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 染色:透明后的标本用饱和茜素红溶液进行染色1~2 d,期间要经常观察染色的情况,尽量使染料沉着于骨骼,而周围肌肉等组织不致过染。 1.2.7 脱色:把标本从饱和茜素红染液中取出,置于铵甘油中脱色4 d。
1.2.8 脱铵:用20%甘油溶液对标本进行脱铵处理7 d。
1.2.9 脱水:逐级梯度甘油脱水各3 d,一般选择30%、50%、70%甘油作为脱水剂。
1.2.10 置于100%甘油中长期保存。
2 结果
制作好的大鼠透明标本肌肉和软组织结构无色透明,而骨骼界限明显,易于识别。年龄越小的大鼠透明效果越好。第8天大鼠透明标本效果最好,第23天大鼠透明效果较差,骨骼不易染色,已经基本不能用于透明标本的制作。第8、16、17天大鼠透明标本见图1~3。
3 讨论
3.1 标本材料的要求 标本材料要尽量新鲜,本实验中我们选择处死大鼠后立即进行实验。操作过程中脱水要彻底,材料的大小与所需脱水时间密切相关,材料越大则脱水时间越长。对于幼龄大鼠1周的时间足以脱掉水分。
3.2 标本处理 幼龄鼠(8~17 d)可在透明后剥皮,大龄鼠(18~23 d)在处死时剥皮。剥皮时注意不要破坏鼠的细微处,如爪和尾的末端;还要注意保护鼠的耳部、嘴部、爪部、尾部,此处皮肤要保留。这样可以阻止在透明时碱液对细微处骨骼的破坏,同时还可以防止尾骨在操作过程中的脱落丢失。剥皮后,去除附着在肌肉上的脂肪组织。
3.3 透明过程中氢氧化钾溶液浓度的选择 标本放在氢氧化钾溶液中的时间和氢氧化钾浓度的选择与大鼠的年龄和体重有关。例如,体质量越重,年龄越大,坚实程度越强,碱液渗入组织也越困难[4],所用氢氧化钾的浓度要相应适当的提高;体质量越小,年龄越小,组织越嫩则相反。组织在碱液内透明是一个逐渐渗透的过程,因此,不能为了加快透明速度而提高碱液浓度,以免引起标本腐蚀,使标本出现骨骼脱落现象。
3.4 染色过程 染色过程需要及时察看,以便掌握染色时间和染色程度,染色过浅会使骨骼染色程度不够;染色过深则会使软组织脱色困难,影响标本质量。
新生大鼠透明标本的制作是在原有动物骨骼染色透明标本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制作的标本可以用于平时的日常教学,同时也可以用于科学研究,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忠华,王兴海.解剖学技术[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90-191.
[2] 侯金才,李公启,张翠香.大脑断层透明标本的制作[J].齐齐哈尔医学院院报,2005,26(5):540.
[3] 刘万祥,蔡滢,王长月.骨骼透明标本制作及应用[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2,8(3):377-378.
[4] 刘万胜,黄明,刘力华.新生儿骨骼透明标本的制作[J].卫生职业教育,2004,22(14):94.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医药类大鼠骨骼染色透明标本的研究(2)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