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CD59基因突变细胞模型的建立(2)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
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1.1.3 引物设计及合成 共设计两对引物,第一对引物用来扩增含突变位点及其上游序列的DNA片断,正向引物(FM)为:5′?AAGTGTTGGAAGAAGGAGCAGTGCAATT?3′(划线处为突变位点);反向引物(R2)为:5′?ATTAACCCTCACTAAAGGGA?3′。第二对引物用来扩增含突变位点及其下游序列的DNA片断,反向引物(RM)为:5′?ATTGCACTGCTCCTTCTTCCAACACTTG?3′;正向引物(F2)为:5′?TAATACGACTCACTATAGGC?3′。其中FM和RM 反向互补 。以上引物由上海生物工程公司合成。
1.2 方法
1.2.1 重组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在原构建的重组质粒pALTER?CD59的基础上,重新设计一对反向互补、含有突变位点的引物及一对通用引物。通过重叠延伸PCR产生特异位点诱变[3]。将指导合成的CD59分子中的H44去掉,增加1个K42,产生突变CD59。PCR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纯化,并回收目的条带。将质粒pALTER及含有全长突变CD59基因的 PCR产物用EcoR Ⅰ单酶切 ,并经T4 DNA连接酶插入到pALTER质粒的EcoR Ⅰ位点,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命名为mCD59?pALTER)。通过转化、筛选、酶切鉴定挑选出目的片段正向连接的重组质粒,并对筛选的克隆进行序列测定、分析(由上海生物工程公司协助完成)。
1.2.2 细胞转染及筛选 重组质粒mCD59?pALTER对CHO细胞的转染,参照Lipofectamine 2000的说明书进行。以质粒突变CD59?pALTER 与pcDNA3共转染CHO细胞,同时设不带突变CD59基因的空pALTER转染CHO细胞作为阴性对照。转染后24 h, 将细胞作1∶10稀释后传代,在含800 mg/L G418的RPMI 1640中培养约2周后,出现阳性克隆。挑取单个克隆,继续抗性筛选2周,其阳性克隆的后续培养始终在G418维持剂量(400 mg/L)下进行。经连续传代10次后,收集细胞,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
1.2.3 克隆细胞株表达产物的鉴定 采用免疫化学染色方法:收集细胞,用PBS洗3次,涂片、乙醇固定后晾干。灭活内源性过氧化物酶后,依次与羊抗人CD59 多克隆抗体、HRP?兔抗山羊IgG于37 ℃作用各45 min,最后以DAB底物显色后镜下观察。 收集细胞,经裂解处理后,离心收集上清进行Western blot 分析,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蛋白质分离并进行特定条带酶免疫染色,进一步确定CD59分子的表达。
1.2.4 荧光染料释放试验 用BCECF/AM荧光染料渗入法,测定突变CD59蛋白糖基化前后的抗补体活性。将细胞接种于96孔板内,每孔1×104个细胞。在接种突变CD59?CHO的孔中,半数孔中加入核糖(终浓度为50 mmol/L)作为实验组,另一半孔不加核糖作为对照组。培养72 h后,加入氰基硼氢化钠以稳定加合物并维持细胞体积及膜电位不变。然后置于37 ℃孵育20 min,洗涤后每孔加入BCECF/AM(终浓度为2 mg/L),再于37 ℃孵育30 min使其渗入细胞内部。然后每孔加入自制的抗CHO细胞多克隆抗体(1∶1 000稀释)50 mL,置37 ℃水浴中30 min。洗涤后,加入不同浓度(1∶1、1∶2、1∶4、1∶8)的新鲜人血清(含补体),每孔100 μL,于37 ℃作用15~20 min。吸出上清,加入到2 mL PBS液中,测定其荧光强度(FI)。最后于每孔中加入100 μL的细胞裂解液,以释放出细胞内部的BCECF/AM,并测定荧光强度(FI)。所用激发波长为500 nm,发射波长为530 nm。荧光释放率的计算公式为:染料释放率(%)=上清中染料释放的FI值/(上清中染料释放的FI值+细胞裂解后染料释放的FI值 )×100% 。
2 结 果
2.1 重组质粒的鉴定
以EcoR Ⅰ对突变CD59?CHO进行酶切,可获得1条496 bp的电泳带,与所插入的片段的大小相一致(图1)。测序结果表明,突变CD59?pALTER质粒含有突变的CD59全长cDNA序列。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医药类人CD59基因突变细胞模型的建立(2)在线全文阅读。
人CD59基因突变细胞模型的建立(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