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长白县城市总体规划(预测部分) - 图文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6-05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城乡发展战略

第二部分 城乡发展战略 第五章 资源与环境发展战略 一、长白县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一)环境污染仍然很严重 1、大气污染

城市空气质量处于轻度污染水平,二氧化硫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趋于发展的势头。县城机动车尾气污染、农村面源污染、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等问题日渐突出。 2、水污染

县城的生活污水对鸭绿江的污染有所增加,鸭绿江支流受参业的发展影响,一些河流呈富营养化状态。 3、固体废弃物

城市生活垃圾和固体废弃物污染日益突出,垃圾围城现象比较普遍,塑料包装物和农膜所导致的“白色污染”问题也比较突出。

(二)生态环境角化的趋势加剧 1、农村的环境问题日渐突出。

农田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畜禽粪便、水产养殖和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污染加重,农产品质量安全不容忽视。乡镇企业污染较为普遍,小城乡环保基础设施缺乏,农村饮用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2、参业的发展给森林造成“绿色污染”,野生动植物丰富区面积不断减少,栖息地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

3、水电业的发展造成水生物灭迹,破坏了水生态环境。 二、长白县生态资源承载力分析 (一)土地资源 1、土地利用概况

全县总面积249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为66.4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2.7%,园地21.1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0.8%,林地2294.6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91.9%,牧草地1.5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0.1%,水域用地47.2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1.9%,未利用土地39.9平方公里,其它为城镇、村工矿用地及交通用地。

2006年底城乡建设用地总量为23.72平方公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2010年建设用地规模1473.37公顷。现状长白县在 2010年之前已经将土地利用规划给定的城乡建设用地全部用尽,并多占用了898.53公顷。

2006年末城乡建设用地汇总表 县 城 乡 镇 村 庄 合 计 2010年供应规模 用地存量 建设用地(公顷) 311 1315 745.9 2371.9 1473.37 -898.53 2、土地利用的主要特点

①林地数量多,占土地总面积的91.9%。

②耕地少,仅占土地总面积的2.7%。人均耕地0.08公顷,低于吉林省平均水平。 3、土地利用存在主要问题

①土地利用总体水平低下。在耕地资源中,中低产田比重过大;种养脱节,地力普遍下降。 ②建设用地不尽合理,集约利用程度低。

1

③农业基础薄弱,土地投入不足。 4、土地资源承载规模预测 土地资源承载规模预测 现 状 建设用地 (公顷) 311 1315 745.9 2371.9 -898.53 人均建设用人口 地 (万人) (平方米/人) 3.47 91.6 1.91 3.13 8.33 961 295 国家标准 (平方米/人) 75.1-120 <140 <150 预测规模 用地潜力 人口容量 (公顷) (万人) 1047.6 276.4 1324 425.47 2.59-4.14 9.39 4.97 16.95-18.5 县 城 乡 镇 村 庄 合 计 用地存量 2010年供应规模 1473.37 经计算,以至2010年土地资源的供给规模进行计算,长白县域内的建设用地存量约425.47公顷,人口容量在16.95-18.5万人。 (二)水资源

长白县水资源总量为11.3×108m3,其中地下水2.2×108m3,人均占有量为1.3×104m3,是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县份,属于用水安全不紧张区,对产业的发展不受限制。 瑞典的水文专家提出: 人均占有淡水资源量(立方米/人) 发展趋势 大于10000 10000-1670 1600-1000 1000-500 小于500

水资源承载规模预测 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 用水比例(%) 人均生活用水量 (升/人·日 ) 人口规模预测(万人) 单位增加值耗水量 (立方米/万元) 工业增加值预测(亿元) 总需水量 (亿立方米/年) 11.3 100 农业需水量 工业需水量 生活需水量 (万立方米/年) (万立方米/年) (万立方米/年) 520 38.9 284 21.2 50 5.68 533 39.9 100-500 2.92-14.6 为用水安全不紧张区 为旱季可能出现一些水供需问题 为可能用水紧张区 有可能出现缺水现象 用水极度紧张,并有缺水现象 长白县域 1489.2(吉林省) 水资源需求量(万立方米) 1337

(三)大气环境

通过吉林省内各地区单位工业增加值废气和烟尘排放量的对比,可以看出,白山市的单位工业增加值烟尘排放量较高,这与本地的工业门类和居民燃气气源以及山地类型的地势有关。

规划长白县的烟尘排放总量和单位增加值烟尘排放量按年均进行递减,可计算出在本地大气环境可承载的容量下,2010年工业增加值预计可达到1600万元,2015年可达到1600万元,2020年可达到2100元。大

2

气对长白县工业的发展是个较大的制约条件,县域经济的发展更大方面的需要发展对大气污染程度低的工业、旅游服务业和口岸贸易。 大气环境承载规模预测 2010年 2015年 2020年 45 30 单位增加值烟尘排放量(千克/万元) 50 烟尘排放总量控制(吨) 工业增加值(万元) 80 1600 72 1600 63 2100 三、生态空间区划

(一)生态空间构成要素

生态空间格局是指影响社会发展的生态要素的空间分布整体特征,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自然因素反映了地形、气候、水系和植被等在空间上相互作用和组合状况,社会因素是反映人对环境的认识和改造而形成的影响社会发展的因素。生态空间格局主要指河流水系、植被地貌、气候水文、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示范区、生态产业园区在空间的分布。

长白县生态空间格局规划将基于长白县域生态环境自然本底、承载能力以及现实所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采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按照生态保护、生态恢复、生态建设三个方面,将生态空间格局要素划分为北部自然资源保护及长白山旅游生态经济区、中部中药材及林地生态经济区、东南部生态工业经济区、南部绿色有机食品与清洁能源生态经济区、县城区生态功能区划、重点生态示范镇建设等六部分。 (二)生态空间划分

从生态保护、生态恢复和生态建设三个方面,保障长白县的生态安全,生态空间格局概括为:“三区、两核”。 三区:

(1)特殊保护生态区

该区包括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吉林省鸭绿江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农林生态区

生态农业区位于长白县南部,鸭绿江沿岸河谷平地,人口较为集中,具备一定的绿色有机产业化生产基础,无霜期相对较长,土质肥沃,农业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清洁能源水电蕴藏丰富。 (3)城镇与工业生态区

城镇与工业生态区包括:长白县域所有城镇。 两核:

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

吉林省鸭绿江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 四、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发展战略 (一)战略思路

从长白县生态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即从生态环境条件和生态建设的需要出发,结合现状自然环境条件和建设状况,通过对长白县的生态适宜性分析和生态敏感性分析,建设长白县完整的生态环境体系,确保城市生态安全。

1、保证现有绿色空间总量,遏制生态恶化趋势。

2、保护和恢复区域生物多样性,并为之提供空间环境的支撑。 3、预留防灾缓冲空间,保障城乡生态安全。 4、健全生态防护体系,构建地区生态屏障。 5、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 (二)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策略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力度,努力减少人为生态破坏,力争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遏制。

在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防护林建设工程以及退耕还林工程等重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的同时,要特别抓好以下生态保护方面的工作。

3

1、林业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加强林业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保护,实行林业分类经营,优先保护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林地。

加大天然林和防护林保护力度,停止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内的森林砍伐,延长一般用材林砍伐周期。 加强退耕还林还草地区的农村能源建设。 2、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实施重要生态功能区的抢救性保护。建立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养区、水土保持重点保护和监管区、天然洪水调蓄区等生态功能保护区,加强对生态功能保护区的统一监督管理。 加快小流域治理,减少水土流失,确保水库和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环境安全。 加强水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保护,完善监管制度维护水环境安全和水生态平衡。 严格控制高耗水产业的发展。 3、土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实施土地资源开发的强制性保护,加强国土资源开发的环境保护。

搞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保证生态功能区用地需求,保证耕地、林地总量,控制村屯建设用地发展,防止水土流失。 4、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物安全管理。保护珍稀、濒危生物资源,严厉打击收购、销售活动。 加强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保护建设,恢复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加强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 5、矿产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实施矿产资源开发的强制性保护。开展矿山限期治理试点和生态恢复治理示范工程。

清理整顿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对国有低品位矿与尾矿矿权的企业权利加以限制,进一步对内开放,打破垄断,实现投资的多元化。

积极引导企业调整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优化生产要素配置,使矿产品需求保持基本平衡,通过对布局和结构的调整,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合理,提高矿业的集中度,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实现矿产资源开采总量的调控。

通过矿产开发前的矿产生态保护方案的评价与审批,矿产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监测以及矿产闭耕后的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规划的实施,对矿产资源实行从勘探到开发的全程监管,尽量地减少和避免矿产资源开发所带来的环境问题。

制订优惠政策,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开发利用低品位矿,难选难采难利用矿,共伴生矿,鼓励企业大的综合利用,充分回收利用尾矿等二次资源,提高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水平,提高资源整体利用效率。

6、旅游业环境保护规划

加强旅游业的环境保护,积极推进风景名胜区及各类旅游景点水、大气、垃圾和噪声污染防治,保护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生态环境: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合理控制旅游规模,严格旅游设施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使我县的生态旅游成为未来支柱产业。 7、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规划

提高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县的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探索自然保护区有效管护与当地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相结合的良性发展机制;积极推进生态县建设。 8、县城环境保护

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目标,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中心,结合城镇化发展战略,强化城市环境的综合治理,重点解决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垃圾污染,使城市的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

①合理规划,完善城市功能。遵循生态规律,从城市环境容量和资源保证能力出发,制定和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合理确定城市规模和发展方向,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逐步解决城市功能区混杂问题,加快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②治理城市水污染。制定改善水质的计划,重点保护城市饮用水源。使城市地表水按功能达标。建设生活

4

污水处理设施,到2009年,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0%。

③治理城市大气污染。提高城市清洁能源比例,改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鼓励开发和使用清洁燃料车辆,逐步提高并严格执行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按照生态要求进行绿化、美化、硬化,加强建筑施工及道路运输环境管理,有效控制城市扬尘。2009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低于30平方米。

④治理城市垃圾污染。加快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综合利用、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等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储运和处理系统,在优先进行垃圾、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基础上,推行垃圾无害化与危险废弃物集中安全处置。鼓励医疗废物集中处置。

⑤治理城市噪声污染。加强对建筑施工、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噪声的监督管理。对造成敏感建筑物声环境超标的交通重负荷路段,采取降噪措施,控制交通噪声污染。 9、农村环境保护

抓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契机,在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同时,开展农村环保科普宣传教育,把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染、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

①保护农村饮用水源。划定村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地,加大保护力度,确保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基本达到标准。

②防止农作物污染,确保农产品安全。加强农药和化肥环境安全管理,推广高效、低毒和低残留化学农药,禁止在蔬菜、水果、粮食和中药材生产中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防止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膜和超标污灌带来的化学污染和面源污染,保证农产品安全。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和节水农业,积极发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

③控制规模化畜禽(渔)养殖业的污染。推广畜禽养殖业粪便综合利用和处理技术,鼓励建设养殖业和种植业紧密结合的生态工程。加强渔业资源和渔业水域生态保护;合理确定养殖.容量和捕捞强度。开展畜禽(渔)养殖污染、面源污染的综合防治示范。

④秸秆综合利用。大力推广秸秆还田、过腹还田、秸秆气化和其他综合利用措施,开辟工业利用秸秆新途径。发展沼气、节能灶等新能源和新型节能技术,加强农村能源综合建设。 ⑤保护小城镇环境。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高消耗和高污染的落后工业向农村转移,加强小城镇环境保护规划,引导乡镇企业适当集中,建立乡镇工业园区,实行乡镇工业污染的集中控制。促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因地制宜地建设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垃圾处理设施,开展环境优美小城镇创建活动。 10、工业的污染防治

把削减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作为工业污染防治的主线,实施工业污染物排放全面达标工程,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①严格控制新污染。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必须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境保护法规,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和设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并通过“以新带老”,做到增产不增污或增产减污。

②巩固和提高工业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成果。推行污染物排放全面达标,工业污染源排放的各种污染物要达到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全面实施排污申报登记动态管理,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定期考核和公布制度。

③淘汰污染严重的落后生产能力。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结合国家工业生产总量调控目标,关闭产品质量低劣、浪费资源、污染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厂矿,淘汰落后设备、技术和工艺。开展经常性执法检查,防止关停企业死灰复燃。

④大力推行清洁生产。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提倡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采用高新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支持企业通过技术改造,节能降耗,综合利用,实行污染全过程控制,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开展清洁生产审计。建立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大力推行节能、节水,实施重点行业的能耗和用水定额标准。积极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建设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提高企业环境管理水平。 ⑤抓好重点行业的污染防治。

煤炭行业:以改善煤炭结构为导向,限制开采高硫煤,着力提高优质煤比重。加大煤炭清洁利用技术研究开发力度,大力发展煤炭洗选、型煤,逐步提高煤炭洁净利用水平和利用效率。抓好劣质煤和煤矸石的综合利用,逐步限制直接使用原煤,发展配煤产业。加强矿区环境综合整治,以土地复垦为重点,建立各种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长白县城市总体规划(预测部分) - 图文在线全文阅读。

长白县城市总体规划(预测部分)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65078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