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传统中国律学论辩(下)(5)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2-09-02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注释]
  [四七] 这有不同的望法,参见〔美〕金勇义著:《中国与西方的法律观念》,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九年版,第三―四章。但对于金勇义的望法一样有争辩。
  [四八] 参见黄源盛著:《中国传统法制与思惟》,台北:5南图书出版公司一九九八年版,第一八一―二0八页。
  [四九]“诉讼”是法律以及法学成长并发达的原动力,无讼对于传统中国法律学术的影响,滋贺秀3在他的“中国法文化的考察”中有所论及。另,参见范忠信:“中西法观念比较”,载《比较法钻研》,一九八七年,第三期。
  [五0] 威格摩尔在比较了人类一六大法系的命运后总结说:“抉择法系生死存亡的最首要因素是严格法律意义上的法律思惟体系的发生以及存续;而这类法律思惟体系自身又是法律职业阶层存在的结果。这些法律职业阶层中的法律思惟家以及实践者们独立创造并持续了这类法律思惟体系,同时法律职业阶层的这类活动也独立于政体以及人种之外,它不因政治体系的变迁而变迁,也不因人种的混杂而扭转。简而言之,法系的发生以及存续取决于1个练习有素的法律职业阶层的存续以及发铺。”(前揭〔美〕威格摩尔著:《世界法系概览》,下册,第九五六—九五七页)
  [五一]〔德〕马克斯·韦伯著:《经济与社会》,下卷,北京:商务印书馆一九九八年版,第三七三页。
  [五二] 有关传统中国法律教育的政策、主旨、范围、性质以及特色等情况,参见武树臣所撰的“中国古代法律教育杂谈”系列文章。文章刊于政法专业《自修大学》一九八四年第六期、第八期、第一二期,一九八五年第二期;汤能松等编:《探索的轨迹:中国法学教育发铺史略》,北京:法律出版社一九九五年版,第一—一一二页。
  [五三] 张伟仁:“清代的法学教育”,载贺卫方编:《中国法律教育之路》,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一九九七年版,第一四七页。这是1篇有关清代法律教育最精彩的论文,对于现今我国的法学教育也不乏参考价值。
  [五四] 前揭贺卫方编:《中国法律教育之路》,第二三八页。
  [五五] 吴建璠先生就清代律学指出:“由于清王朝提倡实用,所以清代律学走上1条讲究实用而不大重视理论的道路。清代律学者1般都是在确定现行律例的合理性的前提下,钻研条文如何理解,如何适用,而很少用批评的目光来权衡律例的条文自身。”(前揭何勤华编:《律学考》,第四0二页)另,参见何敏的“清代注释律学的特色”以及“清代私人释律及其法子”,两文收在前揭何勤华汇编的《律学考》1书中。
  [五六] 张晋藩先生对于此的1段很好的概括,他说:“律学的发铺方向受国家的宏观节制。律学基本上是官学,私人注律只是国家注律的增补。律学作为1种意识形态必定遭到专制国家的关注。随着专制主义的强化,国家对于律学的干涉干与以及节制日益加强,以确保其发铺方向相符国家的利益。于是,从汉晋隋唐以来,律学1直是官学,即以官府注释为基本形势。明清时代国家对于适用法律的请求更加迫切,对于律学的期瞅值也愈益入步,于是激励私人注律以增补官府注律的不足。所谓私人,实在是拥有官方或者半官方身份的人士,他们注律或者受命于朝廷,或者被委聘于长官。他们注律时总结了从事刑名工作的经验,抒发了钻研律学的体会,形势上是自由的,但不患上跨越国家宏观节制的限度,不患上背违传统的法律意识以及礼的基本规范,不患上别立异端思惟。否则其所注之律非但无效而且遭到惩处。于是私人注律是寓自由于不自由当中的。”(前揭何勤华编:《律学考》,第四一五页)
  [五七]〔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形而上学》,北京:商务印书馆一九九一年版,第五页。
  [五八] 沈家本:《天1阁书目跋》。
  [五九] 前揭〔日〕穗积陈重著:《法律入化论》,第六八页。
  [六0] 有关中西逻辑思维的悬殊,1般性的先容,参见徐忠言主编:《中西文化比较》,北京:北大出版社二00四年版,第四章;有关专门探讨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的,参见〔美〕艾兰等主编:《中国古代思维模式与阴阳5行说探源》,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一九九八年版。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法学类传统中国律学论辩(下)(5)在线全文阅读。

传统中国律学论辩(下)(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lunwen/faxue/12462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