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氢氧化钠 B.水
C.氯化钠稀溶液 D.碳酸钠溶液
考点:氢气的制取和检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 专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1)在此题中,盐酸溶液与锌粉反应生成氢气全部来自于盐酸中氯化氢,盐酸中氯化氢质量分数的大小决定了化学
反应的快慢,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多少决定了生成氢气质量多少.
(2)同一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与反应物的质量分数成正比,就要考虑影响盐酸中氯化氢质量分数的因素;生成氢气的质量多少就要考虑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是否发生了改变.
解答:解:A、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NaOH+HCl=NaCl+H2O,盐酸中氯化氢质量减少了,因为氢气中的氢全部来自酸,所以生
成氢气的质量减少,故不选;
B、加水等于稀释盐酸,降低了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分数,与锌反应减缓进行,而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没有改变,所以生成氢气的质量没有改变,故选;
C、加入氯化钠稀溶液等于增加溶液的质量,降低了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分数,与锌减缓反应,但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没有改变.所以生成氢气的质量没有改变,故选;
D、碳酸钠与盐酸反应Na2CO3+2HCl=NaCl+CO2↑+H2O,盐酸中氯化氢质量减少了,因为氢气中的氢全部来自酸,所以生成氢气的质量减少,故不选; 故选B、C
点评:从此题可以看出,改变盐酸中氯化氢质量分数的不只是溶液中溶质、溶剂和溶液的质量,还分析一下,加入物质是不
是与盐酸发生反应.如果反应,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会减小,氯化氢的质量分数也会减小,不仅影响反应的快慢,也会影响生成氢气的多少,所以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在平时的学习和训练中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16.仓储要求控制库内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需要对库内气体取样检查.你怎样用最简单的方法取出库内气体试样? 操作方法是 :将一集气瓶装满水,带进仓库,倒出瓶中的水,擦干瓶子,盖上玻璃片带出即可.
考点: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专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要带出库内的空气,就不能混入我们周围的空气,因而所带入的收集装臵内不能有空气,可以根据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的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解:可以将一集气瓶装满水,带进仓库,这样不会混入外面的空气,倒出瓶中的水,库内的空气就会进入瓶内,擦干
瓶子,盖上玻璃片带出,这样就收集到一瓶库内的空气.故答案为:将一集气瓶装满水,带进仓库,倒出瓶中的水,擦干瓶子,盖上玻璃片带出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用非常规的方法收集气体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要做到活学活用.另外要收集库内的气
体还可以用注射器、气囊等.
17.浓硫酸是 无色、 油状状液体,具有 吸水性、 脱水性,溶于水时 放出大量的热,(与之类似的物质还有 氢氧化钠固体、 生石灰.)所以稀释浓硫酸时应将 浓硫酸倒入 水中,同时不断 用玻璃棒搅拌,如果顺序反了可能 造成酸液飞溅.
考点:测量容器-量筒;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专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回忆浓硫酸的三大性质,注意浓硫酸溶解于水时要放出大量的热,以此为根据,得出不正确答案.
11
解答:解:浓硫酸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具有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三大性质,同时它溶解于水还会放出大量的热,稀
释时如把水倒入浓硫酸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会造成酸液飞溅.(遇水放热的物质还有生石灰和氢氧化钠固体) 故答案为:无色;油状;吸水性;脱水性;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浓硫酸;水;搅拌;酸液飞溅.
点评:浓硫酸和稀硫酸的性质有很大差别,在学习时要注意对比,要理解浓硫酸的特性.
18.某化学探究小组的同学从实验废液中回收铜,得到的铜样品中含有少量的铁粉.为测定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同学们按下述两种方案分别进行实验.
方案一:加入过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将铜样品过滤,将得到的固体洗涤、干燥、称量. 方案二:加入过量硫酸铜溶液充分反应,将铜样品过滤,将得到的固体洗涤、干燥、称量. (1)请写出两个方案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H2SO4=FeSO4+H2↑、Fe+CuSO4=Cu+FeSO4.
(2)方案一反应进行完毕时的现象是 固体表面无气泡冒出. (3)用上述方案进行实验都 不能
(填“能”或“不能”)测得样品铜的质量分数,理由是 没有对原样品进行称量.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压轴实验题;综合实验题.
分析:由于铜样品中混有铁,铁是一种活泼金属,铁能和稀盐酸、硫酸铜反应,根据得到的固体的质量都可以计算出原固体
中铜粉的质量,但由于没有称量原固体的质量,因此原固体中铜粉的质量分数无法计算出.
解答:解:(1)混合物中的铁和稀盐酸、硫酸铜溶液都反应,故答案为:Fe+2HCl=FeCl2+H2↑;Fe+CuS04=FeSO4+Cu.
(2)由于铁和稀盐酸反应能生成氢气,故答案为:固体表面无气泡产生;
(3)由于没有对样品进行称量,因此即使能计算出样品中铜的质量,也无法求出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故答案为:不能,反应前没有对样品进行称量.
点评:主要考查了有关金属的化学性质,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总结知识的能
19.药品是按( )来存放的.
A.类别
B.颜色
C.状态
D.可燃性
考点:药品的分类;物质的简单分类. 专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为方便取用,实验室中的药品是按类别来存放的,如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类别分别存放药品. 解答:解:为方便取用,实验室中的药品是按类别来存放的.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实验室药品的存放知识,属于基础实验题.
20.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在容器中装入药品后,再检查装臵气密性. ×
考点:检查装臵的气密性.
专题:压轴实验题;实验方案评价题. 分析:应从反应的实用性进行分析评价.
解答:解: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组装好装臵后,应在向容器中装入药品前检查装臵气密性.然后再装入药品.避免装入药品
后发现装臵气密性不好,更换部分仪器而浪费药品. 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加深对装臵气密性检查的必要性的认识
12
21.今天是学校化学实验室开放日,张老师拿出两瓶无标签的试剂,通过观察已知它们分别是固体和液体.张老师分别取少量试剂在试管中混合,立即产生了一种无色气体.同学们对此气体展开了一系列研究:
(1)①此气体是什么物质?晓聪提出了他的猜想,并设计了关于验证它的实验方案如下表,请你帮助填写(只写一种猜想):
猜想 实验步骤 现象及结论 此气体可能是 产生此气体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 2H2O2MnO2ˉ2H2O+O2↑.
②晓聪想在实验室制取该气体,他采用的发生装臵可选取下图中的 B(填序号);收集装臵是 C或E或F(填序号).
③如用图中F装臵收集该气体,气体由 a端(填“a”或“b”)导入.
(2)晓明猜想此无色气体还可能是另外一种气体,实验室制备它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H2O+CO2↑
22.雨水的酸碱度可以反映大气受硫的氧化物或氮的氧化物污染的情况.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测定当地一次降雨时雨水的酸碱度,写出(1)实验用品;(2)实验步骤.
考点:溶液的酸碱度测定;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专题:压轴实验题;实验设计题.
分析:抓住溶液酸碱度的测定方法:用玻璃棒(或胶头滴管)蘸取少量溶液滴到PH试纸上,然后立即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解答:解:测定溶液的酸碱度主要会用到PH试纸,玻璃棒等,故答案为:实验用品:烧杯、玻璃棒、pH试纸,实验步骤:
①用烧杯采集雨水样品一份②取一条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水样,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颜色跟比色卡对比,得到水样的酸碱度
点评:主要考查了溶液的酸碱度的测定,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23.甲同学在学习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后,试着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氧气,实验完毕后拆取装臵时发现试管炸裂.请帮甲同学分析试管炸裂的原因.(至少5种情况)
考点: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专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本题考查制取氧气的实验中,因操作不当而导致试管炸裂的原因.
解答:解:在实验中若试管加热不均匀,或试管外壁有水,或试管口向上倾斜,或用酒精灯内焰加热,或在撤装臵时先撤酒
精灯后撤导管都可使试管炸裂.
答:试管炸裂的原因有①加热不均匀;②试管外壁有水;③试管口向上倾斜;④用酒精灯内焰加热;⑤实验完先撤酒精灯后撤导管.
点评:通过本题可以看出在实验中要严格按照实验的步骤和操作来完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3
24.用一个透明的玻璃瓶,装入2\\3体积的热水,在热水中放入一小块白磷.然后,在热水的上面充满氧气,旋紧瓶塞(如
图).
(1)操作时用力上下振荡玻璃瓶,白磷燃烧;停止振荡后,白磷燃烧现象消失;若再振荡,白磷又会继续燃烧.请解释这一现象:答: 用力上下振荡玻璃瓶,白磷与氧气接触并达到着火点,白磷燃烧;停止振荡,白磷与氧气隔绝,白磷无法燃烧
(2)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P+5O2加热ˉ2P2O5(写一个).
(3)本实验的优点是: 操作简便,无危险性(或实验用品简单、易得;实验环保,无污染.)(写一条).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
达式、电离方程式;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开放性简答题;实验性简答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1)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要求写配注等,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3)从实验用品,操作,安全,环保方面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现象解释
为:用力上下振荡玻璃瓶,白磷与氧气接触并达到着火点,白磷燃烧;停止振荡,白磷与氧气隔绝,白磷无法燃烧; 故答案为:用力上下振荡玻璃瓶,白磷与氧气接触并达到着火点,白磷燃烧;停止振荡,白磷与氧气隔绝,白磷无法燃烧; (2)根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要求写配注等,白磷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加热ˉ2P2O5; 故答案为:4P+5O2加热ˉ2P2O5;
(3)从实验用品,操作,安全,环保方面解释,本实验的优点是:操作简便,无危险性(或实验用品简单、易得;实验环保,无污染等.)
故答案为:操作简便,无危险性(或实验用品简单、易得;实验环保,无污染.).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进行分析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
25.有关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检查装臵是否漏气
B.用排水法收集满氧气,当气泡连续且均匀冒出才能进行收集
C.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来检验氧气是否集满
D.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考点: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氧气的收集方法. 专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本题考查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检验和收集,实验的第一步是检查装臵的气密性,用助燃性来检验,用排水
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
解答:解:A、检查装臵是否漏气是实验必做的一步操作,说法正确,故A错误.
B、开始产生的氧气不纯,当气泡连续且均匀冒出时氧气纯净,说法正确,故B错误.
14
C、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复燃说明充满,说法正确,故C错误. D、因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应采用向上排空气法,说法错误,故D正确.故选D.
点评:对于实验中的操作应明确为什么这么做,不这么做会导致怎么样的后果,要具有严谨的学习思维.
26.小伟和小明两位同学在帮助化学老师整理实验室时,发现了半瓶久臵的氢氧化钙粉末[Ca(OH)2],他俩决定对这瓶氢氧化钙粉末的组成进行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这瓶氢氧化钙是否已经生成碳酸钙(CaCO3)而变质?
(2)进行猜想:①氢氧化钙全部变为碳酸钙、②氢氧化钙部分变为碳酸钙、③氢氧化钙没有变质. (3)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请你选择其中一种猜想参与探究,并填写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品粉末,加入适量的水,充分搅拌,过滤. ① ①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试液. ② ②取少量滤渣(或氢氧化钙样品)于试管中,加入盐酸. (4)反思与评价:根据实验结论,你认为该瓶氢氧化钙 部分(选填“全部”、“部分”或“没有”)变质.
(5)联想与启示:氢氧化钙变质是由于与空气中的 CO2发生化学反应的缘故,因此氢氧化钙应 密封保存.氢氧化钙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a(0H)2=CaCO3↓+H2O.通电
② ①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碱的化学性质. 专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氢氧化钙变质后,生成碳酸钙.碳酸钙难溶于水,而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所以我们可以根据是否溶于水,溶液的酸碱
性来推断是否完全变质.根据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然后根据是否有气体产生来判断是否变质生成碳酸钙.
解答:解: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同时,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若滴加酚酞试液时,
酚酞变红色说明氢氧化钙还有剩余.滴加盐酸,有气泡冒出时,说明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有碳酸钙生成. 故答案为:
(3)①现象:酚酞变红色;结论:氢氧化钙还有剩余
②现象:有气泡冒出;结论:说明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有碳酸钙生成 (4)部分(或没有,或全部)
(5)CO2;密封;CO2+Ca(0H)2=CaCO3↓+H2O
点评: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而氢氧化钙微溶于水,而碳酸钙难溶于水.但碳酸钙能溶于酸.
27.熄灭酒精灯应该 用灯帽盖灭,依据的原理是 隔绝氧气;打翻燃着的酒精灯,使酒精流出着火应 用湿抹布扑灭,依据的原理是 隔绝氧气.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加热器皿-酒精灯. 专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
着火点以下,解答本题.
解答:解:熄灭酒精灯应该用灯帽盖灭,依据的原理是隔绝氧气;打翻燃着的酒精灯,使酒精流出着火应用湿抹布扑灭,依
据的原理是隔绝氧气.故答案为:用灯帽盖灭;隔绝氧气;用湿抹布扑灭;隔绝氧气
点评:本题综合酒精灯的使用考查了事故处理方法及灭火原理,密切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1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中考化学压轴题(90题)(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