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 (八)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
(九)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村镇银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代理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业务。
有条件的村镇银行要在农村地区设置ATM机,并根据农户、农村经济组织的信用状况向其发行银行卡。
对部分地域面积大、居住人口少的村、镇,村镇银行可通过采取流动服务等形式提供服务。
1.4. 村镇银行发展的制约因素
注册资本金小,金融供给不足。认可度较低,普遍存在不可信赖,不安全的认识,加上其规模远不及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从而影响了其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等业务的开展。除此之外,一些大中型企业对村镇银行的认可度也不是很高。原因就在于,村镇银行目前的经营规模太小,金融供给能力有限,无法满足大中型企业对项目的融资需求。而作为小企业和农户,他们又有着抗风险能力不强的共性,从而与村镇银行形成了存款难、放贷同样难的困境。
社会认知度低、吸收存款较难。虽然村镇银行是农民自己的银行,具有一定的本土优势,但由于受地域、自然条件和开放程度等限制,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并不高,农民和乡镇企业闲置资金有限,客观上制约了村镇银行储蓄存款的增长。同时村镇银行成立的时间较短,农村居民对其缺乏了解,与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相比,农村居民对村镇银行的认可程度大打折扣。除此之外,村镇银行营业网点少,而大部分农民又分布在各乡镇,缺乏对绝大多数农村居民的吸引力,部分居民将钱存到村镇银行,其初衷主要是为了获得村镇银行的优惠贷款。
政策扶持不足、利润空间受限。国家对村镇银行在财政和货币政策方面的扶持方面仍然有许多不够明确的地方。一是税收到底能减多少并不明朗。
6 / 44
二是存款准备金率比照当地农村信用社执行。三是资金支持上,虽其可享受人民银行的支农再贷款扶持政策,但由于其自身规模及承受能力有限,扶持力度也相应受限。四是基础设施建设无扶持政策,加入金融业务系统、加入银联系统成本费用较高,成为村镇银行无法承担的财务负担。五是在不良资产的处置、呆账的核销等国家均未明确其优惠政策措施。因此,村镇银行实质在政策扶持上收益极小,成为影响其经营成果的重要方面。 受经营环境限制,风险控制不加。村镇银行信贷支持的主要对象为弱势产业——农业,弱势群体——农民,农业和农民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很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在农业保险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村镇银行的信贷资金存在严重的风险隐患,极易形成信贷的道德风险。农村信用环境建设差强人意,一些借款户信用意识、法律意识淡漠,欠账不还,签字不认,逃、废、赖债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存在,信贷资金安全面临很大挑战。最后由于村镇银行借鉴发起行相关内控管理制度,具有明显的发起行的印迹,在内控制度建设、业务发展等管理上缺乏自我创新意识。
金融产品单一、中间业务不足。村镇银行起步较晚,受软硬件环境条件的约束,一般只能办理传统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长期贷款、办理国内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等一些金融业务。由于村镇银行没有直接参与央行大小额支付系统,受结算瓶颈的制约以及受财力、人力、技术条件的制约,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等中间业务尚未开办,代客理财产品等投资类金融产品也处于空白。
受经营地域限制,不利扩大经营成果。银监会规定村镇银行不允许跨县市发放贷款或吸收存款。在地域限制下村镇银行面对的只能是局部的客户群体,这就制约了村镇银行筛选优质客户的范围,在业务推广上受到了制约,在贷款业务上表现的尤为突出,在村镇银行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对本区域放贷完成后的剩余资金,只能向央行上存或向其他金融机构拆出,而不得向其他县域的优质客户发放贷款。这部分剩余的资金没有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这与银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相违背。
支付渠道单一,资金使用效率低。目前绝大多数村镇银行人行为分配支付
7 / 44
行号,导致村镇银行无法直接参与人行的大小额支付系统,大多数结算类的业务开办还采取手工方式办理,严重的影响了客户的资金周转速度。这势必给村镇银行业务的发展带来了制约,最终导致客户的流失。最终使村镇银行在行业中的竞争中的平等地位。
1.5. 村镇银行的优惠措施
调低注册资本,取消营运资金限制。取消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在县(市)、乡(镇)、行政村设立分支机构拨付营运资金的限额及相关比例的限制 定向的财政补贴。
对村镇银行应开放更多的融资途径,以使其获得批发性资金支持。如中央银行给予支农再贷款资金、捆绑发行金融债券、吸收大额的协议存款、加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融通资金等等。 在税收上给预减免优惠政策。
在存款准备金制度上,实行差别化管理。
1.6. 村镇银行目前存在的问题
专业化的人员少
风险控制任重而道远。村镇银行其信贷支持的主要对象为弱势产业——农业,弱势群体——农民,农业和农民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很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在农业保险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村镇银行的信贷资金存在严重的风险隐患。镇银行发放的贷款多以信用贷款为主,极易形成信贷的道德风险。信贷资金安全面临很大挑战。相对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内控和安防能力相对薄弱,应对农村市场错综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能力不够。
极易偏离办行宗旨。根据《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村镇银行是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8 / 44
服务“三农”是村镇银行的根本宗旨。一些村镇银行的发起人或出资人为了机构能设立成功将会承诺恪守服务“三农”的宗旨,并在机构成立之初严格执行有关的政策和法规,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开展业务工作。但由于村镇银行是“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独立的企业法人,各发起人或出资人必然会把实现利润最大化作为自身最大的追求目标;而农民作为弱势群体,农业、农村经济作为风险高、效益低的弱势经济,受自然条件和市场条件的影响巨大。在农业政策性保险严重缺乏的情况下,村镇银行在利益的驱使下很难实现“从一而终”的既定经营理念,它们会逐渐偏离服务“三农”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办行宗旨,寻求新的市场定位。在此情况下,发生在农村地区的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农转非”现象将不可避免地在村镇银行重现。 资本充足率不足
1.7. 村镇银行的优势
同商业银行来比,村镇银行的准入门槛低而市场空间大。与一般的商业银行相比,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和资本规模要少很多。
村镇银行的设立弥补了农村金融服务的空白,市场空间广阔,市场潜力巨大。在我国的银行体系中,从经营的规模看,大中型银行多而小型银行较少。大中型银行的市场定位是“贷大不贷小”,“贷城不贷乡”。 村镇银行的建立有助于打破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垄断,改善农村的金融服务供给。目前我国的农村金融供给模式呈现出农村信用社独大的态势,对农金融服务缺乏充分、有效的竞争。村镇银行的成立势必打破这种垄断的局面,促使金融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细分市场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差异化、个性化金融产品和服务,从根本上提升农村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同当年成立农村合作基金相比,村镇银行的制度设计更加规范。农村合作基金发展不久,就由于产权不清、管理不善、内部人控制等问题而被取缔。村镇银行的制度的设计避免了以往的农村金融机构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经营规模上,村镇银行长期坚持县市一级法人地位。
9 / 44
它不是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融资的工具,而是独立核算的以及金融法人。实行政银分开,地方政府不能直接干预村镇银行的经营管理,从而摆脱了集体经济组织的操控和地方政府的垄断。二是在产权结构方面,村镇银行是股份制银行,是在银监局注册并直接受银监局监管的正规银行,有明晰,多元化的产权结构。三是在治理机构方面,村镇银行多元化而又有所集中的产权结构决定了它具有有效、灵活的公司治理结构。股东真正到位,股东监管真正有效,不容易出现内部人控制问题。
1.8. 村镇银行面对多变的经营环境,需要有更加敏捷的反
映速度
(1):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是:建立现代的商业银行模式、走先国际化的经营空间、进行强有力的资本运作、追求高效率,高效益,低成本,低风险的高绩效目标。
(2):外部环境的急速变化给村镇银行带来的压力与挑战。
@1:银行在经营中不断面对新技术的进步带来的压力与挑战。 @2:银行在经营中面对日趋复杂的客户需求带来的压力与挑战。 @3:银行在经营中面对监管制度的要求带来的压力与挑战。 @4:银行在经营中面对兼并与收购带来的压力与挑战。
@5:银行在经营中不断的面对竞争者的威胁带来的压力与挑战。 @6:银行在经营中面对董事会与股东的要求带来的压力与挑战。
2. 村镇银行的建设目标
(1)客户的特殊化。 (2)经营的多元化。 (3)风险的可控化。 (4)业务的合规化。
10 / 44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村镇银行系统建设分析- V0.1(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