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前影后话商贾(4)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
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为了帮助艾布·绥尔,故事还设置了两个不起眼却起了关键作用的小人物:旅店老板和御船船长。旅店老板在看到艾布·绥尔病倒,其财物被席卷一空时,慷慨出手救助他,使他从病中恢复;在他被翻脸的艾布·勾尔打成重伤之后,又一次不计回报悉心照顾。故事对这一帮助行为的解释是,旅店老板说:“赞美安拉!你痊愈啦;我服侍你,那是看安拉的情面嘛。”[9]在故事中,艾布·勾尔可从来没有赞美过安拉,艾布·绥尔却曾为了朋友的发迹衷心赞美安拉,这是因果报应的善恶观,并宣扬了宗教信仰的必要性。另一位是御船船长,只因为之前在艾布·绥尔的澡堂受到了艾布·绥尔免费的、热情的亲自服侍,“对他的为人,留下很好的印象”[10]。在艾布·绥尔被国王判处装在石灰袋里扔下海的刑罚时,船长用了偷梁换柱一计,使艾布·绥尔免于惨死。这两个人物之所以对艾布·绥尔施以援手,都是因为艾布·绥尔信仰安拉,有良好的品行。这些情节的设置加强了“好人有好报”,品行良好、信仰宗教的人会有神助,总是有好运气可以化险为夷的心理暗示的作用。而最后的结局更是倡导人们从善如流,打击恶势力,以使生活更加美好。
故事的前半段与中国流传甚广的“农夫与蛇”的故事有神似之处。好心的艾布·绥尔帮助了看似可怜的——他在船上经常以头晕为由卧床不起——艾布·勾尔,却在不设防中被艾布·勾尔几次三番地差点害死。
故事对于艾布·勾尔或多或少地进行了刻意的丑化,以进一步渲染恶人的可恶。他的吃相十分之难看,“把面饼一大块一大块撕下来,塞在嘴里,狼吞虎咽,仿佛几天没吃东西的饿相,第一口还没咽下,第二口便塞进嘴里,活像一个食人鬼,边嚼,边瞪着手中的食物,鼻孔里还喘出粗气,跟饿牛吃草时的呼喘毫无区别”[11];也通过吃相表现了他的本质上的狠毒与贪婪,“像饿狼扑到小兔,凶禽攫着鸽子,也像快饿死的人突然发现食物一般,贪婪地吃喝起来”[12]。
可以对比的是,早期故事中的商人形象还不是这样卑劣的,商人之间的关系还是以互助合作为主,甚至有很严格地恪守承诺、不侵吞他人财物的高尚品行。《辛伯达航海旅行记》就是很典型的早期商人活动的文本典范。辛伯达两次遇难,在荒岛野海之中度过一段岁月后辗转巧合回到原来的船上,船主就算已经易换,也仍然为他保存货物,经过解释之后物归原主。
早期商人重视道德,讲求信用,这种品行并不是偶然的,是有传统精神形态遗留的。早在贝督因人生活在广漠之中之时,就具有好客慷慨的品质。一方面是因为生活困难,若有过路的客人无食无睡,很有可能死在荒漠之中,仁义的人点燃篝火、宰杀牲口来款待避难者;另一方面,他们想在危险四伏的荒原中获得良好的声誉并且得到同样的报答。款待可以多少减轻劫掠的罪恶,对于客人的款待更像是神圣的义务,对客人拒绝接待,或接待以后加以损害,是有损门楣,违抗真主的行为。此外,贝督因人还相当忠诚,往往为保护亲人、邻居或避难者进行战斗,甚至不惜牺牲一切。被高度美化的昂泰拉就具有一切高尚的阿拉伯人应该具有的品质。他豪爽大度,本性高尚,表现在各个方面,不被人侵犯的话,“他不做任何低下的事情,不攫取战利品;他不屑向人伸手,不食不义之食;他不侵犯别人,却易于与人相处,待人宽厚容忍”,“他尊重别人的权利”,“一旦拿取了某个人的东西,必须加倍偿还”[13]。这些品行在早期的商业活动中仍被商人们所保持恪守。但资产的积累有莫大的好处,却也会带来种种负面的影响。正如艾哈迈德·爱敏的评价,虽然阿拉伯人有种种豪放大度的优点,“能很快适应环境,接受文明”,可是“一旦接受了文明,便沉溺于吃喝玩乐之中,喜过奢华生活,食不厌精,衣不厌轻,极尽讲究之能事”,他们“原本勇敢、率直、朴素,一旦迷恋于享乐,便染上了种种文明的弊病,他们不再坦率,不再朴素,不再真诚。”[14]这也是为什么阿拉伯人创造了种种谚语和箴言,引用先知的言论,如“忠诚老实的穆斯林商人在复生日同烈士们在一起”,“城市的商人复生日居于安拉宝座的荫影之下”,“商人是世界上的信使和安拉在地上的忠实奴仆”[15],目的为了在商业发达的繁华浮世召唤沙漠游牧民的单纯品性,倡导人们不至于在金钱晃眼的光芒中迷失方向,反而走向黑暗无尽的道德沦丧深渊。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英语论文灯前影后话商贾(4)在线全文阅读。
灯前影后话商贾(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