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
第一单元 权利义务伴我行 第一课 国家的主人 广泛的权利
新课程标准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 我国的国家性质; ? 人民和公民的区别; ? 公民基本权利的含义; ? 我国的权利保障体制; ? 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 ? 如何正确行使权利。
能力目标:
? 正确认识自己主人翁地位的能力,分辨公民和人民的能力; ? 认清公民可以享有的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的能力;
? 自觉遵纪守法,学会寻求法律保护。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 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是我们中国公民的自豪感;
? 在行使权利时,不能我行我素,要重视他人的权利,要维护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要遵循法定程序和法
律规定。
知识点概要
? 我们的国家性质是什么?(P4)
我国是工人阶阶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 在我国现阶段人民都包括哪些人?其地位如何?(P4)
? 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
他们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都平等地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
? 什么是公民权利?什么是公民基本权利?(P5)
? ?
是指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这种权益受国家保护,有物质保障。 由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 公民与人民的区别是什么?(P6)
?
含义不同。
公民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在我国,“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1
人民,在不同的国家、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阶级内容。我国现阶段,人民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
范围不同
公民既包括人民,也包括具有我国国籍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但后者不能享有公民的全部权利,也不能履行服兵役等光荣义务。
?
性质不同
公民是法律概念,人民是政治概念。 ? 什么是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P7)
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保护。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权利。
? 我国公民都享有哪些广泛的权利?(P9)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涵盖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这些权利大致分为以下几类: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权利;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取得赔偿权;社会经济权利;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受国家保护;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 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P10-11)
? ? ? ?
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
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知识点配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其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_______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
A.工农联盟 B.农民 C.知识分子 D.公民
2.2007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高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这部法律从起草到审议通过前后历经14年之久,先后召开100多次座谈会和几次论证会,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物权法》征求各界群众意见,说明了( )
A.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B.我国法律由人民直接制定 C.公民是国家的主人 D.人民直接管理国家各项事务
3.我国选举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经费由国库开支。”这说明我国公民的选举权利具有( )
A.精神保障 B.法律保障 C.司法保障 D.物质保障
4.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这是因为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的( )
①最根本的权利 ②最基本的权利 ③最主要的权利 ④最重要的权利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5.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 )
A.中国人 B.中国公民 C.中国人民 D.公民
6.公民享有的权利,需要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及法律的保障,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是( )
A.社会保障 B.家庭保障 C.法律保障 D.自我保护
7.我国通过建立以宪法为核心,以_______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
①立法保障 ②家庭保障 ③司法保障 ④社会保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在于( )
2
A.人权能够得到尊重和保障 B.国家加大对腐败的惩治力度 C.社会成员道德水平的提高 D.依法治国的贯彻和实施
9.我国宪法和法律所确认并保障的公民的自由和权利,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社会、家庭等各个方面,这体现了公民权利的( )
A.真实性 B.对等性 C.广泛性 D.平等性
10.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 )
A.对立的 B.有相同点也有不同之处 C.一致的 D.相似的 11.在我国,公民的言论自由要受到法律的约束,表现在( )
①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
②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破坏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③公民不得公开发表有损于他人、有损于公共利益的言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12.李亮最近迷上了上网,出于好奇,他多次在互联网上发布虚假信息。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公民在行使权利时可以随心所欲 B.网络本来就存在大量虚假信息,李亮的行为无可厚非
C.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社会和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D.李亮是在行使自己的言论自由权
13.下列行为属于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的是( )
A. 陈明被张三欺负,找来哥哥帮自己教训张三 B. 吴林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让座
C. 八年级学生李东同意父亲让他辍学回家打工的要求 D. 王海就改善校园周边环境问题写信给政府有关部门
14.“乱放鞭炮”被列为2008年过年最不雅行为,因为它影响了别人正常的生活,这告诉我们( )
A.我们在行使自己权利的时候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 B.乱放鞭炮是违法犯罪行为,我们不要做法律禁止的事 C.我们要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D.放鞭炮影响了他人正常的生活,应当给予取缔 二、请你简要回答
15.2008年3月,来自全国各地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汇集北京,共商国是。代表们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选举新的国家领导人,并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积极献言献策。
请问: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16.辨析: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所以,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任何人也干涉不了。 四、请你分析说明
17.王某和李某是楼上楼下的邻居,楼上王某的卫生间从去年起就漏水,楼下李某经常上去找王某:“我卫生间要打伞了!你们赶紧找人修一修吧!”可王某却说:“我们家又不打伞!你们找房管局吧!”过了许久,楼下的李某自己去买了厕所用具,要求楼上王某换上,可王某不同意,他认为自己的家,修不修是自己的权利,别人管不着。
(1)王某的说法是否正确?运有所学知识加以分析。 (2)请你给楼下李某出个主意,解决他遇到的麻烦。 (3)上述材料对你有何启示?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 答案 二、请你简要回答
3
1 A 2 A 3 D 4 A 5 B 6 C 7 B 8 A 9 C 10 C 11 D 12 C 13 D 14 A 15.(1)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有权决定国家的重大事务。(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3)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16.这种观点是片面的。(1)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但是言论自由不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滥用言论自由是法律不允许的。(2)言论自由要受到法律的两方面限制:第一,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第二,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3)谁公开发表了有损于他人、有损于公共利益的言论,谁就要对言论后果负法律责任。 三、请你分析说明
17.(1)王某的说法不正确。因为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并不能随心所欲,必须尊重他人的权利,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2)李某应先与王某协商,若协商不成,必须采取合法的方式,到法院去起诉邻居王某。(3)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享受自由和权利时应自觉承担对他人应负的法定义务和道德责任。(其他言之有理即可)
第二课 我们应尽的义务
新课程标准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 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 ?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的能力; ? 道德义务的含义,法律义务和道德义务的关系;
? 忠实履行义务的要求: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法律要求的我们必须去做,法律禁止的,我们坚决不
做。
能力目标:
? 增强对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这一道理的理解能力, ? 提高对履行道德义务重要意义的认识能力, ? 提高践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 明确履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重要意义; ? 明确忠实履行应尽的义务的要求;
? 增强对国家、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责任意识,做负责任的公民。
知识点概要
? 我们对他人,对社会履行的义务来自哪些方面?什么是法定义务?(P14)
? ?
这些义务来自亲情、道德、纪律、法律等各方面。 宪法和法律规定必须履行的义务是法定的义务。
? 如何理解“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P14)
?
在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 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因此,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
4
? 什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它的具体内容包括哪些?(P16)
?
⑴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 ⑵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等等。 ? 为什么要履行法定义务?(P16)
履行法定义务是我国法律向公民提出的爱国的具体要求。自觉履行这些义务,是我们的“天职”,也是爱国的重要表现。我们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履行法定义务的实际行动,表达我们的爱国之情。 ? 什么是道德义务?(P17)
道德义务是指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地承担地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 ? 公民履行道德义务的意义是什么?(P17)
广大社会成员自觉自愿地履行道德义务,既有利于形成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又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
?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有哪些?(P17)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 公民如何做到忠实履行义务?(P18-21)
? 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这是忠实履行义务的重要体现,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道德,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 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我国法律对公民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等领域中应该履行的各项义务,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我们必须按照法律的要求去做,而不能不做。
? 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这是忠实履行公民义务的又一重要体现。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就是触犯法律,会受到法律制裁。
? 如何认识我国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P19)
两者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凡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遣责的行为;有许多法律上的义务,同时就是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我们积极实施法律所提倡和鼓励的行为,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道德,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知识点配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其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不仅享有宪法规定的各项基本权利,还要对他人、对社会履行相应的义务。这些义务来自( )
①亲情 ②道德 ③纪律 ④法律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2.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是( )
A. 道德义务 B. 法定义务 C. 传统道德 D. 公民职责
3.我国已从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小华发现某超市近日仍在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便向有关部门进行了举报。小华的做法( )
A.干扰了超市正常经营活动 B.没有正确行使自己权利 C.自觉履行了公民的义务 D.扰乱了塑料袋市场的秩序
4.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和谐社会要靠全社会共同建设,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共享共建”从法律上讲体现了( )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初中思想品德八年级下课标+考纲+点+题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