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更进一步把邓小平的民主法治思想具体落实到了社会主义国家治理实践中。进入21世纪,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各行各业得到全面落实,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逐渐完备,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基本得到尊重和保障,社会主义法治文明内涵进一步得到拓展,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法治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以人为本、服务民生的法治观逐渐成为社会主义法治文明的重要内涵。这些可从胡锦涛同志一系列关于法治的重要讲话中得到体现,比如在2005年会见世界法律大会代表时,他明确指出,"法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法治是以和平理念的方式解决社会矛盾的最佳途径。人与人的和睦相处,人与自然的和睦相处,国家与国家的和平相处,都需要法治加以规范和维护".
可以说,21世纪开局的十余年,不管是从内涵还是从其外延来看,社会主义法治文明都得到了有效的深化和拓展。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不断加快,法治精神在全社会不断得到弘扬,国家各项工作全面实现法治化状态,社会主义法治文明建设重心越来越转移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社会主义法治政府、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三位一体化",中心任务愈来愈落脚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同时,社会主义法治实践也越来越强调价值层面法治理念、静态层面法律制度和操作层面法治技术等"三维"结构的全面进步和整体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的讲话中就明确指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确保国家发展、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愿、得到人民拥护,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过程,严禁侵犯群众合法权益",这一论断全方位地指明了社会主义法治文明全面建设阶段的基本目标与内容。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具体包括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以及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提出,表征着社会主义法治文明的整体架构由此而基本成型。
从前期文明养分的消化吸收、法治文化的中西贯通,从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初步探索到此后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挫折历程,再到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主义法治文明的重建、发展、成熟等各个阶段,大致勾勒出了社会主义法治文明历史演变逻辑图。社会主义法治文明整体架构也正是在这一历史演变过程中得以最终成型的,任何割裂过往历史的做法,都难以全面理解社会主义法治文明价值内涵。社会主义法治文明价值内涵几乎涵盖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所有环节和所有方面,不仅包括法律实施主客体的法治素养及法治实践过程或结果的文明状态,更包括法治体制、机制、方式、技术等方面的文明理性。经过历史逻辑的内在演变,社会主义法治发展至今,大致形成了如下体现文明内涵的价值追求:
坚持党的领导、把法治奉为基本的治国方略、尊崇法律至上权威、追求文明理性秩序、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人民民主权利、弘扬公平正义、以人为本、服务民生,强调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全方位内容等。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法学类社会主义法治文明的形成历程与发展现状(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