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医院手术室护士锐器伤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我院50位曾在或正在手术室工作的护士锐器伤情况调查,并进行结果分析,提出预防措施。结果 手术室护士锐器伤发生率88%(44/50)。结论 手术室护士是发生锐器伤的高危人群,应加强其职业安全防范意识,规范护理操作行为,改变不良操作习惯,加强医疗垃圾分类处理,采取积极防护措施,降低锐器伤的发生发生率。
【关键词】 手术室护士 锐器伤 防护对策
[Key words] Operating room nurses Sharp injuries Prevention measures
近年来多数医院以及管理部门将医院感染的管理、监测、预防作为工作的重点,对护士的职业暴露尤其是锐器伤关注甚少,为此作者对50位曾在或正在手术室工作的护士发生锐器伤的状况进行调查,并提出预防措施。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50位曾在或正在手术室工作的护士进行调查,在手术室工作的年限2-15年,平均6年,学历大本3人,大专36人,中专11人。
1.2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内容包括:有无发生锐器伤;发生锐器伤的具体环节;护士的防护意识;受伤后的处理及报告等。发放问卷50份,回收有效问卷50份,有效率100%。
2 原因分析
2.1 锐器伤发生情况 在50位调查对象中,有44位发生过锐器伤,发生率为88%,发生锐器伤的次数为1-5次,总计75次。
2.2 锐器伤发生的环节
2.2.1 护理操作不规范 徒手掰安瓿被玻璃划伤33%(25/75),手术中直接用手传递手术刀、剪、缝合针受伤的有12%(9/75),注射后的针头处理不当(将废弃针毁形、浸泡、取下针头及重套针帽)所致针刺伤占锐器伤的64%(48/75)。
2.2.2 处理废弃锐器物品不规范 参与手术的医护人员没有及时规范的进行医疗废物分类处理,一些针头、手术刀片或克氏针等包裹在手术下敷料中或混放其它废物中,手术结束后,护士清理物品时被误伤的占10.7%(8/75)。
2.2.3 护士的防范意识不强 本次调查显示,手术室护士防范意识薄弱,有22%(11/50)的人做一般性操作如抹桌子、整理物品时不戴手套,有4%(2/50)的护士进行侵袭性操作如肌注,抽血时从不戴手套。
2.2.4 受伤后的处理欠规范 护理人员被锐器刺伤后82%(36/44)的人采取一般的消毒措施(碘酒加酒精),能较规范的处理仅占18%(8/44)上报率低,仅有25%(11/44)主动向护士长报告。
3 对策与措施
3.1 强化护士职业安全教育 医院应定期进行在职培训和教育,全面推广标准预防,制定职业损伤工作指南防范制度,改变护理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及不良习惯,将职业安全防护知识作为护理人员终生教育和考核的内容,强化职业安全防护意识。 3.2 规范护理操作行为,预防锐器伤 护士进行护理操作时应戴手套;禁止将污染的针头回套针帽;禁止用手分离污染针头;输液失败时,禁止将污染针头悬挂于输液管的茂菲氏滴管上,应立即更换新针头;用过的针头不要折弯或折断;手术中传递刀、剪、缝合针等锐器时用弯盘,不能直接用手;禁止徒手掰安瓿,应用纱布围绕安瓿颈部再掰,徒手掰安瓿是造成锐器伤的重要原因。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医药类手术室护士锐器伤调查与防护措施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