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TFBFL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耐量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正常对照组灌服葡萄糖后2 h血糖水平基本恢复正常,模型组糖耐量各点血糖值均较正常对照组高(P<0.01),2 h血糖水平仍然很高,符合临床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而各剂量TFBFL治疗组和罗格列酮治疗组各点血糖值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P<0.01),TFBFL随着剂量的增加糖耐量改善更明显。结果见表2及图1。表2 TFBFL对糖尿病大鼠OGTT的影响(略)
3.3 TFBFL对糖尿病大鼠TG、TC、FFA和GHb的影响中、高剂量TFBFL能抑制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血清TG升高(P<0.01),高剂量TFBFL能抑制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血清TC、FFA 和 血液GHb的升高(P<0.01),高剂量组作用与罗格列酮相近。结果见表3。表3 TFBFL对糖尿病大鼠TG,TC,FFA和GHb的影响(略)
3.4 TFBFL对肾、胰腺病理改变的影响正常大鼠肾脏肾小球大小均匀,较为饱满,肾小管上皮细胞排列规则(图2a);糖尿病模型肾脏肾小球大小不等,肾小球萎缩、变性坏死,肾小囊腔增大,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肾小管萎缩,肾血管壁变厚,管腔狭窄,炎症细胞浸润(图2b);给予TFBFL高剂量治疗组肾脏较糖尿病模型对照有明显改善(图2c)。正常大鼠胰岛数目较多、体积较大,呈现圆形或椭圆形细胞团状,边界清楚。胰岛内细胞数目、形态正常(图3a);糖尿病模型组胰岛数目减少、体积萎缩,有明显出血灶,胰岛内细胞排列不规则,形态异常,边界不清,有大量炎细胞浸润,有明显出血灶(图3b);TFBFL高剂量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病变均较轻,胰岛体积有所增大,胰岛数量及胰岛内细胞数目增多,细胞的排列趋于规整,细胞形态、大小基本正常(图3c)。
4 讨论
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肥胖和脂质代谢紊乱、动脉硬化、高血压病等多种慢性代谢相关性疾病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和2型糖尿病的显著特征[5]。目前认为改善IR及其相关的代谢异常已成为降低糖尿病发病率的重要防治策略。本实验结果显示,用灌胃脂肪乳和反复小剂量四氧嘧啶腹腔注射可使大鼠空腹血糖增高,KITT小于正常对照组的60%即胰岛素敏感指数降低,血清TC、TG、FFA和血液GHb显著增高,提示大鼠已经产生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紊乱。灌服荞麦黄酮干预治疗的大鼠可使其空腹血糖降低,TC、TG、FFA和血液GHb显著下降,改善糖耐量和胰岛素抵抗。
《中药大全》记载:“荞麦全草含芸香苷,槲皮素,咖啡酸等黄酮类化合物。有降糖、降脂、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抗炎等作用”。本课题组前期大量研究证明荞麦黄酮有降糖、降脂、抗炎、抗氧化等作用。荞麦花叶含多种黄酮类物质,主要有芸香苷(芦丁)、槲皮素等。研究表明FFA是糖尿病发生过程中重要的危险因素。本实验动物用脂肪乳和小剂量四氧嘧啶后可见血糖、血脂、FFA明显升高,KITT小于正常对照组的60%即胰岛素敏感指数降低,与胰岛素抵抗出现相一致。TFBFL降糖、降脂、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可能是通过降脂、降FFA、抗炎,减少了组织和血中游离脂肪酸残基和自由基的形成,从而减少了对组织损伤的攻击。同时病理组织学也证实TFBFL能明显改善肾和胰腺组织的病理损伤,表明TFBFL在降低糖尿病动物血糖的同时可纠正其脂类代谢异常,增加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IR的综合效应,抑制或延缓T2DM病程进展及并发症的产生。
综上所述,荞麦黄酮降糖、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可能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作用产生的。对荞麦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它的许多功能还在进一步开发中,因此荞麦黄酮是一种很有开发前景的药物或保健食品。
【参考文献】
[1]韩淑英,陈晓玉,王志路,等.荞麦花总黄酮对体内外蛋白质非酶糖基化抑制的作用[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4,20(11):1242.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医药类荞麦花叶总黄酮对大鼠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