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解:(1)根据图中所标,知A 是酒精灯,B 是铁架台,C是试管,D 是集气瓶.
故答案为:酒精灯;铁架台;试管;集气瓶.
(2)根据与正确装臵的对比和原理可知,用酒精灯的内焰加热温度低是错误的,试管的夹持位臵不对,试管口不该向上,伸到试管的导管过长而不利于氧气的排除和装臵中原有空气排不干净,集气瓶中的导管过短,无法排除瓶中的空气. 故答案为:未用外焰加热;未夹持在离试管口13处;试管口未略向下倾斜;伸入试管的导管过长;伸入集气瓶的导管未伸到底部.
点评:应熟悉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仪器,明确仪器的使用及注意问题,在具体的实验中要注意规范和原理来确保实验的成功.
64. 金属与人类生活、生产密不可分.
(1)某小组设计如图装臵来观察铁制品锈蚀的原因.
①铁生锈的条件是 水分和氧气;写出一条防止课桌腿生锈的方法 刷漆. ②一段时间后,右图中可观察到 a处锈蚀最严重和 塑料瓶变瘪的现象.
(2)锰为不锈钢主要的添加元素.锰的氧化物是不锈钢的保护膜,可以提高不锈钢的耐腐蚀性.
1相同温度下,取大小相同、表面光亮的锰、镁、铜三种金属片,分别投入足量的、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中(反应中锰的化合价为+2价),现象如表:
金属种类 锰(Mn) 镁 铜 与盐酸反应 略慢 快 无明显现象 上述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 镁>锰>铜;写出锰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Mn+2HCl═MnCl2+H2↑. 2金属与酸的反应存在某种规律,请你分析下表中的数据,找到对应关系. 等质量的金属(a克)与足量盐镁 酸反应 铁 锰 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 24 56 55 产生氢气的质量(g) a/12 a/28 a/27.5 找到的规律 考点: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信息给予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1)铁在潮湿空气中与氧气、水共同作用而生锈.因铁生锈会消耗空气中的氧气,导致塑料瓶内压强减小,在大气
压作用下,塑料瓶变瘪,说明空气与铁生锈有关.铁制品与水面接触部位生锈最严重,因这部分与空气和水都充分接触了. (2)仔细分析表中现象与数据可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及金属与酸反应产生的氢气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
36
解答:解:(1)铁生锈的条件是水分和氧气共存,防止课桌腿生锈的方法是刷漆;图中a处既有水分又有空气生锈最严重,
铁生锈消耗了瓶内的氧气瓶内压强减小,塑料瓶变瘪;(2)有金属与酸反应快慢和是否反应可知他们的活动性为镁>锰>铜;锰能与酸反应:Mn+2HCl═MnCl2+H2↑;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化合价相同的情况下,相对原子质量越大产生的氢气越小. 故答案为:(1)①水分和氧气 刷漆;②a 塑料瓶变瘪;
(2)镁锰铜 Mn+2HCl═MnCl2+H2↑ 化合价相同的情况下,相对原子质量越大产生的氢气越小.
点评:掌握了铁生锈的条件方面的内容,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65. 据媒体报道,2009年2月12日我外交部发言人就法国佳士得公司拍卖我圆明园兔首和鼠首两件文物(如图),发表严正声明:中国对其拥有不可臵疑的所有权.这两件文物均为青铜器,其表面呈绿色.
(1)查阅资料:铜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生成铜绿[Cu2(OH)2CO3],铜绿不稳定,受热后可生成三种氧化物.这三种氧化物是CuO、H2O、CO2.其中CuO为黑色固体.写出铜绿受热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Cu2(OH)2CO3△ˉ2Cu+CO2+O2+H2O. (2)提出问题:铜绿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3)猜想:根据铜绿的化学式,你认为铜绿的形成是铜与氧气、 CO2、H2O共同作用的结果.
(4)实验探究:某研究性小组的同学为探究铜绿形成的条件,将三小块铜片分别按下图所示放臵一个月,观察现象如下:
小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设计并不严密,其理由是 没有探究蒸馏水和氧气共存的条件,为得到正确结论,应对实验进行补充,他补充的实验是 取一支试管,放入一块光亮铜片,加入少量蒸馏水浸没部分铜片,充入O2后,塞紧橡皮塞,放臵对比观察呵呵.
(5)得出结论:通过上述实验得出原猜想是正确的. (6)实验拓展:请你设计实验证明铜绿的组成中含有碳元素.
(7)反思与应用:盛水的铁锅在与水面接触的部位最易生锈,铁生锈的条件是 铁与水和氧气接触;写出一种防止铁或铜等金属制品生锈的具体方法 在铁制品表面刷漆..
考点: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猜想与事实验证;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设计方案评价类简答题;压轴实验题.
37
分析:铜与空气中的氧气、水、二氧化碳充分接触是容易生锈;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化学方程式;
铜绿受热能分解生成黑色的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氯化铜溶液是蓝色的,能和铁发生臵换反应生成红色的铜. 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可以判断物质的元素组成;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断铜生锈的条件;比较铜制品生锈的难易要注意所处的环境条件.
解答:解:(1)根据题意得铜绿受热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u2(OH)2CO3=△2Cu+CO2↑+O2↑+H2O;
(3)由铜绿的化学式Cu2(OH)2CO3 可推知铜绿是铜与氧气CO2、H2O共同作用形成的;
(4)上述实验设计并不严密是因为没有探究蒸馏水和氧气共存的条件;补充的实验是:取一支试管,放入一块光亮铜片,加入少量蒸馏水浸没部分铜片,充入O2后,塞紧橡皮塞,放臵对比观察;
(6)实验步骤①取少量铜绿于试管中,并加热,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现象:①试管口内有水珠出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7)推测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水和氧气接触,防锈措施是:在铁制品表面刷漆等.该题答案为: (1)Cu2(OH)2CO3=△2Cu+CO2↑+O2↑+H2O; (3)CO2、H2O;
(4)没有探究蒸馏水和氧气共存的条件; 取一支试管,放入一块光亮铜片,加入少量蒸馏水浸没部分铜片,充入O2后,塞紧橡皮塞,放臵对比观察;
(6)取少量铜绿于试管中,并加热,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试管口内有水珠出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7)铁与水和氧气接触;在铁制品表面刷漆等.
点评:解答本题时要紧紧围绕铜绿的化学式方面及其空气的成分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66. 下面是学习了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后,进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和氧气性质”的探究,请你回忆并回答下列探究内容: (1)制取并收集两瓶氧气时,我用了 集气瓶、玻璃片、试管、导气管、铁架台、酒精灯、药匙、高锰酸钾、水槽等仪器和药品.
(2)制取操作过程中,氧气收集完成后,停止加热时,我是先 从水中取出导气管,然后再 熄灭酒精灯. (3)做氧气的性质探究时,我用了如下图所示的操作流程.
本流程我探究的内容是 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什么?.
C操作,为了使 木炭与氧气完全反应,我的操作方法是 将红热木炭自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 D操作用烧杯倾倒的液体是 澄清石灰水,得出的探究结论是 生成物是二氧化碳.
考点:气体制取装臵的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 专题:压轴实验题;填写实验报告题.
分析:(1)根据制取和收集氧气所用的仪器填空;
(2)用排水法收集满氧气后,要先撤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炸裂试管; (3)根据木炭完全燃烧的条件考虑本题.
解答:解:(1)制取并收集两瓶氧气用到的仪器和药品是 集气瓶、玻璃片、试管、导气管、铁架台、酒精灯、药匙、高锰
酸钾、水槽.
(2)制取操作过程中,氧气收集完成后,停止加热时,先从水中取出导气管,然后再 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3)用到澄清石灰水是检验二氧化碳的生成,即探究碳燃烧的产物,由于碳燃烧能放出大量热,容易将瓶内氧气排出使木
38
炭不容易继续燃烧,所以要将红热的木炭自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
故答案为:(1)集气瓶、玻璃片、试管、导气管、铁架台、酒精灯、药匙、高锰酸钾、水槽. (2)从水中取出导气管;熄灭酒精灯.
(3)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什么?;木炭;将红热木炭自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 (4)澄清石灰水;生成物是二氧化碳
点评:熟悉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检验物质与氧气反应的实验,注意实验中的操作顺序和注意事项.
67. 实验室制取氧气:
(1)药品: 高锰酸钾或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或 双氧水和二氧化锰. (2)反应原理:
① 2KMnO4△ˉK2MnO4+MnO2+O2↑. ② 2KClO3 MnO2ˉ△2KCl+3O2 ↑ ③ 2H2O2MnO2ˉ2H2O+O2 ↑ (3)操作步骤:
下面是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主要操作步骤: ①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受热均匀,然后对准试管中的药品部位加热; ②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③收集完毕,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④检查装臵的气密性; 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⑥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⑦熄灭酒精灯.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④②⑥①⑤③⑦. (4)收集方法:
①由于氧气 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②由于氧气 不易溶于水,可以用 排水集气法收集.
(5)检验方法: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复燃,则为氧气.
(6)验满方法: 若采用排水法来收集,验满则是看水是否排完或者集气瓶口是否有气泡冒出;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若复燃,则满..
考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实验操作型;压轴实验题. 分析:本题综合考查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相关知识:
(1)中问的是药品问题,实验室一般采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或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 (2)中涉及的原理一般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即加热高锰酸钾:2KMnO4△ˉK2MnO4+MnO2+O2↑
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 MnO2ˉ△2KCl+3O2 ↑,用双氧水制氧气:2H2O2MnO2ˉ2H2O+O2 ↑
(3)中所问为具体的七个操作步骤顺序,可以用下面一句话的谐音来帮助记忆:茶(查)庄(装)定点收利(移)息(熄),很容易就能确定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④②⑥①⑤③⑦;
(4)中气体的收集方法主要考虑的是气体本身的性质,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又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也可以采用排水法来收集;
(5)根据氧气的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用来检验氧气;
(6)氧气的验满方法要考虑采用的是哪种收集方法,若采用排水法来收集,验满则是看水是否排完或者集气瓶口是否有气泡冒出;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若复燃,则满.
解答:解:(1)实验室可利用某些含氧化合物来分解得到氧气,基于便于操作等方面的原因一般可采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
和二氧化锰或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故此题答案为:高锰酸钾;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双氧水和二氧化锰
39
(2)实验室制取氧气氧气一般以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或双氧水和二氧化锰为药品. 故此题答案为:2KMnO4△ˉK2MnO4+MnO2+O2↑; 2KClO3 MnO2ˉ△2KCl+3O2 ↑;2H2O2 MnO2ˉ2H2O+O2 ↑ (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七个步骤顺序,谐音记忆为茶(查)庄(装)定点收利(移)息(熄). 故此题答案为:④②⑥①⑤③⑦
(4)根据氧气所具有的密度比空气大和不易溶于水的性质,可以确定其收集方法. 故此题答案为:①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②不易溶于水,排水集气法 (5)由于氧气具有助燃的性质,所以一般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氧气. 故此题答案为:氧气的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复燃,则为氧气 (6)氧气的验满首先要看操作中采用的是哪个集气方法.
故此题答案为:排水法:看水是否排完或者集气瓶口是否有气泡冒出;向上排空气法,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若复燃,则满.
点评:这道题综合系统地考查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相关知识点,在加强理解的同时也要注意记忆.平时也应运用归纳和对比
的方法将几种常见气体的制取问题进行整合!
68. 粮食问题一直困扰着人类.1824年,德国化学家维勒首次人工合成尿素,标志着化学肥料的诞生.之后化肥在全世界普遍应用,使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
(1)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可测定大面积农田土壤中的元素含量.经测定某地农田作物易倒伏,需向土壤中施用的化肥是 ③. ①NH4Cl; ②NH4H2PO4;③KCl
(2)有些化肥混和施用会影响肥效.要鉴别硫酸铵中是否混入了氯化铵,应选加入 AgNO3.(填化学式)
(3)农田施用化肥在提高粮食产量的同时也给土壤和环境带来破坏.例如某些盐矿开采食盐的方法是先在地上钻孔至盐层,再把高压水打进盐层,便能得到饱和食盐水.
现有一座邻于水田与河流的采盐矿井,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企业用相邻河水作为生产用水向地下灌注,却发现得到的食盐水中多了一种对后继生产有害的杂质--铵盐.请问: ①为什么使用河水会产生杂质铵盐?
水田中过量施用了铵态氮肥.
②同学小钱想用学过的知识验证铵盐,他取用少量的盐水样品于试管中,再滴入足量的浓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后却没有闻到氨味.试分析原因.
生成的少量氨气极易溶于水.
③他应补充怎样的实验步骤,便能检出样品中的铵盐?
加热所得液体,闻气味.
④开采过的矿井留下了硕大的封闭性好、能耐高压的穴腔.国家已将其作为“西气东输”工程的调峰储气库.到西气东输管道全面启用时,这个储气库的日储气量将达到6.7×10m.从产生同样热量的角度分析,这个储气库相当于一天能储存 8.2×10t原煤?(已知:天然气的密度为0.66kg/m(25℃),天然气的热值为3.9×10J/kg,原煤的热值为2.1×10J/kg)
8
3
7
7
83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专题:压轴实验题;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1)根据N肥、P肥、K肥的作用,由农田作物的症状,判断所应施用的化肥;
(2)对比两物质组成上的不同,可知混有氯化铵的硫酸铵中会含有Cl,根据Cl的检验方法,可判断选择硝酸银检验混入硫酸铵中的氯化铵;
(3)①根据对水污染的认识,可推测河水中的铵盐为农业生成时铵态氮肥的过量施用所造成;
②根据氨气极歇脚溶于水的特性,没闻到氨味,可猜测是由于所产生氨气量不较少而且溶解在水中所造成,对比所取样品少量的操作可得到验证;
③根据气体物质的溶解性会随升高而减小,因此,可采取加热溶液的方法使氨气放出;
④利用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的计算公式:Q放=mq(q表示可燃物的热值),计算日储天然气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再利用该热量计算出燃烧原煤的质量.
--
4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中考化学压轴题(90题)(8)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