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事物时必须向儿童提出观察任务,而且所提的任务要具体、明确。 二、要使儿童儿童具有相应的知识准备
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好地感知,没有相应的知识准备,即使有了明确的观察目的,也不知如何着手去观察。如在参观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前给学生介绍,讲解有关的知识,学生在进行观察时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指导儿童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1.加强观察方向的引导的 2.充分利用感官勤于思考
3.观察时要细致耐心,学会运用比较 四、要重视观察结果的处理和运用
要使观察所获的知识长期保存下来,成为有效的经验,在观察过程结束后,应做好观察结果的处理和运用,起到巩固观察成果的作用,还有利于提高学生观察的目的性,促进学生观察的积极性。 第三章 小学儿童的记忆和想象 第一节 记忆的概述
1.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如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绪,练习过的动作
2. 从“记”到“忆”包括识记、保持、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3. 识记就是信息的输入和加工,保持就是信息的储存,回忆就是信息的提取和输出。
4. 记忆是“思想的工作车间”
5. 记忆的种类,按照记忆的内容可分为“形象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语词一逻辑记忆。
6. 根据记忆保持时间长短不同可分为:
① 瞬时记忆 (又称感觉记忆 0.25~2秒 视后象) ② 短时记忆 (5~9个信息量 工作记忆)不超过一分的记忆 ③ 长时记忆 (保持一分钟以上甚至终身的记忆) 7.记忆三个系统的流程图
感觉 注意 复述
刺激 → 瞬时 → 短时 → 长时记忆(再回收到短时) ↓ ↓ ↓
消失 遗忘 遗忘(干扰或其他因素)
外界刺激引起感觉,它所留下的痕迹就是瞬时记忆;如果不加注意,痕迹迅速消失
11
如果加以注意,就转入第二阶段、短时记忆,对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如果不及时复述就会产生遗忘,如果加以复述就转入第三阶段,长时记忆。 7.表象(记忆):保持在记忆中的客观事物的形象 表象分为:记忆表象,想象表象
表象的特征:形象性→不如感知那么清晰、鲜明 概括性→不如思维那么深刻 8.表象的作用:(记忆表象)
①表象是感性认识过渡到更改认识的桥梁 ②表象是正确识别外界事物的参照物 ③表象能调节和支配身体的运动 9.识记的种类:
㈠按识记时有无明确的目的性和自觉性 分为:无意识记(潜移默化)和有意识记 ㈡按识记是否建立在理解上,可以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意义识记优于机械识记)
10.保持是对识记过的事物在头脑中贮存和巩固的过程,是实现加快的保证是记忆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之一。
11.识记的材料会随时间的推移和后继经验的影响而发生量与质的变化。量的变化主要指内容的减少。质的变化指内容的加工改造。在保持过程中,质和量的变化是一个复杂的,有意义的内部活动过程,是心理活动要观性的一种表现。 13.所谓遗忘就是对识记过的东西,不能回忆或是错误的回忆。
14.遗忘与保持相反的过程,保持住的东西就是没有遗忘的东西,而遗忘的东西就是没有被保持住的东西,保持越多遗忘越少,反之亦然。
15.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过程不是均衡的,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
16.暂时遗忘是由于其他刺激而引起的抑制。
永久性遗忘对已识记过的东西,由于没有得到反复的复习和运用头脑中保留的痕迹,便自动消失,不能重新学习记忆不能再恢复,因为没有复习,热不起来。 影响遗忘的因素:①识记材料的性质②过长和过难的材料③中间位置的材料 17.回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提取过程
回忆是识记、保持的结果和表现,是记忆的最终目的;回忆有两种不同的水平;再认和再现。
18.再认:指过去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能够识别(是一种低水平的回忆过程) 19再现:指过去经验的重现,是一种较高水平的回忆。
12
根据是否有预定的目的,分为:无意再现和有意再现。
无意再现:无目的、无需要意志努力,自然而然地想起某些旧经验,如“触景体情” 有意再现:有目的,去再现以往的经验,“搜肠刮肚” 20.再认和再现的关系
答:区别:再认指过去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能够识别,低水平的回忆过程。 再现指过去经验过的事物重观,是一种较高水平的回忆。
联系:①再认和再现是过去经验的恢复, 是从记忆中提取信息的两种不同水平和形式,它们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有保持程度上的不同。 ② 能再现的一般都能再认;能再认的不一定都能再现、 ③ 任何年龄的人,再认记忆比再现记忆要好 第二节 小学儿童的记忆
【简答】(一)小学儿童识记的特点 1.由无意识记为主向有意识记为主转化
①儿童刚入学时,无意识记仍占重要地位,到小学二年级表现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的效果相当。
②小学二年级到小学四年级间,有意识记忆的效果提高迅速。 ③小学高年级以后,儿童的有意记忆趋于成熟发展速度就减慢。 2.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的效果提高
①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效果均随年龄增长而提高。 ②意义识记的保持量高于机械识记。 (二)小学儿童保持的特点
1.保持材料由偏重于具体的类型发展到抽象类型 2.保持时以视觉加工为主
3.逐渐会用重要,练习来保持信息。 (三)小学儿童回忆的特点
①初入学儿童不会系统搜索和用追忆去提取信息,他们所能回忆的往往是刚识记过的和材料成熟记的材料。
②高年级学生在提取信息时,开始会系统地去贪婪的往识记过的材料,对于一时想不起的材料会努力地云追忆。 (四)情绪状态对记忆效果的影响
在自然状态下对情绪词的记忆优于中性词的记忆,情绪状态对相应情绪词的记忆效果明显。
(五)外加识记动机对记忆效果的影响
13
二年级儿童在有物质物质奖励的情况下识记保持量最高,六年级儿童则在有精神表扬的情况下识记保持量最,四年级儿童对精神或物质的奖励差异不大 【论述】小学儿童记忆能力的培养
(一)增强儿童识记的目的性,积极性
低年级儿童不善于根据目的来识记,不善于自觉地给自己提出任务,教师应经常给儿童提出具体的识记任务,如会写哪些字,会背哪些课文等,并说明记住这些知识的重要性,还需要严格检查。
【简答】(二)教会儿童识记的方法 1. 利用无意识规律组织记忆
尽量使识记的材料新颖,直观,使儿童觉得有趣,便于记忆。
2. 将所学的内容,安排在儿童积极从事着的智力活动中,成为活动和思考的直接对象,这样记忆效果就好
3. 对有意义的材料,尽量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对无意义的材料,尽量赋予人为意义后加以识记。如①采用直观形象法②口诀记忆法,对于意义材料,历史年代 ①谐间法 ②数字特殊法 ③译意法 4.指导学生采用尝试回忆法进行识记
用于尝试回忆的时间赵多,记忆和效果越好,无意义的音节的识记用尝试回忆法,效果更为显著。 5.掌握一些识记的策略
(1)把词和形象紧密结合起来识记 (2)在识记前必须对材料做充分分析 【简答】(三)合理地组织复习 1.复习要及时
①根据遗忘进程先快后慢的规律,组织复习一定要及时
②各项复习的安排应“先密后疏”开始时一级复习的时间要多一些,以后复习的时间也可长一些。
2.复习的方式方法要多样化,可以老师带学生复习,也可在活动和游戏中进行比赛等 3.复习分量要适当,既要避免过度疲劳,又要适度提倡“过度学习” 前摄抑制指先前所学内容对后来学习产生的干扰或抑制。 倒摄抑制指后来所学内容对先前所学内容产生的干扰或抑制
过度学习指学习的内容达到初步掌握时仍不停止,而是继续进行学习达到完全巩固的程度,学习达到50%~100%之间学习效果最佳。
4.复习时要对学习过的知识进一步加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
14
【简答】(四)掌握一些回忆的策略
(1)牢记需要回忆材料的名称、项目,学会审题是正确回忆材料的首要一环,也就是提取信息的指向不能有错。
(2)对要回忆的材料作系统搜索,确保回忆材料的全面 (3)尽量运用已有的概念来回忆,不要停留在用表象来回忆。 第三节 想象的概述
一、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新形象是指主体从未接触过的事物形象①可能是现实中已经存在,而个人尚未接触的事物形象。②也可能是现实中尚未有过或根本不可能有的,纯属创造的事物形象。 想象的新形象是通过已有表象的分析、综合加工过程实现的 二、想象与客观现实关系?(想象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
①想象的形象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利用过去感知得来并通过记忆保持下来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结果。
②如果人们对于某类事物从来没有感知过,那么在他的头脑中就不会出现以这类事物做材料的想象。
③所以想象的形象来源于客观现实,同其他心理过程一样,想象也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一种反映。
【简答】三、想象的作用 ①想象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
人类生产劳动的主要特点是要求人们在劳动之前必须在头脑中预见行动的后果,然后按照预想的奋斗目的地行动,这种关于行动过程以及行动所要求达到的目的的表象就是想象。
②教和学的活动离不开想象
教师的教学和教育艺术中充满着想象,富有想象力的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水平设计出良好的教学方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富有成效。 ③学生的学习活动也离不开想象
学习文学作品时,学习数学和解题时,学习历史,学习自然常识时,学习地理时,都要凭借想象来理解。 ④想象要适当
不恰当的想象往往会导致心理活动的某些失常(如“医疗致因疾病”“教育致因疾病”) 四、想象的种类
按想象时有无目的性和自觉性可分为无意想象、有意想象。
无意想象:没有预定的目的,在一定的刺激影响下,不由自主地进行的想象。无意想
1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心理学教案(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