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3.2 年龄分布:从发病构成上看,20岁以上成年人为丙肝发病主要人群,3年间报告20岁以下的病例仅为12例,占总病例的为17.65%。20岁以上人群中,较为突出的是30~39岁的年龄组,占39.70%,其次为20~29岁和60岁以上年龄组,分别占23.11%和 21.03%。各年龄组发病构成平稳,3年来无明显变化趋势。 2.1.2.3.3 职业分布:从发病构成上看,农民为丙肝的主要患者,3年来共报告36例,占发病总数的52.94%;离退人员和家政人员其次,分别占发病总数的7.35%和6.98%;公务员、学生、公共场所服务员等职业也有发病报告。就发病趋势来看,公务员发病率总体有所下降,由2008年的3.04%下降到2010年的1.47%。目前值得重视的是,由于农民工的逐年增加,其发病构成也随之呈上升趋势,截止2010年已达56%。
3 讨论
2008~2010年我县丙肝病发率与国内其他地区报告虽无显著差异,但逐年的上升趋势已经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值得注意是,相比甲肝和乙肝疫苗的广泛使用,使其发病率得到了较有效的控制,而丙肝的发病率一直处于上升趋势,3年间上升了3.3倍以上。有关部门需重视及加强对丙肝的防控工作。
丙肝在未成年人中比较少见,而丙肝发病在成年人及老年而那中比较多见,这说明丙肝的发病呈现青壮年和老年模式。这种模式的出现可能是由于青壮年在社会分布比较广泛,从事各行各业的都有,范围广,感染几率大;老年人则可能是因为他们所处的年代各方面条件较差,在输血过程中被感染的几率较高。
我县丙肝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现象,四季分布较平均。农民、工人、家政人员职业是丙肝的常见发病人群。公务员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农民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应加强对农民工群体的管理工作。
丙型性肝炎是一种常见的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特点是感染慢性化程度高,容易导致肝脏慢性炎性反应、坏死和纤维化,严重者可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形成。近年来由于我县丙肝发病率的逐年上升,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所以有关部门应该高度重视起来,加强对丙肝的防控工作。由于目前尚无丙肝疫苗,控制感染源及切断传播途径就成为防范丙肝的主要途径,对具体的防范工作,本人有以下几点建议:(1)对丙肝患者进行科学的治疗,并提醒家属做好防范工作;(2)加强血和血制品的抗-HCV筛查工作,控制血液传播;(3)加强对吸毒人员及性工作人员的管理力度;(4)加强对医疗器械的消毒工作,使医源性传播得到控制:(5)加大对丙肝疫苗的研制开发,以运用在今后的临床医疗当中;(6)加强丙肝预防的宣传工作,提高公众对丙肝的防范意识。
参 考 文 献
[1]戴志澄,祁国明.中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9: 60-71.•
[2]王富珍,龚晓红,刘立荣,等.北京市1997-2003年丙型肝炎疫情报告病例的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 2006, 8(4):259-261.•
[3]余滨,高丽,陈载超,等.1997~2004年武汉市丙型肝炎流行特征分析[J].华中医学, 2007, 31(2): 142.•
[4]王豪.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与预防[J].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3,11(6): 366-377.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医药类2008-2010年我县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2)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