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用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36 h后,梯度乙醇脱水,石蜡包埋,在切片机上横断面制成5 μm厚连续切片。HE染色片随机选取10个视野测定主动脉内膜厚度,内膜/中膜厚度比值。
分离心脏,用10%的福尔马林固定,再将心脏横切成3块,每块冰冻切片至少两片,用苏丹Ⅲ及苏木素染色,每个切片一般都观察10个动脉断面并按下列标准分级:0级?动脉内膜无脂质浸润;0.5级?动脉内膜有轻度脂质浸润;1级?内膜斑块占血管腔面积的1/4;2级?内膜斑块占血管腔面积的1/2;3级?内膜斑块占血管腔面积的1/2以上;4级?斑块几乎堵塞整个管腔。
3 结果
3.1 苜蓿总皂苷提取物对血脂的影响苜蓿总皂苷高、中剂量组使高脂血症大鼠的血清TCH、TG、LDL?C水平明显下降,而HDL?C水平明显上升,AI明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绞股蓝总苷片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苜蓿总皂苷低剂量组对高脂血症大鼠的血清TCH、TG、LDL?C水平和AI呈下降趋势,HDL?C水平呈上升趋势,但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绞股蓝总苷片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果见表1。表1 苜蓿总皂苷提取物对血脂的影响
3.2 主动脉病变情况
3.2.1 肉眼观察正常对照组主动脉管腔光滑完整;模型组主动脉内膜可见针尖至绿豆大小的圆形或不规则黄色斑块或脂质条纹,病灶主要位于动脉分支开口及血管弯曲的凸面处,可见明显隆起内膜表面的灰白色斑块,局部血栓形成。苜蓿总皂苷提取物各组与模型组相对比,其病理改变显著较前者轻。
3.2.2 主动脉斑块的病变分级苜蓿总皂苷提取物各组能够降低主动脉斑块的病变平均等级及粥样硬化面积/主动脉面积,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01),低剂量组与绞股蓝总苷片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见表2。
3.2.3 主动脉形态学观察各组动物胸主动脉经HE染色在显微镜观察发现,正常对照组管腔圆形,内膜、中膜和外膜分界清楚,管腔面由单层内皮细胞覆盖,细胞完整,中膜主要见梭形平滑肌细胞;外膜较薄,为疏松结缔组织。模型组管壁明显增厚,平滑肌增生明显,细胞排列紊乱,纤维组织增生伴片状或点状钙化,弹性纤维层结构不清,形成纤维增生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皮损伤组管壁内皮细胞脱落,内膜增厚,斑块表面纤维帽薄,突出的斑块内含有坏死物质,平滑肌细胞减少,纤维组织增生伴片状或点状钙化,中膜明显萎缩,呈较典型的成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苜蓿总皂苷提取物各剂量组随着剂量的增加内膜变得较完整平坦,浸入内皮下的单核细胞明显少于模型组中膜平滑肌层排列较整齐。胸主动脉内膜和中膜厚度用图像分析仪检测,苜蓿总皂苷提取物各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分别P<0.05或P<0.01或P<0.001),苜蓿总皂苷提取物低剂量组与绞股蓝总苷片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分别P<0.05或P<0.01)。结果见表3,图1~6。表2 苜蓿总皂苷提取物主动脉斑块的病变的影响表3 胸主动脉内膜和中膜厚度
3.3 苜蓿总皂苷提取物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率及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影响苜蓿总皂苷提取物各剂量组可使冠状动脉病变分级及AS病变发生率降低,苜蓿总皂苷提取物各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或P<0.001),苜蓿总皂苷提取物各剂量组与绞股蓝总苷片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4。表4 苜蓿总皂苷提取物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率及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影
4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大、中动脉内膜出现含胆固醇、类脂肪等的黄色物质,多由脂肪代谢紊乱、神经血管功能失调引起[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该病已成为我国发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病理变化主要累及体循环系统的大型弹力型动脉(如主动脉)和中型肌弹力型动脉(以冠状动脉和脑动脉罹患最多),受累动脉的病变从内膜开始,先后有多种病变同时存在,包括局部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出血和血栓形成,纤维组织增生和钙质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逐渐退化和钙化。现代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显示,病变都具有平滑肌细胞增生,大量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和蛋白多糖等结缔组织基质形成,以及细胞内外脂质积聚的特点。所以控制高血脂对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是非常重要的途径[3]。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医药类苜蓿总皂苷提取物抗动脉粥样硬化和降血脂的实验研究(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