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 懂得珍爱自己的名誉,维护自己的尊严,增强自尊心; ? 能够自觉地尊重他人,承担维护他人人格尊严的义务; ? 增强法制观念和依法维权的意识。
知识点概要
? 什么是人格尊严权?(P34-35)
我们每个人都有人格和尊严,人与动物的区别之一在于人有理想、有自尊、有受人尊重的需求。任何人,无论其年长还是年幼、聪慧还是愚钝、富有还是贫穷,也无论是高官还是平民、自由人还是在押犯,都享有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这种权利就是人格尊严权。这一权利分为自尊和他尊两个方面。
? 人格尊严权表现为哪些方面?为什么说,人格尊严不可辱?(P35)
人格尊严权具体体现为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人格尊严不可侮,侮辱者必将受到社会道义的谴责,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 如何理解人的名誉?(P35-36)
人的名誉是对特定人的品德、才干、信誉等方面的客观的社会评价。人们常用诚实或奸诈、善良或邪恶、正派或卑鄙、精干或笨拙、真诚或虚伪等词语对他人作评价,这些社会评价综合起来构成一个人的名誉。每个人一生都处在这各评价中,名誉集中体现了人格尊严。 ? 为什么要重视和保护名誉?(P36)
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看着名誉的民族,崇尚“士可杀不可辱”。以自己的主观努力追求一个好名声,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良好的名誉虽然取决于良好的个人表现,但品行良好者得到的并非总是客观的评价,人的名誉权常常会受到侵害。 ? 什么是名誉权?(P38)
所谓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保护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防止他人侵害的权利。名誉权主要表现为名誉利益支配权和名誉维护权。
? 侵犯公民名誉权的行为主要有哪些?这些行为有什么后果?(P38-39)
? 公然谩骂他人,大庭广众之下讽刺、嘲笑、挖苦他人,往他人身上泼脏物等,属于侮辱行为;无中生有、
捏造事实中伤他人等,是诽谤行为。这些都属于不尊重他人、贬低他人人格、使他人名誉受损的侵权行为,同时也是不尊重自己,损害自己形象的不道德行为。 ?
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不受侵害,侵权者轻者受到舆论的谴责,严重的要承担法律责任。
? 什么是肖像?什么是肖像权?(P41)
? 肖像是以容貌为中心的人体形象的再现。其制作方法多种多样,有绘画、雕塑、剪纸、照相、摄像等多种形式。
? 肖像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对自己肖像的支配权,包括肖像制作权、使用权和获酬权。未成年人在使用自己肖像和获取报酬方面须由监护人代理或同意。 ? 侵犯公民肖像权的行为主要有哪些?(P41)
11
? 未经本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恶意毁损、玷污、丑化公民的肖像,或利用公民的肖像进行
人身攻击等行为。
? 姓名的含义是什么?什么是姓名权?(P43)
?
姓名作为将人区别开来的文字符号,包括正式姓名、笔名、艺名等,是每个人人格的基本标志之一。
? 姓名权是公民依法享有决定、使用、变更姓名,并且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年满18周年的成年人都有权自主决定自己起什么名字,有权决定使用自己的姓名或笔名、艺名,有权依照规定变更姓名。未成年人和精神病患者的姓名权由其监护人代为行使。
? 现实生活中,侵犯公民姓名权的行为主要有哪些?(P44)
干涉他人行使姓名权,包括干涉他人决定姓名、使用姓名和改变自己名字;盗用他人姓名是指未经他人同意或授权,擅自以他人的名义实施某种活动,以抬高自己身价或谋取不正当的利益;冒用他人姓名是指使用他人的姓名,冒充他人进行活动,以达到某种目的。
知识点配题
第五课 隐私受保护
新课程标准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 了解隐私的内涵,隐私的内容,澄清隐私即丑事的错误观念, ? 知道法律对公民个人隐私包括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予以明确的保护, ? 知道个人隐私受侵害时的法律救济方法以及侵害者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能力目标:
? 能自主地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分析教材或日常生活中的相关案例, ? 初步掌握保护个人隐私的技巧和法律手段, ? 实践中能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隐私权。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 树立人格独立观念, ? 具有隐私意识,
? 培养和尊重他人隐私的信誉感和责任感 知识点概要
? 什么是隐私?(P46)
每个人总有一些不愿为人所知、侵扰的秘密和许多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纯个人私事,这些秘密和私事就被称为隐私。具体包括:①私人信息;②私人领域;③个人私事。 ? 什么是隐私权?(P48)
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
12
? 为什么法律要保护公民的隐私权?(P48)
隐私权赋予公民对其个人秘密的自由决定权,划定了个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界限,维护了个人的独立人格和人格自由。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 ? 隐私权的真谛是什么?主要包括哪些方面?(P48-50)
?
隐私权的真谛是私生活的自由与安宁,保护正常生活不受干扰,内心世界不被侵扰。
? 隐私权包括:公民住宅不受侵犯,未经本人允许,任何人不得擅自侵入或非法监听、监视,执法人员不得无视法定程序非法搜查;公民有权对个人信息保密,禁止他人非法搜集、传播和利用自己的私人信息;公民有权对个人通信内容保密,对自己的信件、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禁止他人擅自查看、刺探和公开,并有权自主决定利用自己的个人信息从事有益于社会的活动,如将自己特殊的生活经历写成自传等。 ? 怎样做到尊重他人的隐私?(P51-52)
? 要树立隐私意识。明确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不干涉他人私人空间,不搬弄是非、揭人短处、扰人安宁,不因好奇而热衷打听别人私事、传播别人的秘密。
? 要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亲人、朋友、同学之间基于彼此信任,常常会分享一些个人秘密,我们要承担起对这份隐私的责任和信誉。
? 侵犯公民隐私的行为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权?(P53-54)
? 主要有侵扰他人私生活、公开他人隐私的行为;监视、窥视他人私生活,以偷看日记、私拆信件等手段千方百计刺探他人的秘密,道听途说传播他人的隐私,非法利用他人个人信息的行为。执法机关为社会公共利益,依法调查和公开当事人的相关信息则不在此列。
? 当隐私权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采用自行与侵权人协商、请求司法保护等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增强法制观念,依法律己,尊重他人隐私;还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保护隐私不是自我封闭,在自己遇到麻烦、产生困惑、出现烦恼时,应学会与值得信任的人沟通和交流,以获得成长所需的理解和帮助。
知识点配题
第三单元 我们的文化、经济权利
第六课 终身受益的权利
新课程标准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 懂得教育的含义、教育的作用、受教育权的涵义、义务教育的地位、含义和特征; ? 知道受教育权受到侵犯时要采取各种合法方式予以维护; ? 明确履行受教育义务的主要内容。
能力目标:
? 提高学生依法维护自己受教育权的能力,增强学生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自觉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 培养学生珍惜自己的受教育机会,履行自己的受教育义务的意识和决心; ? 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观;
13
? 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态度;
? 引导学生认同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 使学生认识到,接受教育,既对个人成长和家庭有利,也对国家和社会有利,既是道德责任,也是法律义务。
知识点概要
? 什么是教育?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有什么作用?
? ①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目的,以传授知识、经验为手段,培养人的社会活动。②教育是人类文化的一种传承活动和催化活动,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中介。(P58)
? ①教育是每个人生活的准备。它通过向个人传递文化,帮助人超越一己之见去掌握前人的经验,分享人类世代积累的知识财富,获得独立生活的必要前提。②教育能唤起人的潜能,不断提高和革新自己,从而开辟人性发展的道路,奠定走向未来的基础。(P59) ? 为什么说教育能为人的幸福生活奠基?(P60)
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知识迅速增加,社会变化日新月异,社会竞争空前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通过接受教育,才能摆脱愚味,增长才干,丰富人生,享受现代文明,在职业活动和其他活动中获得成功。因此,教育对于个人一生的成败至为关键,教育能为人的幸福生活奠基。 ? 什么是受教育权?(P60)
受教育权,是指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它是一项基本的人权。
? 什么是义务教育?我国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有哪些?(P61)
? 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 ①强制性,即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推行和实施。②公益性,即不收学费、杂费,公益性是与免费性联系在一起的。③统一性,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的义务教育,其统一性包括制定统一的义务教育阶段教科书设置标准、教学标准、建设标准、学生公用经费的标准等。
? 当我们的受教育权被他人剥夺或受到侵犯时,可采用哪两种方式予以维护?(P63)
当我们的受教育权被他人剥夺或受到侵犯时,可采取非诉讼方式和诉讼方式予以维护。 ? 我们青少年为什么要珍惜受教育的机会,履行受教育的义务?(P64)
在我们这个不发达大国办教育、普及义务教育很不容易,父母辛勤劳动供子女读书也不容易。为了自己的发展,更为了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我们青少年一定要珍惜受教育的机会,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 我国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应履行哪些基本的受教育义务?(P64)
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不得中途辍学;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 如何理解当今的时代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朝代?(P65)
在当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要生存、要发展,必须接受教育、更新知识、提升能力、学会学习。社会在发展,学习无止境,那种一次“充电”终身“放电”的状况已一去不复返。因此,当今时代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时代。
? 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我们该如何做?(P66)
14
我们要树立远大志向,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以勤奋和智慧去获得成功之果,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建功立业。
知识点配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其序号填入下列括号内。)
⒈下列关于教育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它是人类文化的一种传承活动和催化活动 ②它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③它以传授知识、经验为手段 ④它以促进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目的 ⑤它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中介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②③ D. ②③④⑤
⒉教育能为人们未来的幸福生活奠基。教育获取________、________改变命运。( )
A. 知识 金钱 B. 方法 时光 C. 知识 知识 D. 学历 智慧
⒊义务教育中的“教育”专指( )
A. 家庭教育 B. 高等教育 C. 社会教育 D. 学校教育
⒋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这种权利是指( )
A. 劳动权 B. 受教育权 C. 人权 D. 财产权
⒌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是指( )
A. 义务教育 B. 学前教育 C. 高等教育 D.中等教育
⒍义务教育不同于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等,它具有自己的显著特征。我国义务教育具有的基本特征是( )
①强制性 ②普遍性 ③免费性 ④可塑性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⒎从2004年开始,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陆续取消了对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的一些限制。这样做能够( )
A. 使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充分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B. 提高农民工的素质
C. 加快城市教育发展的速度
D. 使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更好管理
⒏据调查表明:当今人们的就业、事业发展和收入状况与他所接受的教育程度成正比,“脑袋满,才能钱袋满”己成为普遍现象。因此,从个人的发展来看,受教育是公民的( )
1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初中思想品德八年级下课标+考纲+点+题(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