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脂质体用于肿瘤基因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
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摘要】肿瘤正严重危害着人类的生命健康,而基因治疗是目前根治肿瘤最有希望的手段。脂质体作为基因转移的有效载体,具有制备简单、可携载各种大小的基因片段、对机体无潜在危害性等优点,因此广泛用于基因治疗载体方面的研究。本文主要对一些新型脂质体在肿瘤基因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肿瘤 基因治疗 载体 脂质体
肿瘤是危害人类生命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基因治疗是目前根治肿瘤最有希望的手段。肿瘤的基因治疗(neoplasm gene therapy)就是用基因转移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宿主细胞,直接修复或纠正肿瘤相关基因的结构与功能缺陷,或者通过增强宿主的免疫防御功能杀伤肿瘤细胞。将治疗基因传递到靶细胞需要有效的载体。目前,应用于肿瘤基因治疗研究的载体主要分为病毒性载体和非病毒性载体两大类。脂质体(1iposome)作为基因转移的有效载体,具有病毒类无法比拟的优点,如制备简单、可携载各种大小的基因片段、对机体无潜在危害性等,因此广泛用于基因治疗载体方面的研究。本文主要对一些新型脂质体在肿瘤基因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
1 传统脂质体载体在肿瘤基因治疗方面的应用
脂质体是由磷脂和相似的两性脂形成的稳定的微囊,可分为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型脂质体和带负电荷的脂质体两种类型。传统基因治疗用脂质体多为阳离子型脂质体,具有应用方便、可自然降解、无免疫原性等优点。阳离子型脂质体已成为商业化产品,如目前市面上的Lipofectamine 2000,Lipotap等。
上世纪90年代,美国FDA批准Nabel等用阳离子脂质体包埋HLA-B7基因,通过体内基因转染来治疗晚期黑色素瘤。患者部分肿瘤缩小或消退,临床取得一定成功[1]。至此阳离子脂质体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
研究脂质体结构与功能间的关系是设计合理的脂质体的基础,普通阳离子脂质体存在转染率较低、靶向性不高的缺点。为了解决这些难题,人们进行了各种改变脂质体-DNA 复合物的结构性质或与先进的给药技术联用的新的研究,发展出各种新型靶向脂质体。
2 新型脂质体在肿瘤基因治疗中应用
2.1 长循环脂质体
长循环脂质体是通过亲水性长链对脂质体进行修饰,在脂质体表面形成水化层,降低网状内皮系统(RES)的摄取,从而延长脂质体在血液循环中的时间,以获得更充足的时间到达靶向部位。Emmanuel等[2]制备的用PEG修饰的阳离子脂质体对小鼠静脉注射后的半衰期长达12.5h,并且在肿瘤部位的累积比无PEG修饰脂质体高3倍,证明了高PEG含量、高阳性成分含量制备的脂质体能延长循环时间,同时增加了肿瘤靶向性。Kim等[3]用聚-L-精氨酸-PEG复合物来修饰阳离子脂质体,转染人肝癌细胞系H4II-E时分别比未修饰阳离子脂质体和PEG修饰阳离子脂质体转染率高10.26%和17.65%,并且此时脂质体在H4II-E和HepG2细胞系中细胞毒性是最小的。
2.2 免疫脂质体
免疫脂质体是一种表面结合有抗体或抗体片段等物质的脂质体, 具有主动靶向的功能,为抗肿瘤和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目前由德国默克公司和美国Oncothyreon制药公司共同研发的癌症疫苗Stimuvax已经进入三期临床实验,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和不宜进行手术的晚期乳腺癌患者。Kuesters等[4]将贝伐单抗免疫调节剂与长循环阳离子脂质体的PEG末端连接,增加了人胰腺癌细胞系Capan-1、HPAF-II和PANC-1以及表达VEGF的内皮细胞系MS1-VEGF对脂质体的摄取。Pirollo等[5]研究表明抗体和PEG修饰的载DNA脂质体,外源基因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是单纯由抗体修饰的载DNA脂质体的2倍,说明抗体和PEG的共同修饰起到了协同作用。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医药类新型脂质体用于肿瘤基因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在线全文阅读。
新型脂质体用于肿瘤基因治疗中的研究进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