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统计学处理数据用±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q检验。统计分析用SPSS软件进行处理,显著性检验以0.05和0.01为标准。
3 结果
3.1 肝组织形态学改变光镜下可见,正常组大鼠肝组织结构完整、清晰,肝小叶结构正常,中央静脉大而壁薄,肝细胞排列成肝索,在中央静脉周围呈放射状分布,细胞呈多边形。模型组大鼠肝细胞中度细胞水肿,少量的肝细胞坏死,多数肝细胞内可见大小不等、数量不一的脂滴空泡(脂肪变性),重度变性者,脂滴空泡融合,呈现中至重度脂肪变性,但未见明显的纤维化改变。各治疗组动物肝小叶和肝血窦结构清晰,高、低剂量组肝细胞内脂滴空泡基本消失,对照组中少量的肝细胞内仍有脂滴空泡,并有轻度的细胞水肿。
3.2 肝细胞凋亡及调控基因蛋白Caspase 3的流式细胞术分析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P<0.01),Caspase 3蛋白表达FI值明显增高(P<0.01)。经用药干预后,高、低剂量组及对照组肝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1),Caspase 3蛋白表达FI值明显降低(P<0.01)。说明随凋亡率增加,Caspase 3蛋白表达量也增加。各治疗组中高、低剂量组的肝细胞凋亡率和Caspase 3蛋白表达FI值均低于高剂量组(P<0.05或P<0.05)。见表1。表1 各组大鼠肝细胞凋亡率和肝组织Caspase3表达FI值的比较(略)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n=10
4 讨论
NAFLD在古代医籍中无此病名及相关的描述,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的 “肝痞”“胁痛”“肝着”“肝壅”“痰方”等病证的范畴。笔者认为NAFLD多由饮食失节,恣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使其运化失常,酿生痰浊,聚集体内,痰阻气滞,肝失调达,血脉瘀阻,痰瘀结于胁下,形成本病。故痰瘀互结、肝脾失调为其主要病机,消痰化瘀、健脾疏肝为其有效治法。因此,精心筛选相关药物组成消瘀化痰方,经临床应用疗效满意。方中选用泽泻、制半夏、海藻除水湿、消痰浊;丹参、郁金活血通络,祛肝经之瘀,增强肝脏血运;生大黄通腑导滞,降浊祛脂,与泽泻配用,分流疏导,使邪有去路;生山楂祛瘀消积;柴胡、决明子疏肝利胆,清肝经郁热;生黄芪、炒白术补气健脾,以助痰瘀的运除,而且也体现了“见肝之病,当先实脾”的治疗法则。诸药合用则清降痰浊瘀积,调节肝脾功能,从而达到抗脂肪肝的目的。
细胞凋亡是受细胞内源性基因、酶和信号传导途径调控的一个“瀑布式”激活过程。近年人们发现了一类在细胞凋亡的信息传递中具有重要作用的蛋白酶家族caspase,目前已发现该家族中有16个成员,caspase 3则是这一家族的重要成员,它处于细胞凋亡过程中的关键地位,在各种生理和病理因素刺激下经过多因子复杂的相互作用后,其底物被激活降解产生终末事件,引起细胞形态学上特征性的凋亡改变,加重组织或器官的功能损害。正常情况下,Caspase 3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当机体受到内部或外界因素刺激时被激活,Caspase 3裂解为活性体,激活凋亡的级联反应。Caspase 3激活后可诱导细胞凋亡的发生,在细胞凋亡早期的启动与执行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史洪涛等[4]研究发现,Caspase 3介导的肝细胞凋亡是脂肪肝发病过程中肝细胞损伤的重要机制。
本实验结果显示,在凋亡率最高的模型组,Caspase 3基因表达量最高;正常组Caspase 3基因表达量最低,说明Caspase 3蛋白的上调,使细胞凋亡的趋势增强,在NAFLD的发生中可能有一定意义。经过用药干预,各治疗组Caspase 3蛋白均明显下降,细胞凋亡趋势减弱,以消瘀化痰方高、低剂量组较为明显,其效果优于阳性对照组。说明消瘀化痰方可通过抑制Caspase 3蛋白的表达,减少肝细胞的凋亡,加速肝细胞的DNA合成及分裂增殖,以达到减轻NAFLD大鼠的肝脏脂肪变性、恢复肝脏正常功能的作用。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医药类消瘀化痰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细胞凋亡和Caspase3蛋白表达的(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