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恶唑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综述 - 图文(5)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4-15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河西学院化学系2005届本科毕业(学位)论文

27 (a) Brederick, H. and Gompper, R., Chem .Ber.1954,87,726:

(b) Lombardino, J. G. , J. Heterocycl. Chem., 1973,10:697:

(c) Wasserman, H. H. and Druckrey, E. ,J Am .Chem. Soc.,1968,90:2443

28. Cockerill, A. F., Deacon, A., Harrison,R.G.,Oaborne,D.J.,Prime,D.M.,Ross,W .J.,Todd,A., and Verge, J. P.

Synthesis, 1976: 591

29. 王亚楼,刘星,李江川. 应用化学. J .2004,21(1): 104-106

30. (a) Schroder, R, Schollkopf, U., Blume., and Hoppe, I., Justus .Liebigs .Ann. Chem., 1975.553.

(b) Ohba, M., Kubo, H., Fujii, T., Ishibashi, H., Sargent, M.V., and Arbain, D., Tetrahedron Lett.,

1997, 38. 6697

31. Huang, W. S., Zhang, Y. Z., and uan, C. Y., Synth .Commun.,1996. 26: 1149 32. (a) F .R. Japp, T. S. Murray, Chem .Soc., 1983, 63, 469;

(b) R. C. Elderfield ,Heterocyclic .Compunds,1957, 5:313

33. Peter Wipf, Yasunori Aoyama,and Tyler E, Beneedum. Org Lett 2004,6(21):3593-3595 34. Marshall,J.A,;Sehon,C.A.J.Org.Chem.1995,60:5966

35. Corriu, R. J. P.; Moreau, J. J. E .;Pataud-Sat, M .J .Org.Chem. 1990.55:2878 36. Wipf . Pp., Stephenson. C. R. J. Walcazak ,M. A .A.Org.Lett ,2004, 6: 3009 37. Doyle, K .J.and Moody , C .J Tetrahedron, 1994, 50: 3761

38. T .G. Murali Dher,* Junqing Guo.Zhangqi Shen,Willian J .Pitts,Henry H. Gu, Bang-Chi.chem, Rulin.

Zhao, Mark. S. Bednarz, and. Edwin. J . Iwanonwica .,Org Let ,2002, 4(12):2019-2093

39. Kian H .Ang. Rolf J. Prager*, Jason A .Smith, Ben Weber and Craig M, Williams, Tetrahedron

Letter,1996, 37(5) :675-678

40. Anthony G .M.Barrett,*Susan M. Cramp ,Alan J. Hennessy , Panayiotis A. Procopiou, and Richard

S.Roberts. Org Let ,2001, 3(2) :271-273

41. Albert .M. van Leusen,* Hans J .Jeuring, jurjen Wildenman, Simon P. J. M. van .J .Org. Chem .

1981, 46, 2069-2072

42. Alexander Domling ,AngelaBayler ,Ivar Ugi . Condensation.Tetrahedron 1995, 51 (3) :755-760 43 .(a) D. Davidson, M. Weiss. and. M. Jelling ,J .Or g. Chen. , 1937, 2, 319, 328;

(b) H.Bredreck,R.Gomppre,Ber.,1954,87:700

44. Dewar, M. J. S.and Turchi, I., J. Am. Chem. Soc., 1974, 96, 6148 45. Corroa, S., Macielag, M., andTurchi. I. J. Org. Chem., 1990, 55, 4484

第21页 共37页

河西学院化学系2005届本科毕业(学位)论文

第二章: 2-氯甲基-5-乙氧羰基噁唑的合成

1.引言:

从1887年Hantzsch[1]发现并命名噁唑环后,人们就对其进行了初步研究。由于噁唑 环不常见于天然产物中,故人们对其研究也不深入。直到1947由年Cornforth[2]首次合成噁唑以来,对于噁唑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也有了新的进展。同时人们发现具有噁唑环的化合物有广泛的用途,所以研究它的合成也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热点[3]。在我们合成抗体蛋白荧光染料的时候,需要一个中间体2-氯甲基-5-乙氧羰基噁唑,现将其合成报道如下:

2.反合成分析

将目标产物2-氯甲基-5-乙氧羰基噁唑拆分为两部分(I)和(II)。

ClOH3COIONII

第一部分(I)选用重氮基乙基丙酮酸酯,因为它被加热易失去一分子N2转化为

CH3CH2OC(O)C(O)CH为环提供一个氧原子,同时在环5位引入–C(O)CHCH取代基;23

第二部分(II)选用氯乙腈,它易转化为Cl同时在环2位引入

CH2CN为环提供一个氮原子和一个碳原子,

CH2Cl取代基。故在文献所述的十四种合成方法中参考第九种方法来

合成目标产物2-氯甲基-5-乙氧羰基噁唑。其反合成路线如下:

ClONOOOH3CNCl+NNOOCH3

第22页 共37页

河西学院化学系2005届本科毕业(学位)论文

重氮基乙基丙酮酸酯是一种重氮化合物,其制备通常由重氮甲烷和卤代羰基化合物(我们选用草二酰单乙酯)来完成。重氮甲烷在国内一般由亚硝基甲基脲来制取,亚硝基甲基脲由乙酰基甲基脲和亚硝酸根反应得到。用甲氨、浓盐酸和尿素可直接得到乙酰基甲基脲。草二酰单乙酯可由无水乙醇与草酰氯反应得到。其反合成路线如下:

OC2H5OCOCCHN2C2H5OOCOCCl+CH2N2OC2H5OH+ClCOOCClH3CNNOOCNH2OH2NCNH2+CH3NHClH3CNHCNH2NO2

3.结果讨论:

3.1.制草二酰单乙酯实验探讨

OCH3CH2OH+ClCOCClCH3CH2OOCOCCl+HCl

3.1.1.溶剂的选择

可溶解草酰氯的溶剂有氯仿、甲苯、四氢呋喃、醚、苯[4]。由于草酰氯遇水剧烈分解, 故所选溶剂应绝对无水。选用氯仿作溶剂,因其干燥方法简便,沸点较底(61.2℃),与草酰氯的沸点(63~64℃)[4]相接近,在反应结束后,过量的草酰氯和溶剂氯仿可一同蒸出,循环使用。

3.1.2.原料用量配比的选择

根据反应式,草酰氯和乙醇以1:1的配比完全反应得制草二酰单乙酯,但实际上,由 于反应体系不可避免的会有少量水分,一部分草酰氯会被分解,则乙醇必会过量。当乙醇

第23页 共37页

河西学院化学系2005届本科毕业(学位)论文

与草酰氯完全反应得到草二酰单乙酯后,过量的乙醇又会与草二酰单乙酯再发生取代反应生成草二酰二乙酯,使产率降低,故草酰氯和乙醇配比应略大于1:1。 3.1.3.加料顺序的确定

因乙醇的沸点高于草酰氯的,比草酰氯的性质稳定,且用量小于草酰氯的用量,同时 为了避免生成草二酰二乙酯,故先将草酰氯和溶剂快速(防止进水)加入到反应器中,在搅拌、低温下将乙醇缓慢滴入。 3.1.4.温度的控制

草酰氯和乙醇在低温下发生一取代生成草二酰单乙酯,高温下发生二取代生成草二酰二乙酯。因此反应应在低温下进行。在冰浴(0℃左右)条件下反应,并时时更换冰,以保证温度不高于0℃,发现反应时间很长,但制得的产物比较纯净,无草二酰二乙酯生成。 3.1.5.反应时间的确定

通过多次重复实验发现,无论反应进行多长时间,仍有HCl气体放出,即此反应缓慢 且不完全。反应时间增加时,产率增加幅度并不明显,故反应时间一般控制在30小时左右。

3.1.6.滴加速度的控制

滴加速度应非常缓慢(一滴/5秒),滴加过快,反应物的浓度增加,反应速率加快,会 迅速产生HCl气体而发生危险。其次,滴加乙醇速度过快,乙醇浓度增加,都有可能在反应瞬间生成草二酰二乙酯。 3.1.7.反应的后处理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恢复至室温,在普通蒸馏装置上蒸馏,尾接管用燕尾管。由于 草酰氯、氯仿、草二酰单乙酯都有毒[4,5],所以蒸馏要在通风良好的通风橱中进行操作。收集馏分时,只轻轻旋转燕尾管,使不同馏分收集入不同接受瓶中,接受瓶在蒸馏结束后一次拆去,不可在蒸馏过程中拆去,以免气体放出而产生危险。由于草酰氯、草二酰单乙酯遇水易分解,污染环境危害人类健康,故蒸馏结束后,所用仪器全用稀氨水洗涤之后,再用水冲洗。

3.2.制亚硝基甲基脲实验探讨

第24页 共37页

河西学院化学系2005届本科毕业(学位)论文

CH3NH2 + HClCH3NH3Cl + H2NCONH2CH3NHCONH2 + HNO2CH3NH3ClCH3NHCONH2 + NH4ClCH3N(NO)CONH2 + H2O

3.2.1.制取方法的选择

制备亚硝基甲基脲的方法已很成熟,就国内目前而言,常用的有两种方法[6]:A法: 用乙酰胺制备;B法:用甲胺水制备。

A法:用乙酰胺制备

2CH3CONH2 + Br2 + 2NaOHCH3NHCONHCOCH3 + H2OCH3NHCONH2 + HNO2CH3NHCONHCOCH3 + NaBr + 2H2OCH3NHCONH2 + CH3COOHCH3N(NO)CONH2 +H2O

此法是先用乙酰胺和溴、氢氧化钠制取乙酰基甲基脲(CH3NHCONHCOCH3),再由 乙酰基甲基脲和水、亚硝酸钠反应得亚硝基甲基脲。但经过多次重复次实验,产率很低甚至无产物出现。在制取乙酰基甲基脲时,根据文献原料用量及实验条件制取却未得到产物。发现溴的用量对产率影响较大。由于溴易挥发,且反应是在加热条件下进行的,所以应加入过量的溴(过量约2~4g),可提高产率。当按文献盐酸用量来制取亚硝基甲基脲时,也未得到产物。发现溶液的酸性影响产率。当减少盐酸用量时,产物出现。在蒸汽浴条件下,当将盐酸滴加到乙酰基甲基脲上,刚使乙酰基甲基脲完全润湿(用量很少),冷却后滴加入亚硝酸钠,产物立刻出现,但产率仍然不高。于是放弃该方法,改用第二种方法制取亚硝基甲基脲,产率较高。 3.2.2.温度的控制

亚硝基甲基脲在高于30℃时会发生分解,产生白烟。故反应应在低温下进行。所以要将冷的甲基脲-亚硝酸盐溶液加入到冰—浓硫酸中,且必须保证加入速度应使反应液温度不超过0℃。 3.2.3.产物的后处理

反应结束后(即滴加完甲基脲-亚硝酸盐溶液),立即抽滤,将产物压干。由于亚硝基

第25页 共37页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恶唑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综述 - 图文(5)在线全文阅读。

恶唑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综述 - 图文(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59919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