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厂长管理车间主任,车间主任管理班组长的中间可能还有其他角色,这种组织架构是层级化组织架构的演进结构,叫做职能化的组织架构。例如中间可以多出一个职能科室,如图4-5所示:
图4-5 层级化职能制组织结构简图
例如在一般的高等院校,直线部门是从院长到系主任,系主任到教研室主任,教研室主任到老师的直线部门,但学校还需要组织处、人事处、教务处、学生处,这些机构就可以叫做职能部门。在一个企业里面,直线部门是从厂长到车间主任,从车间主任到班组长,从班组长到工人,而财务科、工艺科、技术科就属于职能部门。
职能部门与直线部门的关系是,职能部门给直线部门提供专业的业务指导,职能部门在宏观层次上为直线部门配置资源,而且职能部门站在部门和全公司的利益上配置资源,如图4-6所示:
图4-6 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简图
在图中,厂长管理车间主任和职能科室,职能科室与车间主任并没有领导和被领导关系,而是提供业务指导和配置资源的关系。车间主任管理班组长,职能科室在班组车间中也没有领导和被领导关系,而是一种虚线的关系,职能科室为班组长提供业务指导。如果把职能部门下放到事业部,在宏观层次上,就会造成部门之间抢夺资源,从而出现浪费资源的情况。
【案例】
某鞋厂班组长生产的运动鞋质量不稳定,作为职能科室的检验科就需要对其进行调查管理,如果职能科室的检验科与班组长并没有领导和被领导关系,则这种管理效果就弱一点,而如果职能科室的检验科与
班组长有领导和被领导关系,这种管理显然就会非常有效。
层级式组织构架的演进结构还有产品部门化(事业部)结构,如图4-7所示:
图4-7 产品部门化(事业部)结构简图
上图的产品部门化组织结构,非常典型的案例有海飞丝、潘婷、沙宣,它们都是广州宝洁的产品。在宝洁内部,当产品的原材料和最终的消费者都存在很大不同的情况下,为了保证生产的专业化,可以按照产品的特性分成不同的事业部来进行经营。
【案例】
华帝旗下就拥有不同的产品部,例如中山华帝是专门生产热水器和厨具的上市公司,其销售额超过了一个亿。而其他事业部规模则都比较小。
产品部门化结构的特点一是专业化生产,二是容易引起企业内部的竞争。
另一种演进结构是区域部门化(事业部)结构,即以产品地域为分类的事业部,如图4-8所示:
图4-8 区域部门化(事业部)结构图
例如日本本田的一个事业部在广州,而日本的工程部、生产部、会计部、销售部离广州都非常远,因此需要分成事业部经营。在这种关系下,日本本田的职能部门与广州本田是有关系的。
【案例】
在1993年到2003年,由于市场产量不足,在中国购买本田汽车需要加3万元钱的提车费,到2004年,日本本田公司派了200位各方面的专家来帮助广州本田,并增加了两条生产线,从而提高了广州本田的汽车产量。
点评:跨国公司职能部门的作用是在全球的范围内为其分公司配臵资源。
第十一讲 知识管理
项目运作组织结构
“项目”一词最早于上个世纪50年代在汉语中出现,在现代管理中,项目的定义是: ◆ 项目是一次性的; ◆ 项目是占用资源性的; ◆ 项目是时间性的。
如果这三个条件全部能够满足,就可以将任务定义为一个项目。因此,项目是指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主要是限定时间、限定资源),具有明确目标的一次性任务。一次性是项目与其他重复性运行或操作工作最大的区别。项目有明确的起点和终点,没有可以完全照搬的先例,也不会有完全相同的复制。项目的其他属性也是从这一主要的特征衍生出来的。
每个项目都是独特的,或者其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有自身的特点;或者其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与其他项目类似,然而其时间和地点,内部和外部的环境,自然和社会条件有别于其他项目,因此项目的过程总是独一无二的。
项目目标的确定性允许有一个变动的幅度,也就是可以修改。不过一旦项目目标发生实质性变化,它就不再是原来的项目了,而将产生一个新的项目。
1 项目管理组织结构:项目促进者组织
图4-9 项目促进者组织
在图4-9中,PP表示各部门为项目服务的人员。在这个组织架构中,项目经理显然是一个空壳,他要在各个部门调动资源PP,就要横向的找各个部门要人,这样的项目经理没有任何一个正式的组织架构,工作难度较大。
在企业中,经常会有一件临时的工作需要某人抓一下,这种组织架构的项目经理不是靠权力来工作,而是靠人际关系来工作的。如果按照权力划分,实际上这个项目经理没有任何权力,这种情况一般适合于临时任务。在企业中,要完成这样的工作,一般要找一个德高望重的人来牵头。
2项目管理组织结构:项目协调员组织
如果项目经理成为项目协调员,相当于总经理助理,他就可以从上到下调动资源PP,但是,该项目经理在调用生产部门副总裁的时候,生产部门副总裁可以对其不予理睬,因为生产部门副总裁是正式组织结构中的一个职位,而助理是非正式组织里的一个职位,是顾问角色,因此,这种组织架构虽然比上一个组织结构要合理,但是也不太适合于项目的运作。
项目协调员的组织结构如图4-10所示:
图4-10 项目协调员组织
3项目管理组织结构:矩阵型组织
矩阵式的组织架构非常适合于项目的运作,调查结果显示,85%的房地产公司都采用了这种组织架构。以深圳万科为例,王石是首席执行官,他专门设立了一名项目副总裁,项目副总裁下分管多个项目经理,项目经理A,项目经理B,项目经理C。项目经理可以横向调动资源,项目副总裁可以进行第二次协调的调动资源,首席执行官可以进行第三次协调的调动资源,而往往一个项目通过这三个层次的协调就能够运作起来,这就是矩阵式的组织架构。
矩阵型组织的结构如图4-11所示:
图4-11 矩阵型组织(协调关系)
采用矩阵式的组织架构往往能够满足项目的需要,但这也不是最好的项目组织架构。
4 项目管理组织结构:项目型组织
最适合于项目经理运作的结构是项目型组织,其组织结构如图4-12所示:
图4-12 项目型组织
【案例】
当需要修建一座游泳馆的时候,常规做法是建设单位报北京市土地资源管理局,土地管理局上报市政府,市政府常务会议批准后由市长签字,签字以后报国务院国土资源部签字,再上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批,最后由温家宝签字。但如果作为奥运项目,时间要求非常迫切,就可以采用先建设后补办手续的做法,这就需要采用项目型组织方式进行管理。
对于超大、特大型项目,当协调的工作量非常大时,就可以采用这种组织架构,做到自己用人、自己养人。
企业的知识管理
企业变革是面向知识的管理,美国现代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资本、人力、时间是企业的三类资源,但真正的资源只有一项:即人。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管理要使工作有生产性,管理要使人有成就感。
【案例】
彼得?德鲁克,(1909年11月19日至2005年11月11日,时年95岁谢世),生于维也纳,父亲为奥国财务官员,曾创办萨尔茨堡音乐节,母亲是奥国率先就读医科的妇女之一。
1938年父母因反对纳粹而逃往美国,父亲任大学教授,1967年逝世。 1931年德鲁克获法兰克福法学博士。 1942年受聘为通用汽车公司顾问。 1946年出版《公司的概念》,对成功的大企业有细腻而独到的分析。 1954年出版《管理实践》,奠定了大师的地位,并标志着管理学的诞生。 1966年出版《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成为经典之作。
1973年出版《管理:任务、责任、实践》巨著,该书被誉为“管理学”的“圣经”。
2002年6月20日,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宣布彼得?德鲁克成为当年的“总统自由勋章”的获得者,这是美国公民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
彼得?德鲁克至今已出版超过30本书,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文章已超过30篇,被誉为“现代管理之父”。
知识管理的由来与三大内容
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知识可以创造资源,而且作为第三资本的人才所创造的财富比重在欧盟、日本和美国已经达到了70%左右,在中国的发达地区,例如北京、上海、广州也达到50%左右。也就是说,在1元钱的利润里面,有0.5元钱不是由资金资本和劳动力资本创造的,而是由知识资本创造的。知识可以创造财富,人是知识的载体,在企业管理中,知识管理也就应运而生。
知识管理是针对知识本身的,包括对知识的创造、获取、加工、存储、传播和应用的管理。对于企业而言,知识除储存于员工的大脑中外,还根植于企业长期积累的各种文档以及其他应用系统的数据当中。
企业知识管理的三大内容为:
◆ 以最低成本保护和利用企业知识产权产品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变革管理(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