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NRG与少突胶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正如施万细胞一样,NRG可能也是少突胶质细胞谱系建立所必需的[8]。胚胎9.5 d大鼠脊髓移植物在体外培养7~11 d后,可产生未成熟的少突胶质细胞。但从NRG1基因敲除小鼠得到的移植物,除非在培养时加入NRG,否则不能产生少突胶质细胞。NRG1在大鼠胚胎14 d的脊髓运动神经元和腹侧室区(VVZ)中表达。目前认为,少突胶质细胞谱系是由VVZ产生,NRG以旁分泌和自分泌的方式起作用。发育中的前脑也有相似的情况,少突胶质细胞前体从室下区中产生,后者可表达NRG1。NRG1能促进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高浓度NRG1可逆性地抑制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分化成少突胶质细胞,抑制O2A细胞分化成星形胶质细胞。体外实验证实,NRG1可促进O2A前体细胞、O4阳性少突胶质细胞前体和O1阳性细胞的增殖和存活。另外,NRG1抑制O4阳性向O1阳性表型的转变,维持O2A前体细胞于未分化状态,提示NRG1可抑制这些细胞的分化。CANOLL等[9]研究提示,NRG1能够刺激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增殖。NRG1的促增殖作用不依赖血清,但血清可大大增强其促增殖作用。此外,NRG1还能够促进无血清培养条件下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的存在。进一步研究表明,NRG1不仅能抑制少突胶质细胞的分化,而且能诱导已分化的少突胶质细胞发生表型逆转,表现为髓鞘碱性蛋白的表达缺失,巢蛋白的再表达,肌动蛋白的重排和突起数量的减少[6]。NRG1在逆转少突胶质细胞表型的同时,能够快速激活PI3K和MAPK等信号传递系统。ErbB2、ErbB3和ErbB4均在O2A细胞中表达,但其他研究组只检测到ErbB2和ErbB4。当细胞分化为O4阳性表型时,ErbB3的表达增加并伴随ErbB2、ErbB4表达减少。虽然NRG1的促分裂活性还有争议,但已经明确,NRG1是少突胶质细胞体外存活因子。
4 NRG与神经细胞迁移
现已证实,在CNS中,NRG1可影响神经元前体沿放射状胶质细胞纤维迁移[10]。小脑颗粒神经元沿Bergmann胶质细胞纤维迁移至内侧的颗粒细胞层,迁移细胞产生NRG1。颗粒神经元在体外可诱导胶质细胞成为放射状表型。这一形态学变化,在神经元缺失时可由NRG1所诱导。进一步研究说明,NRG1可影响皮质神经元的迁移。在体外,NRG可促进放射状胶质细胞的存活和增殖。在胚胎发育的特定阶段,神经元沿着放射状分布的胶质细胞从脑室区迁移至大脑皮质,给予NRG1能够促进神经元沿着放射状胶质细胞迁移。此外,NRG1能够促进放射状胶质细胞形态的维持和延伸,而NRG1缺乏则导致放射状胶质细胞的发育异常。NRG1调节放射状胶质细胞发育的作用,部分是由脑脂质结合蛋白(BLBP)介导的,BLBP由神经元诱导放射状胶质细胞产生,对放射状胶质细胞纤维系统的建立和维持具有主要作用[11]。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医药类神经调节因子的生物学作用(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