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不推荐口服降糖药治疗
因不能确定未经治疗的孕妇高血糖所带来的胎儿畸形或巨大儿的风险是否大于口服降糖药所致胎儿畸形的风险[20],妊娠期一般不推荐使用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类似物(增敏剂)。虽有研究发现磺脲类降糖药——优降糖的胎盘通透性低,开始将该药用于GDM病人的治疗中[21],然而多数学者认为口服降糖药的致畸机制和潜在危害不清楚,优降糖广泛用于治疗GD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尚需进一步证实。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二三代磺脲类及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等都缺乏无致畸作用的循证医学证据。
4.3 开拓中药治疗
胰岛素抵抗是GDM发病的重要原因,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是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中药治疗胰岛素抵抗和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作用已被实验研究证实,如大黄、知母的水提取液、黄连素、中药复方加味桃仁承气汤、金芪降糖片等均有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的作用,为中药治疗GDM提供了可能。
5 心理治疗
有研究显示,GDM病人的焦虑及抑郁症状发生率高达25.6%,尤其焦虑症和焦虑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孕妇[22]。焦虑会使GDM病人自主神经功能改变,交感神经功能亢进,产生使血糖升高的激素,加重焦虑抑郁情绪,使血糖升高,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孕妇还易情绪紧张,致血糖水平波动大增加控制血糖的难度。马金秀等[23]对58例胰岛素治疗的GDM病人行心理干预,使胰岛素治疗的依从性升高2.33倍。心理调节有助于改善孕妇情绪,使其积极配合饮食控制及其他治疗,有利于血糖的调节,从而达到减少临床用药的目的。但目前心理治疗的作用尚需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
6 基因治疗
GDM病人存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等位基因的异常表达,这可能是导致GDM发生的重要因素。GDM的HLA易感基因确定有助于GDM的保护性或治疗性疫苗的研制。NEWELL[24]阐述了基因治疗GDM的广阔前景:①预测GDM患病和并发症发生的危险;②识别和干预GDM基因而阻止或延缓GDM发生发展;③早期发现GDM,早期干预而阻止近期并发症的发生;④个体化治疗GDM病人改善妊娠结局。
7 自我血糖监测
自我血糖监测是GDM病人有效控制血糖并防止低血糖发生的重要治疗手段。胰岛素治疗期间应以毛细血管法监测血糖变化,可采用五点法监测,即三餐前0.5 h和早餐后2 h及睡前各测1次。较理想的血糖控制水平为空腹血糖3.3~5.8 mmol/L,餐后1 h血糖4.4~7.8 mmol/L,餐后2 h血糖4.4~6.7 mmol/L。 8 产科处理及产后追踪
孕38周左右的GDM病人如血糖水平控制不好,出现产科巨大儿或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并发症,应随时终止妊娠。因此,产科应加强孕妇体质量增长、胎盘功能、胎儿生长、胎动及胎儿成熟度的监测。孕后期体质量以每周增加0.3~0.5 kg为宜,宫高增长和B超所测胎儿双顶径增长范围,以第50th%为宜[25]。胎动计数是孕妇对胎儿宫内安危情况进行自我监测的重要手段,计数方法为每天早、中、晚各数胎动1 h, 3次计数之和乘以4为12 h胎动数,全天胎动数不应<30次,并与前1天胎动数对比,若胎动计数下降1/3提示胎儿宫内低氧,在给氧同时,做好胎心监护,密切监测血糖、酮体和B超。
GDM不是剖宫产的手术指征。若孕妇血糖控制满意,胎儿大小适中,无其他并发症,可待其阴道分娩;若胎儿过大,为避免肩难产的发生,应适当放宽剖宫产的指征。无论是剖宫产或阴道分娩,分娩时或手术时均应严密监测血糖。产后6周,多数GDM病人血糖可恢复正常,不需要再用胰岛素,但有60%~70%的GDM病人于产后或产后数年(大多为5年)后会发生2型糖尿病,因此产后随访很有必要。需在产后6~8周再次复查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如正常,则应每1~3年复查1次。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医药类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进展(3)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