底病变的患者,且 P<0.05,说明做好对眼睛的保护工作,可以有效地减少高度近视患者发生眼底病变的情况。结论:在高度近视患者当中,患者为男性、年龄较大、眼睛屈光度高,发病病程长、眼轴较长,以及用眼习惯较差都属于引发患者眼底病变的危险因素,必须采取有效的临床治疗干预措施,尽量避免高度近视患者出现眼底病变的概率。
【关键词】高度近视;眼底病变;预防措施
作者简介
王乃斯(1988-),男,大学本科学历。初级实验师。研究方向为解剖学,工作于解剖实验室。
眼底病变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眼部疾病,常常出现在高度近视患者人群中,给患者的身心带来了巨大的痛苦,甚至会造成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患者会承受极大的痛苦和折磨,直到患者死亡。当患者出现眼底病变症状时, 会直接导致视力的下降,严重损害着患者的视神经功能。
1 一般材料以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 2016 年 1 月至 2016 月 6月眼科收治的 350 名高度近视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有 198 人,女性患者有 152 人,患者年龄在 18-52 岁之间,年龄跨度较大,患者的平均年龄为 36.8±3.2岁,在本次试验中,一共有 348 只左眼,有 344 只右眼,患者的近视度数为 6.0-13.0D 之间,平均近视度数为 8.4±1.2D。患者的近视发病病程为 2-26 年,平均病程是 10.4±2.4 年。实验的纳入标准为,所有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检查材料要完整,年龄要超过18周岁, 患者两眼间的屈光间质清,不会影响到患者的眼底检查,同时需要排除黄斑区视网膜脱离患者,如果患者同时还患有青光眼及其他重大疾病,则不允许参加本次临床实验,实验中的两组患者在性别、 年龄以及一般资料上没有明显差异,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通过对收集到的患者资料进行整理,针对高度近视患者出现眼底病变的情况展开统计学分析,深入探讨高度近视患者眼底病变形成的危险因素,通常情况下,高度近视患者的眼底病变会和患者的性别、年龄还有患者眼睛的使用状况,像是患者的近视度数, 患者眼睛的屈光度, 眼轴间距,以及患者对自身眼部的保健情况,是否具备良好的用眼习惯,并且能够到眼科医院进行定期检查和更换镜片,将所有患者按照有眼底病变患者和没有眼底病变患者进行分组[1] 。
1.3 观察指标
观察有眼底病变患者和没有眼底病变患者在男女性别分布、年龄以及眼睛自身状况对发生眼底病变的影响,检查患者对于眼睛的保护情况,是否会影响到患者的眼底病变。
1.4 统计学分析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医药类高度近视发生眼底病变的因素及预防措施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