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传统中国律学论辩(下)(6)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2-09-02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六一] 名家之学对于传统中国的法律及其学术迈向科学化,即创建科学法律观与法学理论的影响,有两种对于峙的观点,胡旭晟教授基本上是否是定的,高恒先生是确定的。(参见前揭何勤华编:《律学考》,第五三二―五七四页)
  [六二] 关于传统中国思维的特色,参见〔美〕艾兰等主编:《中国古代思维模式与阴阳5行说探源》,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一九九八年版。
  [六三] 理性、逻辑、科学拥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络,西法子律学术从经验发铺为科学,直接借助的正是基于理性的逻辑学这根拐杖,没有这根拐杖,科学的法学举步维艰。徐国栋教授的文章对于此已经有所说明(参见徐国栋:“共以及晚期希腊哲学对于罗马法之技术以及内容的影响”,载《中国社会科学》,二00三年,第五期);入1步说,作为完善体现逻辑的科学理性之王──数学──也是法学产生学中的首要元素。(参见柯柏生:“法律与作为西方理性精神核心的数学理性”,载《法制与社会发铺》,二00三年,第四期)
  [六四] 宗教的普遍主义思维与系统理性的发铺对于科学的意义,韦伯在其《经济与社会》,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一九九八年版,第四七五,四八一,六二二页及先后有具体的阐述。
  [六五] 王伯琦先生在其“吾国法学的衰微”1文中探讨了这1题目,论者中西比较、思路清楚,惜未深进系统,不免令人遗憾。参见氏著:《近代法律思潮与中国固有文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二00五年版,第一0三―一0六页。另,参见顾豪杰:“中国哲学与传统法律文化”,载《比较法钻研》,一九八八年,第三期。
  [六六] 汉代思惟家王充在《论衡·程材》1文中将知晓经、史的儒生喻为“牛刀”,而将认识法律的文吏比作“鸡刀”。他说:“牛刀可以割鸡,鸡刀难以屠牛。刺绣之师能缝帷裳;纳缕之工不能织锦。儒生能为文吏之事。文吏不能立儒生之学。文吏之能,诚劣不及;儒生之不习(引者按:指法律)实优而不为。”唐代政府对于法律学术、法吏极不重视,所以白居易上书唐皇曰:“臣伏以今之刑法,太宗之刑法也;今之天下,太宗之天下也。何乃用于昔,而俗以宁壹?行于今,而人未休以及?臣认为非刑法不便于时,是官吏不循其法也。此由朝廷轻法学、贱法吏;故应其科与补其吏者,率非君子也,其多小人也。”(《白居易集》卷6105《策林4·论刑法之弊》)宋代司马光以为:“夫天下之事有难决者,以先王之道揆之。若掂量之于轻重,规矩之于方圆,锱铢毫忽不可欺矣。是以人君务明先王之道而不习律令,知本根既植,则枝叶必茂故也。”(《司马文正公集》卷2107《上体要疏》)
  [六七] 王伯琦先生对于这个题目也有中西比较的熟识,参见前揭氏著:《近代法律思潮与中国固有文化》,第一0二―一0三页。
  [六八] 参见前揭何勤华汇编的《律学考》1书中的相干阐述。
  [六九]〔日〕滋贺秀3:“中国法文化的考察”,载前揭〔日〕滋贺秀3等著:《明清时代的民事审判与民间契约》,第一六页。
  [七0] 参见前揭李贵连主编:《210世纪的中国法学》,第一—六六页。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法学类传统中国律学论辩(下)(6)在线全文阅读。

传统中国律学论辩(下)(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lunwen/faxue/12462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