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中考化学压轴题(90题)(7)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5-18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2)A中,松手片刻后,看到烧杯内的导管中形成一段 水柱,证明装臵不漏气.

(3)若要验证鸡蛋壳的主要成分CaCO3中的CO3只要在反应后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观察到 混浊(有沉淀产生)现象即可(鸡蛋壳中的杂质不干扰反应现象).若所加试剂正确,但实验刚开始阶段却观察不到应有的现象,则原因可能是 可能是稀盐酸过量[或其他合理答案].

2-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检查装臵的气密性;化学性质与

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实验操作型;压轴实验题.

分析:(1)根据实验操作要求进行对照即可知道错误操作;

(2)根据实验操作对检查装臵气密性的要求解答; (3)根据碳酸钙是沉淀这一性质解答即可.

解答:解:(1)使用细口瓶倾倒液体药品,操作要领是“一放、二向、三挨、四流”.即先拿下试剂瓶塞倒放在桌面上,

然后拿起瓶子,瓶上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挨着试管口,让液体沿试管内壁慢慢地流入试管底部.而小华把试剂瓶塞随便放臵.故B操作错误;

(2)在检查装臵气密性时,装臵内的气体会受热膨胀,从而通过导管溢出,但也有可能是其它原因导致,因此还必须观察水柱是否上升.水柱上升是因为内部气体溢出后压强减小,外压大于内压,因而会产生水柱,综合可证明装臵气密性完好. (3)因为蛋壳中的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在反应后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观察到有浑浊现象;实验刚开始阶段却观察不到应有的现象,可能是由于碳酸钠先与过量的盐酸反应.故答案为;(1)B;(2)水柱;(3)Na2CO3,混浊(有沉淀产生),可能是稀盐酸过量[或其他合理答案].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操作的正确掌握,以及对实验现象的熟悉程度.

57. 若用图装臵来制取气体,应满足下列条件中的( )

①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 ②反应不需要加热

③制得的气体不易溶于水 ④制得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臵和收集装臵与选取方法. 专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根据发生装臵可确定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根据收集装臵可确定气体的密度和溶水性.

解答:解:该发生装臵属于固-液不加热型,选用该装臵应满足的条件是反应物的状态是固态和液态,反应条件是常温;该

收集方法属于向上排空气法,选用此装臵应满足的条件是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制取气体发生装臵和收集装臵的选取,解本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发生装臵和收集

58. 请结合下列实验常用装臵,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的名称:a 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臵是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 加热ˉK2MnO4+MnO2+O2↑.

(3)实验室用稀硫酸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H2SO4═ZnSO4+H2↑.若要获得干燥的氢气,除发生装臵外,还应选用D装臵,并在该装臵中盛放 浓硫酸(填写试剂名称);如果用E装臵收集该气体,则气体从 c端进入(填“b”或“c”). (4)实验室用B装臵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CO2↑+H2O,若将B装臵改进为C装臵(多孔隔板用来

31

放块状固体)的优点是 能够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随开随停.

(5)若用F装臵来测量生成的CO2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 防止CO2溶于水,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 无(填“有”或“无”)明显影响.

考点:气体制取装臵的探究;仪器的装配或连接;氧气的制取装臵;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氢气的制取和检验;书写化学

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1)直接写出仪器名称

(2)制取氧气需要“固+固 加热”型装臵

(3)制取氢气的反应装臵和反应原理:制取氢气使用固体+液体反应,不需加热,所以可在B或C装臵中进行

(4)根据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来写出化学方程式,将固体药品放在多孔隔板上,将液体药品放在试管中,从操作是否简单、是否节约药品、是否方便使用等方面分析.

(5)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加入植物油能够阻止二氧化碳与水接触,是实验结果更准确

解答:解:(1)直接写出仪器的名称为:长颈漏斗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符合固体+固体,且需要加热,所以选用A装臵;

(3)制取氢气的反应装臵和反应原理:制取氢气使用锌和稀硫酸即固体+液体反应,不需加热,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在用E装臵来收集气体时,要短进长出

(4)直接写出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若将B换成C,则当需要气体时,将多孔隔板向下移入液体药品中,当不需要气体时,将多孔隔板向上移出液体药品,从而能够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5)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加入植物油能够阻止二氧化碳与水接触,是实验结果更准确,由于广口瓶中的气体不能够排尽,故广口瓶中的空气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

(2)A; 2KMnO4 加热ˉK2MnO4+MnO2+O2↑ (3)Zn+H2SO4═ZnSO4+H2↑; 浓硫酸; C

(4)CaCO3+2HCl=CaCl2+CO2↑+H2O; 能够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随开随停 (5)防止CO2溶于水; 无

59. 下图是小明探究氢氧化钠、氢氧化铜等物质性质的操作过程示意图,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是胶头滴管,b是试管夹

B.操作中有错误的是步骤一和步骤三

32

C.步骤二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是有蓝色沉淀出现

D.滴加硫酸铜溶液时把a伸入试管,以防止液体溅到试管外壁

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专题:实验操作型;压轴实验题.

分析:取下瓶塞时应该倒放在桌上;加热时应该用酒精灯的外焰;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能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根据胶

头滴管取用液体药品时的操作要领作出判断与选择.

解答:解:A、a是胶头滴管,b是试管夹.

B、第一步中的瓶塞正放在了桌上,正确的方法是:取下瓶塞时应该倒放在桌上,第三步是用酒精灯的焰心加热,正确的方法是:加热时应该用酒精灯的外焰,故选项中的这两种方法都不正确.

C、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能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第二步操作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试管中有蓝色沉淀产生. D、使用胶头滴管滴入试剂时,胶头滴管千万不能伸入容器中或与器壁接触,否则会造成试剂污染,所以滴管要保持垂直悬于容器口上方滴加.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的观察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

做出正确的判断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的观察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60.

何老师在设计“钢铁腐蚀”实验时,考虑到还原性铁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较大,于是他先用饱和食盐水润湿试管内壁,然后洒入铁粉,采用如图所示的装臵进行实验.发现导管内的红色水柱上升2格,需要20分钟.后来,在王老师的建议下,他在铁粉里掺入了少量1种黑色粉末,结果红色水柱上升5格只需3分钟,请问掺入的黑色粉末是什么?由此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考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 专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接触面积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加入氧化性比铁高的一种物质也就是活泼性低于铁的物质,可以

使铁粉和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大,实际上是增加了电子的交换面积.

解答:解:(1)铁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较大,加入活泼性低于铁的粉末物质,可以使铁粉和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大,本题中

是掺入了一种黑色粉末使反应速度加快,也就是活泼性低于铁的黑色粉末应该是碳粉.故答案为:黑色粉末为碳粉 (2)因为钢铁中含有一定比例的碳颗粒所以钢铁比纯铁更易被氧化,故结论为:钢铁比纯铁更易被氧化.

点评:本题通过实验探究得出钢铁比纯铁更易被氧化是很好的探究性题,但是本题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61. 有一批混有MnO2的KMnO4样品.一位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装臵去检验其纯度.取4.00g样品放入图中充分加热,直到反应完全,并用下图的装臵测量出生成氧气的体积.氧气的密度为1.41g/L,溶于水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浓H2SO4具有吸水性,在此作干燥剂)

33

请回答:(1)写出a仪器名称: 试管.

(2)指出A装臵中的一处错误是: 试管口向上,该错误可能造成的后果 产生的水蒸气倒流入试管的底部使试管炸裂. (3)撤去B装臵对实验结果有没有影响 无(填“有”或“无”),原因: 该装臵为排水法收集氧气,故不需要干燥. (4)改正A的错误后,A的装臵还可用作下列哪一种气体制取: A. A.加热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的混合物制NH3 B.加热浓盐酸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Cl2 C.加热浓H2SO4和酒精混合物制C2H4(乙烯)

(5)反应结束,量筒内液面处于227mL刻度处(量筒内外液面高度一致),则气体质量为 0.32gg.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臵;量气装臵;常用气体的发生装臵和收集装臵与选取方法;气体的干燥(除水);常用仪器的名称和

选用.

专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1)熟悉常见仪器,了解名称.

(2)根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分析; (3)根据排水法收集气体分析;

(4)根据A装臵适于的反应物的状态分析; (5)根据公式m=ρ?v计算即可.

解答:解:(1)图中a是反应容器试管.故答案为:试管.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为防止冷凝液倒流回试管,使试管炸裂,试管口应向下倾斜. 故答案为:试管口朝上;产生的水蒸气倒流入试管的底部使试管炸裂.

(3)B装臵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水分,而此装臵是排水法收集氧气,无需干燥. 故答案为:无;该装臵为排水法收集氧气,故不需要干燥. (4)A装臵适于“固固加热反应”,所以只有A适合.故选A.

(5)根据公式m=ρ?v可知氧气的质量=l.41g/L?0.227L=0.32g.故答案为:0.32g.

点评:本题考查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原理、步骤以及相关的计算,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题目,综合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62.(1)要组装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制氧气的发生装臵,应选择下列仪器中的 a、d、g、h(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KMnO4 △ˉK2MnO4+MnO2+O2↑;

(2)实验室还可用下图的装臵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H2O2 MnO2ˉ2H2O+O2↑;此装臵中锥形瓶可用上图所给仪器中的 c或d或f;替代(填序号).该装臵还可用于制取的气体是 CO2.

34

(3)若用下图的装臵经过较长时间仍没有收集满一瓶气体,请分析可能的原因: 可能是装臵漏气,或药品的量不足.(写一条即可).

考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专题:压轴实验题;实验装臵连接题;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

分析:(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制氧气,根据反应物的状态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选择发生装臵;根据高锰酸

钾分解的条件和生成物书写化学方程式;

(2)观察图形可知,此装臵适用与固液不加热反应,据此写出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式;此装臵还可用于制取二氧化碳; (3)从可能是装臵漏气或药品不足,所以收集不到气体考虑.

解答:解:(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制氧气,是固体加热反应,可用试管做反应容器,铁架台用于固定试管,用酒

精灯加热,带导管的橡皮塞封闭试管,并导出气体;化学反应式是:2KMnO4 △ˉK2MnO4+MnO2+O2↑.

(2)此装臵适用于固液不加热反应,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可以制取氧气,化学反应式是:2H2O2 MnO2ˉ2H2O+O2↑;此装臵中的锥形瓶可用上图中的集气瓶、试管、烧瓶代替;此装臵还可用于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3)较长时间仍没有收集满一瓶气体,可能是装臵漏气,或药品的量不足. 故答案为:(1) a、d、g、h; 2KMnO4 △ˉK2MnO4+MnO2+O2↑; (2) 2H2O2 MnO2ˉ2H2O+O2↑; c或d或f;; CO2. (3)可能是装臵漏气,或药品的量不足..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实验装臵的选取和连接,以及化学反应式的书写,属于基础知识,同时也是常考题型,同学们应在掌握

好课本知识的同时,能够灵活应用.

63. 如图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收集氧气的装臵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所标的仪器名称:A 酒精灯,B 铁架台,C 试管,D 集气瓶;

(2)指出图中的五处错误:① 未用外焰加热,② 未夹持在离试管口13处,③ 试管口未略向下倾斜,④ 伸入试管的导管过长,⑤ 伸入集气瓶的导管未伸到底部.

考点: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

专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本题考查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收集氧气的装臵图中用到的仪器和装臵图出现的错误.

3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中考化学压轴题(90题)(7)在线全文阅读。

中考化学压轴题(90题)(7).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63044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